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转型的历史使命能有人扛吗?


 制度转型的历史使命能有人扛吗?

在中国未来三大课题“城市化”、“老龄化”与“制度转型”中,“制度转型”是最富挑战性的,“制度转型”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虽没有“城市化”、“老龄化”那样直观的波及到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制度转型”所触及到的中国社会深层次问题的疼痛度,绝不亚于“城市化”与“老龄化”。事实上,“城市化”与“老龄化”所面临的挑战可能被我们所夸大了,因为,我们可能对这两大挑战所可能带来的机会看得远远不够,反而把其负面因素看得过重了。而“制度转型”可谓是中国深层次课题的真正核心,但凡中国社会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明显进步,就不能不涉及到“制度转型”课题。

“制度转型”是一个容易引起理解混乱的提法,倘若不对其加以清晰的说明,人们还以为口称“制度转型”的家伙,都是一些对社会不满的危险人物。其实,咀嚼“制度转型”的人大多来自于经济与体制研究领域,而对此话题真感兴趣的人,又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体制内的群体。当然,谁也不能完全排除那些望文生义的政治热衷者,其实,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从一切空穴来风的角落里,掏出只有通过妄想症才能找到的颠覆性机会。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雄心勃勃的改革使命与光明灿烂的繁荣前景使当时的人们充满了憧憬。当年的体改委就是这一憧憬的体现,而那些端坐在体改委办公室里高谈阔论的改革家们,如今大都通过并无不同的老套官制,挨到了退休年龄,可“体制改革”的夙愿却被并无新意的换成了“制度转型”的提法。这一提法的改变而非体制或制度的改变,暗示着我们在其间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法制体制,所以才有所谓的“已有制度的转型课题”,尽管我们仍能找到许多并无新建制度可言的不幸地方。这是历史渊源话题,暂可按下不提。

“制度转型”即对既有制度进行实时转型升级,当然,这一说法也不得不包括对制度尚不健全的领域,甚或对制度尚未建立的领域,进行制度创新与构建。其次,“制度转型”还包括既有制度的实时转型升级概念,即建立起一整套的,动态的制度随动系统,从而充分适应这一硕大的国家在混沌的经济中最终实现“制度适应”。

显然,中国当今社会是没有满足“制度适应”的,这是指的经济制度、权益制度、人身权力保障制度以及社会综合配套制度。那些诉诸政治制度改造的人们往往忘记了,它们所热衷于的政治制度改造往往是以忽视经济制度、权益制度、人身权利保障制度以及社会综合配套制度为代价的。同时,那些受西方怂恿而爆发所谓政治革命的非西方国家,大都在实现了所谓政治革命的同时,却大幅度的实现了经济制度、权益制度、人身权利保障制度以及社会综合配套制度的历史性大倒退。这一实际状况充分说明,面包与自由孰是孰非的古老话题,仍是摆在人类面前严峻课题,“制度转型”的人类理想要想在非西方国家得以实现,其路漫漫兮其修远之势仍未见尽头。

对中国今天的制度转型究竟是指哪些主要领域?人们最容易想起来的制度领域大都带有政治权益、身份、国家认同之类的属性,但这其实是一个误会。真正影响人们生活感受的制度,主要集中在利益、经济活动规范领域,当然,也包括个人利益与权属关系等。

普通中国人始终都没能意识到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它们所处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他们的人生感受,而不是其他看似重要或至高无上的其它制度。中国当今几乎所有问题的核心,全是导源于其经济制度问题。

我们所处社会的资源分配问题,经济权利规范,获利规则的制定,决策权力的规范、支配权利的定义、经济运行模式的实际支配体系、经济管理程序规范、经济行为的判定、经济合法性的法律认定、经济司法的惯例、反贪法律的规范等,实际上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其他所有属性。问题就在于这些貌似公允的经济法规范体系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偏差、不公的根源以及易被人利用的不良结构,所以才需要在经济领域实现最大程度的“制度转型”。中国官场的贪腐日盛、社会不公的日益加深、民众普遍的不满与深重的无奈,乃至于社会公信度的急剧下降与民众拥护度的散乱不治都来源于中国经济领域“制度转型”的迫切性与严重性。它是中国其他一切“制度转型”的核心课题,而这一严峻课题的化解仅仅通过政治改革是不能予以解决的。

在权益制度、人身权利保障制度以及社会综合配套制度方面,“制度转型”属于配套性改革课题,如果将其与经济“制度转型”一并解决,就会受到综合治理之效,这当然好,但是否有风险当属细化研究的范畴,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奇效往往伴随着连锁反应,其中的联动风险应予系统解决并克服。

如何把利益与权益在合理化的前提下解决好?如何把经济公平与机会公平做到可操作、可核查与可量化的平台上,如何把经济决策权在公开与公允的基础上付之正当民权一决?总之,如何把民生、民利与民权还予民众并对其加以保障?这才是中国社会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可中国社会有否这样的理智来将这一理想状态予以实现呢?

不要让我再去争辩那些诸如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属保护问题,拆迁公平问题,金融体制向谁倾斜的问题,分配问题,房地产开发与高房价问题,国企资源占用与效率低下问题,经济管理制度问题,经济领域的科学决策的公开公平与公正问题,司法公平问题等等,总之不要让这些不着调的问题再来反复折磨人们的神经,因为这些问题早已老套得无以复加,问题仅仅只在于到底有没有人真会下决心去解决它们?而绝不是其他!

 

老夏

20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