墙倒众人推,媒体节操碎一地
今天《新京报》一篇题为《谭力被指与刘汉交情匪浅受贿不收现金喜好古玩》的文章报道,谭力此前在四川任职,与四川“黑老大”刘汉交情匪浅,有金钱往来。2001年,谭力调任广安市委书记。谭力主政期间,主持了两项大型市政工程——绵-江公路改造工程、绵阳会客厅工程,“他亲自抓这两个工程,什么都得他说了算”。绵阳市多名老干部多次举报谭力从市政工程中获利。
而《第一财经报道》一篇题为《知情人称谭力到海南任职前有人帮他说好话》的文章,和冀文林一样,谭力是被空降到海南来的,谭力“到海南之前,有人帮他说了好话,说他在汶川地震中的贡献很大”。
谭力昨天下午被中纪委宣布接受调查,今天一大早就负面消息多多。实在是奇怪。笔者发微博对这些媒体表达了鄙视之情:中国媒体都是严重失职,至少是“选择性报道”。谭力“落马”仅十几个小时,其负面消息就源源不断地出来了。请问,如果当初媒体紧盯曝光官员的言行,他们能走到这一步吗?
无独有偶,今天《中国网》一篇题为《徐才厚老家院落曝光:当地专门修公路直达徐家》的文章,十分明显地向社会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徐才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可笔者看了一下那条马路的宽度,这无非是全国各地“村村通”应该达到的普通乡村公路标准,如果真是徐才厚利用私权修起来的路,也只能说当地政府没有尽责。一些网友也评论:“我也瓦房店的,老家都这样”,“整个辽宁都是村村通”,“还不如我家门口的村村通”,“这在东北农村是很正常的路,挺多人家都是沿路居住,这个媒体用所谓的曝光不厚道,甚至无耻。”
而反向思考,则说明徐才厚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压迫地方政府为他的出生地额外“施恩”。
媒体本应紧紧盯住“台上”官员行踪,让公权力真正能在阳光下运作,这不但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官员自身负责。很多失去人身自由的贪官,反过来责怪组织未能有效限制其权力,责怪社会未能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个正常的社会,绝不是媒体对政府、对官员的赞美越多,就能证明越和谐的,而事实往往是恰恰相反。法国剧作家博马舍《费加罗的婚礼》中有句名言,叫“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而中国的媒体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对“台上”官员只有赞美,而没有批评,对官员的负面消息更是“集体无意识”。尤其对实力派官员,那更是不吝溢美之词,甚至沦落到阿谀奉承的地步。而一旦该官员“落马”,就会“墙倒众人推”,昨天的无原则赞美迅捷变成了今天的极尽贬低,甚至对人格进行肆意诋毁,完全是“变色龙”做派。这种无知甚至无耻毫无底线的表现,丧失了媒体最起码的公正,最起码的良知,节操碎了一地,怎么可能有公信力?
很多中国人大谈“文化自信”,虽然这也是笔者所期望的。可如果媒体整体失去公信力,那这种所谓的“自信”也就只能是“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