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见闻


 一个神秘的国度:古巴位于位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面积1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台湾省,人口1124万,相当于1/2个台湾省,其中白人占72.8%,黑人占12.7%,印欧黑白混血人种占14%,首都是哈瓦那。据说古巴在革命前是很富有的,1958年的GDP与当年的意大利相差无几,而50年代的哈瓦那人曾把当时米国佛罗里达州的城市迈阿密(距古巴仅180公里)轻蔑地称为“乡下”,当年海明威就是因为“热爱这个国家”,觉得这“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超过1/3的时间,留下了《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等著述。

 
 
国会大厦,号称“小白宫”
 

就像西藏青稞多,吃不完,就酿成了青稞酒,墨西哥龙舌兰多,用不完,就酿成了龙舌兰酒一样,古巴的甘蔗特别多,吃不完,就酿成了甘蔗酒,名曰“朗姆酒”,可加薄荷叶和柠檬调配成鸡尾酒,名曰“莫希托”。甘蔗在古巴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占国民收入的40%,当年带头大哥苏联搞社会主义全球大分工,古巴分到了甘蔗,长期以来维持以蔗糖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么一大片富饶的土地上居然还要进口粮食、猪油、牛肉等,实在是匪夷所思。幸亏当年我们跟带头大哥决裂的早,虽然艰苦了点,但是得以发展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
“1991年10月古巴共产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古巴面临空前困难的形势下举行的,具有特殊意义。大会高度评价了自党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以费德尔•卡斯特罗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千万人民在社会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了“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和口号,通过了关于修改党章和党纲的决议, 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确定下来。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对于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当时适逢带头大哥轰然倒塌,众小弟作鸟兽散,没有了大头大哥的照顾(带头大哥以国际市场行情糖价的四倍价格来收购古巴的糖,而卖给古巴的石油价格却远比国际市场行情要低),也没有了社会主义阵营众兄弟的交易(社会主义国家进出口额占古巴对外贸易总额总额的86%),古巴经济剧烈下挫,再加上老对手米国搞定了带头大哥后,终于有闲暇有心情陪小邻居玩了,更是加紧了对古巴的封锁。一时间如何解决生存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全国人民总不能天天吃糖过日子吧。不得已,才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加强对外交往,大力发展旅游业。

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旅游业了,旅游占外汇收入的50%,因此对外国游客非常重视,重视的结果就是所有涉及到老外消费的场所价格都其贵无比,一律使用美元标价,比如说超市、商店、餐馆等,这些地方本国人都是消费不起的,基本上都是为外国人所开。而且,由于古巴是典型的极度短缺的计划经济,很多消费品本国人是禁止享用的,以便能赚取更多外汇,比如说本国人不准住酒店,不准买卖牛肉,使用移动电话要申请等等。而在本国人可以去的消费场所,比如说菜场、公园等,则实行价格双轨制,本国人一个价,老外又是一个价,价格往往相差几十倍,像我们住的附近有一个动物园,本国人门票1个比索,而外国人则是2个美刀(美刀兑比索1:26)。

古巴治安非常好,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抢劫事件,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因为对本国人实在没啥好抢的,对老外又不敢抢,因为要赚取他们的外汇,国家极力保护老外的安全。而且现在也就中国能提供点援助给古巴了,所以当地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在很多国家碰到本地人,一般会问你是不是日本人,然后再问是不是韩国人,最好才问你是不是中国人,而在这里,首先就会问你是不是中国人。但是这里的华人并不多,据说只有几千人,仍然建了一条唐人街,只是两条交叉的路,总共不到200米,破破落落,灰头土脸,三五家餐馆,只有一家有中国厨师,做的还算有点像中国菜,其它餐馆只是打了个招牌,饭菜早已本地化了。即使在唐人街上,华人也是很少见的,近来由于国内旅游者的加入,才算是增加了点华人的人气。

