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的地理与水利问题


 中国地形复杂,直接就导致农田复杂,除了几个平原外,其余还有很多丘陵、山地也是农业很重要的产地!平原可以大力发展机械化但是山地就难了。先说平原,以个体为单位不好集中,资金短缺,依然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最大障碍!中国农村是分到个人的,每个人也就是二、三亩地,每户就十来亩,由于土地类别的原因,每户土地都不集中,基本上都是这里一小块,那里一小块,也就是说一大块地会分成几十户人家来种。土地分到个人几十年不变,这样就造成机械化的困难。很多农村人虽然说在城里已经工作很多年,也有不错的事业,但由于中国户籍的原因,他们是不会放弃农村的土地的!虽然可以转包、租赁但毕竟不是私有。就算可以买卖,一来不值多少钱,二来户籍没办法解决,所以就造成城里有产业的农村人也不会放弃农村的土地!
前面说过中国是农业大国,一直是以农为本,从古至今,以村为单位各自发展修建了对自己地形相配的水利设施,比喻水塘、水堰、水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加大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在全国建设起来很多中小型水库和灌溉用渠道,在各自的农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旱能灌溉,涝能储水。谁都知道农业是用水大户,没有水的农业那不可能的,农村的水塘水堰很容易被泥沙阻塞,在农村的水塘会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会清理淤泥一次,以扩充容水量否则时间长了,水塘也会变成旱田的!近三十年来,由于农田分到个人,人口急剧外出打工,农村也就没人组织清淤了,那么就造成现在的农田水利设施严重退化下雨天留不住水,天旱就没水可放了!同时一些大中型的水库相配套的水渠也由于长时间无人清理阻塞、漏水、垮塌严重,这种现象还在延续、恶化如果任其发展十年后失去水利功能的农田有产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