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后,众多细分领域和行业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熟悉。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在用户眼中已经不具有神秘性,人们迫切地看到不一样的玩法。于是,互联网的每一项细分领域和行业在新生时,都会被誉为“改变互联网的法宝”。但事实却是很多被看好的新生力量,最终却早早就泯然众人矣。如今,这个看似强大其实即将陨落的新生力量就是匿名社交。
匿名社交之所以不被笔者看好,实则是因为它只是当初互联网初级社交模仿的一种翻版,自身并不具备任何创新性。而且在它身上有着许多难以规避的缺点,让它难以持久地走下去。目前匿名社交看似火的一塌糊涂,其实只是业内人的自嗨。在匿名社交的泡泡被扎破以后,就会露出其不成大器的本质。
匿名社交强风来袭 其实只是业内人的自嗨
在3月份以前,国内匿名社交领域还是一场空白。直到无觅网络模仿国外的Secret推出国内第一款匿名社交应用——秘密(后因种种原因改名为无秘),业界和用户才开始以好奇的目光注意这个新生的互联网领域。无秘推出以后,迅速以其无底线爆料、无责任八卦等特点吸引到终点用户的追捧。而互联网业内人士在无密上的扎推、聚团,也让无密成为前段时间互联网上最火爆的热点。
无密的火爆,让匿名社交领域成为一个全新的抢手市场。在三个多月的时间中,乌鸦、偷偷、哔哔等多达20余款的匿名社交应用纷纷上线,开始争夺用户。就连腾讯和阿里也按耐不住——腾讯在旗下的QQ及空间中推出好友之间的小秘密功能,阿里也在旗下的来往中推出名为“草莓”的匿名扎堆。
熟谙国内互联网的人都知道,得屌丝者得天下是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最大法宝。但据调查,
下载匿名社交应用排名前三的手机,均来自三星手机的高端机型,均价在3000元以上。这说明匿名社交应用的用户群体多属于高收入人群——他们的工作压力往往比较大,更需要通过匿名社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也就意味着匿名社交应用的用户增长速度绝不会和普通的社交应用那样呈现高速增长态度,用户数量级更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可以说,匿名社交领域目前看起来异常热闹,原本属于新生力量、蓝海,瞬间竞争激烈,激变为红海,但最终只会受到小众群体的追捧。所有的匿名社交应用都在幻想自己成为下一个微信,最终“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但事实上匿名社交用户在经过第一次爆发以后,并没有继续呈现上涨趋势。对匿名社交的吹捧,其实只是业内人的自嗨。
重复互联网远古模式 “抄袭”初级社交形式
除了用户数是匿名社交领域的最大弊端以外,匿名社交自身也存着着不可弥补的缺点。虽然匿名社交的概念看起来很新鲜,让用户不用泄露身份,即可无压力地通过爆料、八卦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但实际上这只是互联网最远古的社交模式,匿名社交只是将其改头换面,炒了一碗冷饭。
早在国内互联网兴起的初期,最流行的社交模式无疑就是BBS。在当时,BBS也是以匿名形式出现。所有用户都可以在BBS上任意灌水、爆料、八卦,只要不触及敏感的政治问题,几乎算得上畅所欲言。当时之所以没能像现在的匿名社交那样引起太大的轰动,只是因为当时能上网的用户数量较少。随后出现的网络聊天室,同样走的是匿名的路子,只是最终因为QQ的出现,而最终没落下去。
可以说,如今的匿名社交就是BBS和聊天室的翻版,只是披上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外衣,又将范围缩小到认识的人中间,但其本质与核心却没有丝毫变化。匿名社交更像是小开发团队为了在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夹缝中生存,硬生生模仿出的一个畸形领域。以挖掘用户阴暗心理为出发点,制造各种噱头,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注意。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吸引投资者的视线,成功让自己上位。
持续力全无 匿名社交不会继续火
匿名社交应用虽然衍生出一个细分领域,但目前流行的匿名社交应用却和脸萌、我叫MT等大热的应用和游戏并无区别。都只是短时间的现象,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对于那些具有挑逗意味的爆料和八卦内容,用户不可能一直将时间浪费在其上。而那些真实的爆料内容,却又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用户或公司、行业的感情、运营和走势,更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可以说,匿名社交的持续力基本为零,一旦用户看清其本质,就会迅速将其抛之脑后。
更重要的是,匿名社交应用生存的最大根本就在于“匿名”,也就是保障用户的隐私信息不会泄露。但就在6月的最后一天,国内著名网络安全机构“乌云”发布信息称秘密(目前的无密)的手机应用后台数据被窃,瞬间让无数用户人人自危。虽然无密最后称数据库没有泄漏,没有用户有受到影响。但已经让用户对匿名社交应用产生畏惧心理,开始对其避而远之。
不管是匿名社交应用的特点,还是其安全度,都在一步步向业界和用户昭示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这个并硬生生制造出的热点,最终只会是昙花一现。而那20余款还在做着“走向人生巅峰”美梦的匿名社交应用,该是清醒的时候了。(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