古巴物质极度贫乏,尤其是生活资料,来到这儿后整天为吃的发愁,真是饥一餐、饱一餐,愈发怀念国内香喷喷的饭菜。而且卫生条件很差,餐厅里苍蝇常伴左右,据说社会主义的苍蝇都很卫生,不像资本主义的苍蝇那么肮脏,只好这么安慰自己了。本国人实行一种类似与我们曾经使用的粮食簿的东东,大米、白糖、食油、布料、面包、鸡蛋、咖啡粉、牛奶等都在定量供应之列。政府有肉供应时,一个人可以分到半斤,去晚了也就没有,得再等下一次了。来之前听同事调侃说这边见客户可以怀里揣块大肥肉(我们可以在超市里用美刀买到,非常贵),当作送礼品送给客户,客户会很感激的。

古巴是一个追求平均主义的经济不发达的社会公平的国家。古巴人民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我觉得在这个国家温饱问题很好解决,古巴属亚热带气候,最高气温38℃,平均气温为25.5℃,其纬度大致相对于深圳,而且本地人特别耐寒,常年穿一件短袖单裤都不会觉得冷,至于吃饭问题,老外的食谱相对简单,有块面包就可充饥,土地又这么肥沃,随便撒点种子长的粮食也够吃的了),这里没有无家可归者,没有贫民窟,没有饥饿。古巴人所享受的医疗和教育水平处于世界领先行列,而且医疗和教育都是免费的,古巴婴儿死亡率、文盲率之低可同米国相提并论,还拥有很高的大学生比例,比临近那几个受米国控制的加勒比海国家像海地巴拿马等都要强很多。

但同时古巴人民也失去了很多自由,做什么事情都得申请,上网,要申请,装电话,要申请,开餐馆,更要申请,而且现在已经停止了发放餐馆牌照,由于电力紧缺,使用空调、电冰箱、微波炉都大功率电器都需要申请,而且很难批下来。即使是这样,一般来说两周还要停一次电。居民家里的电视只能收到两个台,我看了两次,一次播出的是市中心举行的大集会,反对米国扣压5名在迈阿密活动的古巴间谍,就看见一个个热血青年纷纷上台慷慨激昂痛诉米国暴行,结束时还都要大喊口号古巴人民万岁万岁万万岁(很奇怪,古巴居然也有这个口号),可喜的是演讲中间,会有民俗舞蹈和芭蕾舞表演,不致于整个活动太枯燥。还有一次播出的是领袖的革命史,虽然听不懂,但是从画面上隐约可以猜到是讲述老革命们当年是怎样领导古巴人民推翻米国统治、解放全古巴的。

 
哈瓦那的公共汽车,由货运大卡车改装,当代人称为“骆驼”
 
 
而且古巴人民也是很贫穷的,工资水平很低,像普通的医生、教师,每个月只能领到相当于25美刀的工资。如果能在外企工作就很幸福了,可以拿到约200美刀的工资不等。为了摆脱贫苦,很多人就打起了老外的主意,方式有但不限于以下种种:

a. 有些人偷偷的出海捕捞些鱼到外国人居住的地方挨家挨户兜售(因为渔业是属于国家的,禁止私人捕捞,实际上国家很少去捕捞,所以在这个岛国,四面环海,吃鱼却并不容易);

b. 有些人偷偷的从雪茄厂顺点雪茄出来卖给老外,走在哈瓦那老城区,会碰到很多人跟你说“雪茄,雪茄”,向你兜售;

c. 还有些出租车司机,会克扣些收入到自己的口袋里,因为出租车是国有的,所有收入都得上缴,而每上缴一百美元,只能领到相当于一美元的比索。这里的出租车车型真是丰富多彩,好像头上戴个TAXI的标志就能算是出租车,相对于本地人开的破破烂烂的车,出租车都算是豪华车了,所以价钱也很贵,每公里就要1个美刀,本地人是无福享受的;

d. 在著名的23号大街上(记清楚了,是23,不是22,也不是24,哈瓦那所有的街道都是以数字按顺序命名的),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无数打扮入时的性感美眉聚集于此,蔚为壮观,据说每单生意可抵的上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普通人月收入可在本文中找到),因此从业者甚众,几乎快要达到了全民皆×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