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暴恐最高奖励10万元


 举报暴恐最高奖励10万元

本报讯(记者  费建法)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为了更加有力防范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据公安部要求,省公安厅出台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举报奖励办法,为广泛发动群众及时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切实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新的激励机制,据于77日开始实施的该办法,举报暴恐犯罪线索最高奖励高达10万元。(详见   版公告全文)

 

 

山西省公安厅关于实行群众举报暴力恐怖犯罪线索奖励办法的通告

 

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充分发动群众,及时发现、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省公安厅决定实行群众举报暴力恐怖犯罪线索奖励办法,现通告如下: 

一、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向公安机关举报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线索,对举报有功者,公安机关给予奖励。

  二、对发现有下列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线索的,任何公民均可举报:

()组织、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

()煽动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

() 为暴恐活动提供资金、作案工具、场所等帮助和交通工具等便利条件的;

()非法制造、经营、买卖、运输、邮寄、私藏、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危爆物品的;

() 传授、传播制枪制爆技术和方法的;

()非法制造、经营、传播、私藏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宣传品(包括书刊、传单、电子出版物、音视频以及其他含有宣扬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内容的物品)的;

()其他涉嫌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犯罪活动行为。

三、公民发现或知悉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线索的,可通过以下途径举报:

()向值勤民警举报;

()拨打“110”报警电话、“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举报;

()到公安机关举报;

()通过信件向公安机关举报;

()通过互联网《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中的“线索举报”栏目举报;

()特殊情况下可以异地举报。

  四、奖励标准

举报涉恐线索的奖励,按照线索发挥作用发放奖金,线索发挥的作用分为直接作用、重要帮助作用和辅助参考作用。

()直接作用: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使公安机关迅速获取有力证据侦破暴力恐怖案(事)件,或有效防范暴力恐怖案(事)件的,奖励30000元至100000元;举报人提供的涉恐线索发挥特别重大作用、贡献特别突出的,奖励金额可视情增加;

(二)重要帮助作用: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使公安机关获取相关其他线索、信息,经进一步工作,防范或侦破暴力恐怖案(事)件的,奖励5000元至30000元;

(三)辅助参考作用: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对获取暴力恐怖案件的证据或防范暴力恐怖案(事)件起到辅助作用的,奖励2000元至5000元。

举报线索发挥的作用,由省公安厅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在涉恐案(事)件查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涉恐案(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五、奖金领取

(一)举报人可以亲自或委托他人当面领取奖金,也可以要求将奖金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

  (二)举报人自接到领奖通知之日起,应在12个月内领取奖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

六、举报人权利、义务

公安机关保障举报人安全,对举报人的信息严格保密,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披露举报人信息。举报人举报的内容应真实可靠,凡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或借举报之名实施诬告陷害他人行为的,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本通告自201477日起实行。

   

 

                          山西省公安厅

                          201473日  

评论:

              打好防爆反恐的人民战争

随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日益猖獗,我国面临的反恐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复杂,建立、完善举报暴恐线索的奖励机制,就是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就是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反恐人民战争的积极性,就是夯实预防、遏制暴力恐怖犯罪的社会基础,就是全民参与、共同打好这场防爆反恐的人民战争。

实践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就难以形成对暴恐活动的围歼之势;没有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也难以最大限度地将暴力恐怖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

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一些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是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公安工作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使暴恐分子成为人人都打的“过街老鼠”,就得充分发动群众、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让人民群众成为我们打击暴恐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也是我们铸就反暴恐铜墙铁壁的坚强基石。

令人欣喜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反恐防暴中,反暴恐的“群众路线”已经开启了反恐防暴人民战争的新局面。我们坚信,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有力延伸了公安机关的社会触角,从而真正做到堵塞漏洞、消除盲区,不给暴恐分子以任何可乘之机。

 

                                         费建法   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