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在自我宣传的时候不要太浮躁(7月7日)
关键词:自媒体 娱乐 市场推广 艺术
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开设了自媒体,将自身所积累的粉丝转化为影响力,形成自己专业之外的附加价值。其中高晓松在优酷所推出的《晓说》、杨锦麟在腾讯视频推出的《天天看》和《夜夜谈》,罗振宇推出的自媒体《逻辑思维》、吴晓波推出的《吴晓波频道》都具有可贵的成功经验,更多的人到传媒平台上去做嘉宾、主持。
明星注重微博微信之类的自媒体空间的经营维护,有些是为了追求时尚,有些是证明自己的亲民形象,但绝大部分都成了自己作品的促销员。这似乎也是在跟国际接轨,让自己市场化的色彩更浓厚一些,毕竟演员的魅力以及在特定粉丝群中的号召力是其核心价值。
我们不反对明星为自己参与的作品“代言”,那原本就是制片人通过导演选择演员中难以忽视的参照。诸如好莱坞那种电影工业的成熟体系中,在三年内的总票房与单个银幕单周票房的数据很是重要,那将决定你的身价。这就更是符合市场化的评判标准了。
试想假如没有那么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如何证明其天价出场费的价值?让他们追自己出演的电视剧,为自己的出演的电影贡献票房,花钱来看自己的演唱会,即使是文化学者与财经作家,自己出版的图书也需要更有销量。
所谓销量从市场的角度讲,就至少包括三个因素:自身的专业思想、背景经验与沉淀下来的造诣;所拥有的忠诚粉丝与关注自己的人群多寡;所到达人群之含金量与影响力。当然从资本的角度,更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媒体传播中所形成的正能量与美誉度;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品牌联想;以及风险管理与收益的安全性问题。
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角度,作品就是商品,是投资与回报,消费与体验之间的关系,但在明星自身,则有很强的细节感悟与情感的问题,有自己的作品就会带给自己成就感。但可以带给自己成就感的作品,即使不是公认的经典,都要经得起推敲,那就需要艺术家不要太浮躁。
作为艺术家往往不去关注市场反馈因素,而深入故事情节与人物内心很长时间难以自拔,据说张国荣之所以选择自杀,难以走出电影《异度空间》人物之影响也是主要因素。英国著名的艺术大师阿特金斯也长期生活在憨豆先生的角色反差之中。
在影视出版演出等领域,市场宣传与推广所占有的比重都相当大,诸如好莱坞等成熟的产业模式,一部电影在发行环节所涉及的费用,至少都在总成本的30%以上,但其中更大的比重在于专业影评人的意见与专业媒体的广告,顶级专业评审过程中的公关游说投入,当然也包括制片方要求明星的各种赶场宣传。
对出品人与制片方而言,明星投入大力气去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自然是多多益善,但假如过于市场化,太多地热衷于宣传推广,就会变得浮躁,进而影响到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所以虽然我们不倡导做市场与推广的绝缘体,但还是告诫那些正当红的明星,多注重积淀,多尊重客户的内心,远离推销者的角色。
任何市场都充满了潜规则,不管是按资排辈还是嫡庶之别,或者是看谁的拳头更硬,谁的后台更强大。艺术品的商品属性也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过于强调其商品属性,就容易让人更多关注载体的物理属性。那将会削弱你的“产品”的人格化,并在转瞬之间沦落成为必须要靠优惠促销价格战才能苟延残喘的东西。
艺术创作其实是有很多个性化的东西,很多时候即使成品都充满了缺陷与遗憾,只有强化了个性化,调动了情感因素,而不单纯是赤裸裸的市场推广,才会让人容忍(甚至喜欢)你的缺陷与遗憾。所以不谄媚不卑微才能起到积极正面的效果。
贾春宝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