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四兄弟艰难创业


 

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简称“言行美好”。
1980年春节,二哥刘永行为了让自己四岁的儿子能够在过年的时候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时间,他竟然赚了300块钱,相当于10个月的工资!
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兄弟们的心里炸开了花。刘氏四兄弟一商量:“既然能靠修理无线电挣那么多钱,我们是不是可以办一家电子工厂呢?”
但是,折腾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在当时“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就让刘氏兄弟们的美梦胎死腹中。
电子工厂虽然没有做成,但是,创业的强烈愿望却被点燃了。接着,刘氏四兄弟在自家的阳台上养起了鹌鹑。
鹌鹑越养越多,下的蛋也越来越多。赚了点钱之后,刘氏四兄弟商量,干脆办一个良种场。
1983年底,良种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哥几个兴奋异常,认为苦尽甘来。
天有不测风云。转过年来,一场“灭顶之灾”骤然而至。
1984年4月的一天,资阳县的一个专业户找到他们,一下子就下了10万只小鸡的订单,这可是笔大买卖!被冲昏了头的刘氏兄弟马上借了一笔数额不少的钱,购买了10万只种蛋。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万只小鸡孵出来交给这个专业户之后不久,他们便听说这个专业户跑了。他们去追款,发现交给这个专业户的2万只小鸡,一半在运输途中闷死了,一半在家里被大火烧死了,对方已经是倾家荡产。
刘氏四兄弟只能打断牙齿往肚子里咽。但剩下8万只小鸡马上就要孵出来,而他们又没有饲料,那时候又是农忙时节,农民不会要,借的钱又要马上还。兄弟四人都绝望了。
走投无路之下,兄弟们一碰头,商量着究竟是从岷江的桥头跳下去,还是隐姓埋名远遁新疆。那次会议,真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最终,他们决定留下来,不逃、不躲,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想来想去,既然农民不要,就把种蛋和小鸡卖给城里人。于是,兄弟四人连夜动手编起了竹筐……
接下来,兄弟敌人连着十几天,每天都是凌晨四点就起床,风雨无阻,蹬3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农贸市场,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卖。连他们也没有想到,虽然身上掉了十几斤肉,下雨天里摔得跟泥猴一样,但8万只鸡仔竟然全部卖完了!
创业初期的第一次危机虽然化解了过去,但是兄弟们的士气却大打了一个折扣,他们消沉了几个月,业绩也停滞不前。关键时候,还是老大刘永言的一席话起了作用:“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内心的激情被重新点燃,他们重新鼓起斗志,决心将“小”鹌鹑养“大”,将这条路扎扎实实走下去。
但是,到了1987年,养殖鹌鹑的专业户越来越多,刘氏四兄弟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于是,他们不得不艰难转型。不得已,刘氏四兄弟转战猪饲料市场。
因为在前期创业阶段,刘氏四兄弟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塑造了企业家精神,最终,他们缔造了希望集团。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