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爱的声音》之随想


        读了《聆听爱的声音》觉得天使笔下的小女孩和我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没有爱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可结果却不同。

     三面环山的山凹里住着几户人家,我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住的是房顶上有瓦也有草的土房,我象奶奶养的鸡、鸭区别不大,到了吃饭时间就把饭摆在桌上各吃个的,如果我不在家,奶奶就站在门口,对着山上高喊两声,且声音拖地很长,小飞——耶!,回家吃饭——吆。如果没人答,她就悻悻的回家自己吃,我回家后,自己看有什么就吃什么。平时在山上玩,找野果和甜草根,没有就去逮鱼摸虾,如果再没有收获就去菜地偷一点萝卜、山芋(红薯)、西红柿、黄瓜,有时被人家追的满山乱跑,可不是开玩笑,逮到肯定被打惨了。跋山涉水是我的强项,爬树上墙功夫也不错,大有和猴子一訣高下的感觉。生气的时候就去找鸟蛋和蛇蛋,然后用脚把蛇蛋跺碎。鸟蛋肯定煮着吃,每次用玻璃瓶子煮东西吃,结果都是东西还没有烧热,玻璃瓶子就碎了。当时还不知道是为什么……。

     上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从来没有写过家庭作业,(假期作业是开学前拼命的抄,因为没有作业不给报名)每天上学不是罚站就是被老师打手。好一点的老师让我站在教室里面,坏老师让我站在教室外面,站在外面我就出去玩,放学了,就去班上拿上书包回家,班主任老师说让我喊家长来,但永远也喊不来。因为我永远都不会喊。所以在学校我得到三个最,学习最差、最差的班、坐最差的位子 。 上五年级来了一个姓魏的女老师,厉害无比!把我的手打的跟馒头似的,但是,第二天还是交不上作业。最后她也有她的办法,晚上放学和她一起走,到她家写作业。她把饭烧好了,就让我滚蛋。  在考初中前半学期,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考不上初中就不会有工作,就不能挣钱、就没有好东西吃。于是开始认真学习,初中考试的时候居然知道害怕,写考卷时手发抖。当时想,害怕也没用认真考吧!结果还真出乎意料……。    中学开始老师按入学成绩委任班干部,我居然当了班上的学习委员,听完这样的“噩耗”,我差一点没有昏过去。心想:小学时,连小组长的梦都没敢做过 ,我居然也能当学习委员,以前的小学同学说:你要是能当学习委员,除非那天太阳从西边出来。

     为了保持我在班上前三名,我开始认真的学。每到晚上总有几个老奶奶在一起说鬼说神的,东家鸡、李家猪没完没了。没办法呀!奶奶聊天我睡觉,奶奶睡觉我起床学习。  上了高中后发现学校特别乱,社会上的混混经常到我们学校打架,外校的学生也来闹事,本校的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勾结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欺负男同学,调戏女同学。我这个人比较低调,但和天使一样有做很强烈的正义感,一般不会因为自己的事与别人发生冲突,后来我看不惯那些混混,开始帮助被欺负的同学,他们没有想到我反应快,动作迅速,勇猛无比,几个人都打不过我一个,这可能和我小时候“呼啸山林”有关,几场架打下来,我的威信越来越高。整个学校都知道我的名字,简直就是名操一时,那些混混对我既怕又恨。有一次打群架,我们这边三十个人都不到,对方四十多人,我一马当先冲到对方人群中,拳脚齐飞、左突右闯犹如无人之境,就像三国时的赵子龙在长坂坡杀入曹营七进七出,单雄信单人独骑闯唐营的气势。

     看完《血色浪漫》我觉得电视剧好像就是为我演的。钟跃民性格和我很相似,家庭和生活环境比我好的很多,他是北京人部队在南疆、我在北疆当过兵。论身材和相貌我可能不输给他,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论知识面和志向,不谦虚的说他不如我。当然生活经历各有不同。

   天使笔下的小女孩缺少爱只是一个方面,而天性不足也是存在的。她缺少的是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她的个性不强,对事物只是被动的等待或接受,而不是大胆追求, 一个生命顽强的种子,在悬崖峭壁上一样能生存,一个生命力弱的种子,同样会死在肥沃的土壤里。这里面也有一种内在的东西,有的是天生具有的,有的则需要后天去培养。其实我和天使笔下的小女孩存条件是差不多的,而我每次都是积极的去改变、去应对、甚至去创造。我想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就是我和她的本质不同。  莎士比亚说的好:无知的人是不幸福的,因为面对他(她)的是一个黑暗世界。 中国的古话不是说的很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使之动心养性 ,增益其所不能。   在弱者眼里苦难就是苦难,而强者认为苦难却是财富。在我的人生感悟中应该是——观念决定命运。

                                                                                                                   -------------   清风

                                                                                                                                    2010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