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裁,普京的下一步?入侵乌东部?


反制裁,普京的下一步?入侵乌东部?

围绕马航MH17空难真相的调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紧锣密鼓地敲了起来。荷兰首相警告普京还有一个向国际社会表达诚意的最后机会;英国、法国、德国领导人则给普京下达最后通牒——如果普京不立即对调查行动提供支持,周二的欧盟外长会议便出台更严厉的对俄制裁措施。马航MH17事件的发生,获益最大的是美国。通过对俄卷入坠机事件的指控,奥巴马点燃了西方反普京的情绪,促使了犹豫不决的欧盟迎头赶上美国对俄制裁的鼓点。新制裁的威胁使用,标志着西方与俄罗斯的对峙可能转折到另一个更危险的方向。

西方领导人的频频施压,让普京下一步的反制裁行动成了一个多方关注的焦点。普京连同俄罗斯的媒体,从目前看来还没有退却的迹象,更多的是针锋相对、威武不屈。面对西方的强大压力,普京连眼都不眨,并警告西方勿对俄抱有狭隘自私的政治目的。有消息称,俄罗斯正增兵乌克兰东部边界毗邻区,以待时变。

西方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点有二:一是普京停止支持乌克兰东部叛乱武装,二是俄罗斯从克里米亚撤退,最终目的是让乌克兰以自己主权、领土的完整身份归依到北约的东扩版图之中。

所以,乌克兰危机的实质就是它的入俄还是入欧。如果乌克兰入欧,俄罗斯就会失去又一个与西方对峙的战略缓冲区,普京不愿在这上面再退却了。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的这一公式依然再主导着当今世界格局的对抗与重构。正因为如此,有关战争的猜测,也更是弥漫在马航MH17事件的进一步调查中。

俄《观点报》称,西方国家领导人迫不急待地将过错推到乌克兰民兵和俄罗斯身上这是西方国家发动反俄大规模信息战的延续。俄高级经济学院教授卡拉加诺夫表示,在乌克兰有一些人喜欢挑衅,他们需要战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西方和美国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希望将俄拖入大规模战争中。

不仅俄罗斯人在焦虑着战争的来临,西方媒体也没少干这种渲染、鼓惑、教唆战争行为的活儿。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20日《普京的下一步?入侵乌克兰东部?》的文章称,北约高层人士认为莫斯科已经做好了计划并安排好了军队,以全面入侵现由分离主义者控制的这一地区。问题是何时?一些北约高层官员猜测,俄罗斯总统普京可能会在8月份——在北约领导人计划于9月份举行的峰会之前——派军队越过边境。另一种猜测是,普京或许会等到9月,到那时越过乌克兰边境将被视为对北约会议的一种挑衅性回应。在他们看来,不管怎样,俄罗斯官员和外交官一直都在忙着为这样的入侵打下宣传基础。比如,他们警告说,叛乱分子与乌克兰军队之间的激战可能会带来一场人类灾难,平民基本的食物和燃料需求在冬天将无法得到满足。我们不难看出事情的走向:俄罗斯军队的直接入侵将被克里姆林宫说成是一次保卫无辜平民的人道主义行动。

把军队直接开进乌克兰东部保护亲俄武装和平民,这对已在克里米亚事变中尝到甜头的俄罗斯而言,未必不是一个可能的选项。普京若以这个动作反西方制裁,民意的支持率是绝对不成问题的。普京越是强悍地保护毗邻区的亲俄力量,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情绪就越能一边倒地支持他的行动。克里米亚的脱乌入俄,就是俄罗斯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一个最好的检阅台。普京在俄罗斯民众的眼里,就是一个反西方压迫的硬汉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脊梁。民意的支持率数据毫无疑义地给普京的反西方、反制裁以无穷的底气。在普京民意支持率的社会调查上,美国主要民调机构盖洛普说,民众对普京的支持率持续上升,有83%的俄罗斯人支持普京。部分俄罗斯社会学家所做的调查已经突破了这个数字。据悉,列瓦达中心本周将公布的7月民调结果肯定会超过6月的86%。为什么会获得这么高的支持率呢?在美国的盖洛普调查看来,这与普京“吞并克里米亚”有关。在俄罗斯的民调看来,俄罗斯人之所以这样支持普京,首先是由于来自外部的政治压力,这是他们做出的保护性反应。正是这种压力将人民动员起来

由此看来,在这种强大民意支持的氛围中,把军队直接开进乌克兰东部亲俄势力区,保护无辜平民免受人道灾难,也不失为一个有着正当理由的反制裁选项。

2014年7月23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