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是中国股市的福音还是灾难


    资本市场的新股改革事关市场各方利益,改革要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博弈,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加速机而不是阻碍资本市场发展的减速器。

       6月2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曾表示,注册制改革必须积极稳妥推进,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注册制改革方案,计划今年底以前提出具体方案。据一位可能参与研讨会的知情人士介绍,预计8月中旬证监会将召集部分券商代表、沪深两大交易所负责人等召开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第一次研讨会,目前注册制审核流程四大方向框架已出来,但是具体内容细则尚未定。说明注册制已经逐渐走进中国资本市场。
  注册制作为市场化机制的产物,被某些专家认为是中国股市的救命稻草,是不是能拯救中国股市呢?
 笔者认为针对中国股市问题,要吸取教训,那就是不能搞单兵突进式的改革,要脚踏实实地做好基础制度建设,才能稳步推进股市发行制度改革,在过往几年,市场化改革就是例子,成为三高造假大跃进式扩容的代名词,成为产业资本和中介机构掠夺投资者合法财富的罪恶手段。
  就目前市场环境而言,等候上市的公司高达626家,而且还在不断增多,有的公司即使不惜等上5-6年也要等候上市的机会,显示发行人上市态度之坚决,显示上市吸引力依然过大,显示上市的动机已经严重变味,上市就是为了股份增值,而不是为了做大主业,因为现在技术更新换代之快不可能有企业预见到5-6年以后的事情,因此目前募投项目只是一个幌子是为上市而拼凑的。
 实施注册制,证监会将把审核注册权力交给两家交易所,而两家交易所对上市资源的争夺已经趋于白热化,谁也不愿意过高设置门槛或者限制企业注册,而按照官方人士的说法,中国还有10万家国内公司适合上市,这还是满足审核机制下的公司,一旦实施注册制,降低上市财务指标甚至让亏损企业可以注册上市, 上市资源更是多如牛毛,将导致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股市扩容没有底线,市场增量资金将无法承载如此灾难式扩容。
   因此在上市资源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下,在产业资本对上市趋之若鹜下,只有通过项行政手段制定更多政策,降低股市吸引力,成功化解堰塞湖才有可能实施注册制,否则贸然实施注册制就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大扩容灾难。
  其次经历史上最严格的财务核查以后,首批上市的新股一度被市场极度看好,但事实就是事实,新股质量依然堪忧,在今年上市的67只新股中就有8家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个股,是因为中报业绩均遭遇大变脸亟待重组并购扮靓业绩。榜单中中期净利正增长的个股仅有众信旅游和楚天科技两只个股,众信旅游增幅为15.5%、楚天科技预增0-10%,与近三年年报数据相比,差距甚大;其他6只个股中期净利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安控股份、绿盟科技、东方通3只个股均跌幅超过100%。
   此批新股是在证监会看淡实质性审核,不再为投资价值背书下发行的,是在证监会向注册制过度下发行的,当然好像有媒体出现更时髦的话说法,那就是注册制演练,但不管如何,新股质量的确让投资者忧虑,但从新股业绩变动后证监会态度来看,事后事中监管并没有加强,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得到核查,更不用说问责。因此在证监会没有转变监管观念和缺少主动执法理念下,贸然实施注册制就是纵容造假圈钱。就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时髦的说法就是“把投资者当成转基因试验品之嫌,则不仅比"最严审核"更不靠谱,而且也更让人害怕。”确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批制度没有严格的事后追究机制就是导致新股质量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投资者面对的投资窘境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因此 在上市公司诚信意识缺乏下,在监管层又不能有效监管下,在整个市场没有严刑峻法下,贸然实施注册制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严重不公。在投资者利益缺少保护机制下,如果贸然实施注册制,降低上市门槛,那么市场上垃圾股就会泛滥成灾,导致投资者利益普遍受损,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断演绎,那注册制非但救不了中国股市反而有可能摧毁中国股市。
    南纺股份证监会是说没有触及退市机制而不能退市,莲花味精和新中基则没有说明,不管如何在中国退市制度形同虚设,自中国股市成立以来只有几十家退市公司,而美国有数千家退市公司,从退市比例来说,美国常年保持6%以上,英国则更高,达到12%,而我国1%都没有。而注册制实施意味着大量财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公司堂而皇之的来到资本市场,如果没有退市制度的常态化制度化,资本市场短期内将承受巨大压力,与休克疗法并无二样,由于新增市值与新增资金矛盾难以调和,股市将出现暴跌,投资者市值将遭遇大幅缩水,严重影响中国经济金融稳定。
  综合来看,笔者认为中国股市对发行人诱惑力太大,而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约束机制,贸然实施在注册制将是一场大扩容的灾难,中国股市缺乏严刑峻法和主动执法理念,缺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贸然实施注册制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中国股市退市制度依然艰难,贸然实施注册制会导致增量资金与新增市值矛盾计划,将导致中国股市出现暴跌,出现严峻的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