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的预设基本前提是,当一个人年老刚还清房贷时,他的房子仍足够值钱,可以顺利地重新入市,并以高价出售给年轻一代的买房者,他才能拿到养老金。但现实并不会如此理想,据测算,到2013年底或2014年年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两个亿;2025年,这个数字会突破3亿。2014年,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将首次超过少儿人口。城市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增长缓慢,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变成二合一,年轻人不需要再买房子,甚至许多因婚姻而节约出一套房子并把它推向市场。当这些房子和老人的房子一起推向市场,将明显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房价将很难长期维持“上行”,不仅不能靠房子养老,反而白白养了房子。这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得出结论,房价会随着未来人口逐渐老龄化而开始逐步下滑。孤寡老人缺乏照料很容易在孤独中死去,未来中国将会出现“鬼城”和“死城”同时存在的双格局,楼市将跌的一文不值。
未来金融机构(银行)会变成真正的黄世仁,对于房奴来说辛辛苦苦几十年终于还清了高额的贷款,充实了银行的流动性,结果到步入晚年养老的时候,还要把房子低压给银行来养老。银行会根据届时房价和房屋折旧测算出房屋实际价格,然后“倒按揭”给予老人养老金。告诉各位,这个钱肯定比你银行按揭的要低,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就2条。其一,20年后房价必然会下滑,这个是大趋势;其二,银行不赚你钱,他吃什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们的银行将会通过市场实行“倒按揭”从中牟取差价。这个流程说的简单点,我来举个笼统的例子:
假定未来房价是个继续上涨的态势。比如,你到了60岁退休之后需要以房养老,然后把刚还清贷款市值200万的房子转手抵押给银行——>假如上帝开恩让你活到100岁,那你这200万就可以用来“对冲”自己剩下的40年阳寿。测算下来最多每个月可以领到4166元的养老金(实际上银行会根据每个月市场房价的走势调整给你的养老金,除非房价继续上涨,你的养老金才能增值,有这可能吗?自己去慢慢想吧,呵呵!)——>现实是,银行拿到你的房子后,通过其指定的房产评估机构进行测算。然后,告诉你其实已经不值200万了,只值150万,理由很简单因为折旧啊?——>然后呢?接下来我们的银行会以300万高价转手推向市场——>后面的年轻一代因为“刚需”需要住房,你很“幸运”,某一对步入婚期的年轻人看中的你这套房子,然后她们会向银行贷款按揭。假如首付是100万的话,剩下200万就要分40年逐步付清(这里还没算上银行贷款利息),每个月要付多少?4166元。——>好了,最后银行就会用年轻一代的按揭来付你的养老金。
各位看懂了吧!?你如果打算“以房养老”的话,你的大部分养老金其实是来自年轻一代的刚需;银行作为“介绍人”他的提成是多少?很不好意的告诉你——100万元人民币。不过你还是很幸运的,房子能贬值抵押根本算不了什么,至少能在“嗷嗷待哺”的众多老年人中配对到一对年轻人,你的养老金终于有指望了。而我们的新一代刚需房奴们,除了得给你养老,她们还得赡养银行,很不好意思的告诉你,银行赚的钱可比你拿到的养老金要多的多。你很不爽是吧?问你自己啊,谁让你大脑瞬间抽搐,想要“以房养老”的。不过,先别郁闷,你得先想想如何让自己活过百岁之后,还能继续从银行拿到养老金。呵呵。如果没想好,那你就在99岁那年自行了断吧(真心希望你能活到99)。不过做人要长存感恩之心,你在见上帝之前,先得感谢党和国家赡养了你这么多年,给党和国家添了那么多麻烦,现在到了耄耋之年不去死还真不好意思继续苟活下去。
那么这只是针对三口之家有后代人口的“以房养老”的问题,至少这批人还有一个子女赡养和敬老院的选择。那么现实中,未来那些孤寡老人的选择就很单一了,只有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自己去敬老院,或者请护工在家里照理自己,敬老院护理费或护工的工资就是你的养老金和社保退休金。按照目前农村剩男、城市剩女十分严重的情况来看,将来孤寡老头子和老太太必然会有一大堆人。假如我是银行,我已经笑不动了,除了存贷差,又找到一赚钱的途径——“以房养老”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