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意识和社会环境
我们一直都在说‘培育中国本土品牌’。其实,现在国内不少产品质量已经不输给国外同类产品了,但在品牌营销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加之国内消费大环境的“特殊”状况,某些国产货就算有质量保证,也会在品牌营销上被整体国内商品品牌拉低了不止一个档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些像海尔、华为等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先要在海外打响品牌,然后才能被国内消费着认可的原因。加之近几年,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等层出不穷的伪劣、假货事件,让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失去了基本的信任感。另外,国产品牌竞争不足、流通成本高、高税率抬高价格,既吓跑了企业,也吓跑了消费者。因此,在如此“复杂、多变、恶劣”环境下是绝对培养不出世界级品牌的。
诉求心理
从中国人历来的文化传统、国民性以及如今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外阻下还能保持高速增长来看,个人理想容易满足且生性勤劳的中国人是不会被经济危机击败的。而对经济崩溃深感畏惧的都是养尊处优、贪图享受、占据父辈优势资源之流,他们及时行乐的心态,对于承担未来社会责任的逃避,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会起到一个负面作用。
在互联网还未普及之前,中国大多数人生活远谈不上不富裕。但他们都不会放弃拼搏,永远都在为国家创造价值,所以那时中国前途很光明。但现在,为国家创造价值的“超级农民”群体正在急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下一代(80后)甚至下下一代(90后),而这些人由于没有前辈早年艰苦的生活经历,很早就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势必更难以满足与像父辈一样平凡且辛苦的人生,特别是发现知识并不像传说中一样定能改变命运的时候!
如今这样一个由普通大学生、硕士生、农二代、工二代组成的群体正在走向中国社会的主流,而当他们的自身诉求受到不成熟或者不完全正确的体制束缚和阻挡的时候,当社会无法给予他们获得更多公平的机会和待遇的时候,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爆发成了时间问题,相对的经济活动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社会价值创造的人口在减少,相反的享受价值群体在增多。
比较心理
相对于世界上绝大多国家,中国人是最爱比,最善比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之类的俗语,充分反映了“比较”在中国文化和日常决策中的极端重要性。正是因为“比较”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我们才有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多的“姜你军”,“蒜你狠”,“盐荒子孙”们比的就是谁家的盐多。这些“争抢”的背后,都起源于“比较”。不比不知道邻居在囤积盐,一比吓一跳自己家还没足够的盐,接下来,当然是去商店买盐。而到商店后,发现早已人山人海,只有“抢”才能和邻居一比高下了。
糟糕的是,由于“比较”,不少人对贫富不均的回应,又成为引发其他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源头。一旦把富豪定为参照点,“致富”成为比较的“前提”,那么“比富豪,我们都很穷”,“比较”就可能成为社会经济中贪婪,缺德,腐败之源。
比方说,我是一名土地局管理人员,年薪5万元,一个靠我批得土地的房产开发商,一座楼就赚进5000万?如果老婆,儿女一天到晚把我和房产商比富,我心里能平衡吗?我堂堂一个国家干部,怎么薪水还不如见到我就点头哈腰的开发商一个零头?如果这时开发商“知情识趣”上贡100万,我比较起来:这不才他一座楼利润的2%吗?再比比其他干部,2008年中国抓出来的贪官们平均受贿就是884多万元,我收下100万元比起来不才是个零头吗?有这样的攀比,为腐败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也促使小贪们,清官员们产生不平衡心态。从而,让我们的贪官前仆后继,让我们的腐败绵延难绝。还有公务员福利问题,为什么公务员可以享受福利分房,而企业员工不可以?另外,据人力资源研究会调查显示,中国公务员年工资平均比企业员工高3700元。这种比较之下,怎么会不引发社会的焦躁情绪呢?!
再比方,为什么现在什么吃的、用的都有人敢假冒,敢造假?为了致富而攀比,就可能是假冒之根。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无处不在,而且此消彼长,以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假药,毒奶粉,廋肉精,染色馒头,劣质天价家具...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要赚钱,因为要致富。再说了,你不是卖毒奶粉吗?我为啥不卖染色馒头,反正吃了,不会立马死人,而且被抓住的概率也不大。再说,我隔壁那哥们不也在干同样的勾当吗?!!
为什么要腐败,要假冒,不就是要致富吗?而同“体制内”富豪们相比,这致富的路还很长啊,什么时候能成为富豪啊?所以“穷则思变”,贪,腐,假冒....而一旦把参照点定在了“富豪榜”和“富豪”上,要钱不要命就很好理解了。在“胜王败寇”的现代社会,“不断向钱”的“比较”让人迷失了自我,铤而走险。于是,什么道德,什么理想,什么正义,什么公平都会通过比较而消失。让为非作歹的心态变得心安理得。中国人对于物质的无止境追求,向着下一代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谁有钱谁就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然而,一部分人先富者的基础,是建立在大部分无私奉献出剩余价值的底层身上。这就是为什么官员腐败、教育腐败、学术腐败、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社会治安、等等问题一直不能解决。由此可见,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无论是从经济健康发展上,还是从历史文化上来看。
总之,资本的贪婪,暴富的现实,一旦落入“比较”的陷阱,对平等的诉求和不平等的“报复”,贫富不均就成为中国社会极度敏感的问题,成为危及社会和经济稳定,引发矛盾和冲突的源头。总而言之,巨大贫富差距的现实,是中国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发酵的直接或间接的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