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鸿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必修课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般有三条,即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其中,效益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占有核心地位;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随时满足客户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这三性要求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比如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但盈利能力弱。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我国在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是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而银行监督委员会把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放在“三性”原则的第一位。所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都会把银行的各种风险以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放在首位。很多商业银行为了短期的效益,忽视了对各类风险的防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考虑银行风险相关变量的特性,商业银行可以先从内部制度着手,构造一套具有一定独立性的风险预警系统,再进行风险管理机制与管理手段的有机融合。
风险管理制度化
1、战略目标制度化
风险管理要和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战略目标书面化,针对战略目标去思考银行的风险。当商业银行管理将战略目标书面化时,经常会发现在同一个管理团队里,对于银行战略目标的思考和理解是不一致的。通过将战略目标书面化,可以让管理团队每个成员全面系统地思考一下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并且在管理团队内部将战略目标协调一致。管理团队再思考风险管理时,才能更有效率地发挥集体的智慧。
2、风险管理制度化
包括管理层对风险的态度、管理层想到的各种风险、管理层对于各种风险的看法等。这个记录很重要,因为它会成为管理层日后继续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将风险管理思考进行记录,管理层再讨论风险管理时,可以在以前基础上将讨论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进行。
3、环境分析制度化
保证管理团队思考风险管理时,拥有共同的基本信息,提高风险管理思考的效率。管理者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判断都是不全面的,带有很强主观色彩的。要做好风险管理,必须将这些分歧和冲突控制住,每个管理者可以保留自己的个人看法,但要分清楚哪些是个人观点,哪些是集体意见。通过将战略目标和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书面化,可以有效地找出交集点,让在家都清楚集体意见是什么。
4、风险管理流程制度化
风险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事情,风险管理是一个一直在做的事情,似乎不需要什么时间表。尽管如此,企业也应该确定一个时间频率,例如每年一次全面审核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安排,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效率。将一切制度化恰恰能将这些事情通过制度进行严格要求。
风险管理的对策
1、完善制度规范和操作流程。风险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制定完善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使内控制度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进行,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增加管理制度对风险点的覆盖密度。及时制定修改不适应的规章制度,总结重大风险事件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2、构建风险防范的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咨询和报告机制,建立与银行内部法律部门、其他分专业风险管理部门的合作机制,协助银行高层有效防范操作风险。针对不同岗位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涵盖相应岗位业务流程、风险点等,使员工明确风险管理的具体办理方法、依据,一旦发生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和处理。
3、增强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商业银行建立覆盖各项业务、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分支机构进行垂直的、扁平化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l)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按业务操作流程进行业务处理。(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
4、提高风险管理的技防含量。各银行在基层推行的单人临柜、综合柜员制,需要电子化技术来加强操作风险的控制。通过计算机程序编制、设定权限指令,控制超越授权的违规操作,避免个人的疏忽而导致的业务失误,有效防范风险。通过计算机系统强化对业务操作运行的实时监控管理,构建全面覆盖内控关键环节的风险预警和监控系统。
5、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完善问责制度,加大对各级领导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坚决遏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使风险隐患、案件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6、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商业银行要以人为本,建立综合完善的教育网络,使员工熟悉岗位工作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业务的整体流程和关键风险点。加强员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在内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不做损害国家和银行利益的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根据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对重要部门、要害岗位的员工进行岗位轮换,防范操作风险。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改革任重道远。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模式、机制、手段都要跟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建立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风险策略。同时,对各种风险的专业化管理要上升到风险整体管理,实现专业化、一体化、全覆盖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