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能否打造名副其实的平民家轿吗?


 


其实,观致从一开始就是要打造一款平民家轿,并力求甚至于十分刻意地摆脱“国产车劣质化”的形象,于是,在其营销与品牌打造上做足了功夫,就是这个目的,可是其价格的市场定位真的可以让其成为优质的国产家轿吗?这个还需要市场的考验,更需要消费者的认可和认同,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消费者肯埋单,因为品牌的打造绝非短时间可一蹴而就的,更非厂商一厢情愿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这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和消费者共同互动的,按照互联网思维打造的成功典范小米的逻辑,就是用户也是品牌的主创者的一员,而且在品牌打造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就人每个苹果迷都是苹果最好的推销员一样。互动式品牌营销与品牌价值打造的关联已经在互联网成为常识,而在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来说却仍然是个未知数。

单纯地从观致的价格来分析,从12-17万的价位区间来说的确是平民家轿的价位区间无疑,又加上品质与国际化的血统,也确实适应了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的定位,当然,当下已经不是仅仅买得起就可以市场通吃的时代,那些曾经倡导中国人买得起的车车基本已经沦落了,而且就是在三四线的小城镇也不被消费者看好,笔者在一些小现成看到的消费者也均是选择十万以上的车,而绝非5-8万这样的仅仅只是买得起的车,消费者的需求一直都在提升,传统的制造者不提升那么就只能让消费者抛弃。

平民的价格却是要做一个高端品牌这确实是观致市场的一个悖论,但即便如此悖论依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热情也是更让业内外匪夷所思的,这无疑给观致的主脑思想泼了一盆冷水。更有甚者还是其用奇瑞的4S渠道销售观致,这条路的结果难道就不会与上条路一样,只会把观致的品牌做成另一个奇瑞吗?在一个固有品牌上能长出新花这也的确是其字大胆的创新,但是一棵苹果树嫁接牡丹花的成功率几何,未为可知。也实在不敢苟同。

12-17万的价位区间也确实是刺刀见红的最惨烈的竞争空间,没有过硬的品牌认知度与自身的过硬品质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就观致自去年底第一款车正式上市以来,即成为市场观望的焦点,并不是因为其产品质量或销量,恰恰相反是其惨淡的销售数据,目前公开的信息,观致2014年一月100台,二月350台,与其上市前的风光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至于其想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作法,个人更是不敢苟同的,记得前些年国内有几个品牌也是把车卖到德国,而借此在国内大势炒作,做足了文章也确实蒙蔽了很多中国的消费者,但是他们的车是没用通过E-NCAP认证的,按照德国的法律只能销售500台以内,不到一年时间德国的代理商就倒闭了,而德国一个第三方做了他们的车的碰撞试验居然是零星的评价,而且给其冠名为:来自中国的废铁。

当然,观致已经通过E-NCAP认证而且还是五星,但其在斯洛伐克的销售价格却要比国内高出50%,这难道是要用国内的低成本来换取更高的收益,用国外的高利润来救济和弥补国内的低销量差额,如此胜算几何?我想不用我说,大家也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