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年的“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以房养老”)试点于月初启动,时至月末,试点实施已近一个月,老百姓似乎并不买账,参与“以房养老”调研的几家保险公司也只有幸福人寿上报了相关产品。看来,“以房养老”保险在中国推行将举步维艰。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养老矛盾日益突出,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金不足。所以,国家才如此急迫地推行“以房养老”政策。但目前阶段来看,社会各界对此似乎有很大争论。而笔者认为,“以房养老”只能作为基础养老的有效补充。
其实早在2006年我国就开始“以房养老”的探索。2007年上海公积金中心试行“以房养老”,但因真正符合条件的老年申请者很少,如今已经停办;在2011年,国内银行又以“反按揭”的形式推出“以房养老”,规定了抵押期限,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而这次更是结合了“政府版”和“银行版”的“以房养老”经验,国家又推出“保险版”。但目前来看,不管是百姓还是险企似乎对这次的“保险版”也并不感兴趣。据了解,在“以房养老”的指导意见落地前,包括幸福人寿、合众人寿、泰康人寿等 7家保险公司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参与“以房养老”保险调研。而在在7月1日《意见》实施后,却只有幸福人寿一家险企向保监会上报具体方案。为何“以房养老”推行会如此之难?
首先,对70年产权政策的不解,是阻碍“以房养老”推进最大障碍。中国房屋产权70年,是‘倒按揭’的最大障碍,也是与国外政策环境的最大差异,国外倒按揭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没有借鉴经验可寻。如果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偿续期,那么续期费用将是未知风险。正因为如此,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都对“以房养老”心有余悸。
再者,今年以来,杭州、广州、北京等多个大城市出现了房价下跌的情况。未来房价将会怎样,上涨还是继续下跌,谁都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这也是保险公司和投保人都不愿意参与“以房养老”的另一主要原因。
其三,尽管政府在“以房养老”方面这些年来做了不懈努力。但是研究如何具体操作的细则至今还没有出台,只是空头叫喊要推出“以房养老”,你让机构们如何操作?如果到按揭“以房养老”,当保险公司通过十年二十年时间将房产倒按揭完了之后,要拿走老人仅有的房产时,老人还活着,届时该如何处置?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做的是完善市场定价与资产评估机制,建立公开化、公正化的市场化的“以房养老”操作体系。这样无论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或者是民间资本,在具体操作起来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在各种“以房养老”的具体细则没有出台,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采取观望姿态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中国老百姓固守把房传给后世子孙的老观念,而在国外子孙18岁就不需要父母赡养,在财产方面跟父母一点关系也没有了。而在中国深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影响,一些老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挣来的房子未来成为别人的。在本次实施试点的4个城市中,上海有超九9成的老人不愿“以房养老”,广州有8成老人表示“以房养老”不靠谱,他们坚决要将房产留给后人。
此外,有些老人拥有不止一套,而是数套房产,他们并不满足于把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拿着倒按揭款。而他们更愿意把房子出租,靠出租的收入来给自己老年生活添色增彩,这样岂不更好?所以这部分老人对“以房养老”的政策并不在意。
现在的状况是,“以房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出,只有政府搞得热火朝天,而卖买双方老年人与保险公司对此都不太积极。这里面当然有诸多原因包念在内,有待于政府部门一一化解。不过笔者觉得,在世界任何国家中,“以房养老”制度只能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情趣,而民众的基础养老还是需要靠政府,所以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领域加大财政投入,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以房养老”只是基本养老体系完善后的一个补充而已。
【理财范】15%年化收益理财,高收益,1000起投,注册就送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