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遏制楼市过热,香港政府先后推出加强额外印花税、引入买家印家税及双倍印花税(DSD)的措施,使得今年前三个月香港楼市呈现上涨速度趋缓,成交萎缩的局面。而进入4月后,成交量却突然开始上升,本月前二周增幅更是明显,整体物业注册数量达3979宗,环比增加近四成,已经逼近2月份全月注册数量3987宗。与时同时,房价也在转向,6月楼价同比上升0.7%,整个上半年则同比上升0.5%。
业内人士纷纷调整了对香港楼市的看法,就连各大投行也开始调整预期,美银美林将今年预期下跌幅度从10%降至5%,去年该行曾预期到今年底,香港楼价将大跌25%;去年曾预计今年香港楼市将大跌20%-20%的摩根大通,近期报告也改口否认香港楼价已经见底;花旗也认为香港中小型住宅楼价目前已经见底,年内不会进一步下跌。
笔者认为,自今年4月初开始回暖的楼市,主要受益于今年初港府放宽双倍印花税的换楼期限,以及一些开发商提供各种优惠推售新盘,再加上受美联储延后加息等利好的影响,这就导致前期积累的部分刚需集中在这一时段释放所致。
现在对于港府来说,面临着两难境地,既不想让香港房价脱疆式的上升,因为这样很容易进一步加重资产泡沫;更不想让香港楼市出现崩盘,这会直接影响香港的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最好的思路是希望香港楼市通过缓慢调整,从而达到回归理性的目标。所以香港政府采了二大措施:
其一,对按揭市场去杠杆化,极力避免金融风险。香港金管局陈德霖表示,新造楼宇按揭的平均成数,从2009年9月的64%,下跌9个百分点至近月的55%;2010年8月收紧的供款与收入比率,从41%下跌6个百分点至近月的35%;而银行的按揭贷款,从2010年至今,平均每年增幅为8.7%,从2013年的第二季度至今,增长率放缓至4.2%,显示按揭市场的杠杆增长已受控。
不过,笔者认为,香港住房按揭利率过低,物价上涨速度又过快是导致楼市投资投机氛围浓郁的主因之一。目前香港对于物业成交价格在700万港元以下的,贷款期限最多达30年,最优惠利率在2.75%左右。而700万港元以上的物业,目前最优惠利率分别为2.15%。从如此低房贷利率上看出,香港政府并不希望楼市出现过冷甚至“硬着陆”的局面。
其二,香港政府为了打击楼市过度的投机行为,除了出台额外印花税、引入买家印花税,现在又推出了双倍印花税(DSD)的措施。7月15日晚,香港立法会赶在本届会期的最后一天,通过了DSD修订案。草案获得通过有助于稳定香港楼市。不过港府官员称,DSD这个辣招是否会放松,要等一年之后看调控的效果再作决断。
现在很多投资者对香港楼市是真触底还是假触底,觉得很迷茫。不过笔者认为,香港楼市即使在今年一季度,也只是涨幅放慢至0.1%,成交与同期相比低了1000至2000套。这显然连最小极别的调整也谈不上。相反,我觉得香港楼市上升空间已被封杀,目前成交量的反弹,只是最后“回光反照”而已,香港楼市的阴跌周期已经开启。
首先,目前香港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随着房价的高位盘整,这使得很多投资者对于1997年楼灾仍心存余悸,加上下半年香港开发商加快新楼盘的供应力度,需求大于供应的局面将会得到根本扭转。当前一大批刚需释放之后,下半年香港房地产又将陷入阴跌周期将是大概率事件。
再者,香港政府并没有明确表态会放宽楼市限制政策,特别最近还出炉了最严厉的“双倍印花税”政策。港府官员还表示,如果楼市再度升温,不排除港府会进一步使用“辣招”,包括进一步收紧按揭,以遏制需求。更何况,香港经济目前并无明显改善,民众对楼市上涨的预期远不及2009年时那样高。
最后,本轮楼市成交量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延迟加息利好香港楼市。但是香港是自由之港,资金项目完全开放之地,大量海内外热钱可以畅通无阻涌入香港,制造资产泡沫。也可以在泡沫既将破裂之前,大量流出香港。届时香港的经济和金融必将会受到重创。而据悉美联储可能于今年10月份正式宣布退出QE,随之在明年初联储开始加息,届时香港楼市崩盘的悲剧可能还会上演一次。
香港楼市根本没有经过像样的调整,哪来的触底之论?充其量现在所谓的复苏也只不过是“回光反照”而已。而下半年随着港府对楼市辣招效果显现;新开楼盘大量入市,供应的增加;香港楼市处于历史高危阶段,以及海内外热钱可能流出香港,届时香港的房价将长期处于阴跌周期之内。港府要面对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冲击将在所难免。当投资投机势头得到遏制之后,香港楼市就不会再是传说中“打不死的小强”。
既要追求高收益,但又害怕资金有风险,如何才能使“鱼和熊掌”兼得呢?每日经济智库专家推荐以下P2P、P2B产品安全可靠。对投资者有丰厚的回报。
【理财范】15%年化收益理财,高收益,1000起投,注册就送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