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局机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阐释及启示
[摘 要] 现代经济的运行机制与“庞局”运行机理有着类似的结构。庞局机理中的核心要素:高预期收益率、增信、高收益-规模扩张反馈、扩张动能、适时变局等,可用于分析宏观经济增长、宏观资本运动、宏观价格水平、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上述机理得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若干启示:各层面的透支债务应限定在理性范围内、金融活动不应过度偏离传统基本职能、应对经济危机不宜以刺激增长为根本对策、应谨防国家层面的庞局图利模式、充分认识庞局机理在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中作出因应策略。
一、庞局机理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拟合及其分析要素
所谓“庞局”(Ponzi Scheme),就是设计一个预期能够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活动,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其中,用后期投资者的资金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收益,循环往复,直至后续资金难以为继、或投资者信心不再之时。“庞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经济活动之中。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现代经济体系与“庞局”运行方式与结构特征相类同的观点。明斯基(Hyman P.Minsky,1996)建立了“金融不稳定假说”(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投机型财务(Speculative Finance)和庞局型财务(Ponzi Finance)放大了金融系统风险。希勒(Robert J. Shiller,
庞局经济活动的成局和繁荣,其主要过程和要素包括:(1)在某一经济活动成局开端阶段,“标的物”与“预期高收益率”,至为重要。这个用于设局的“标的物”必须具有创新性,同时又必须具有潜在的公众认同性,还必须具有与预期高收益率的关联性,关键是必须具有规模持续扩张性。(2)某一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关键在于能否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而提高公众对该经济活动的信任,是吸引公众参与的关键。所以,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可信度,即庞局信念与庞局增信。(3)为使某一经济活动顺利展开,吸引大量公众参与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高收益率支付的示范,通过这一示范诱惑更多的潜在参与者进入参与状态。(4)为使某一经济活动顺利展开,参与规模得以持续扩张是其必要条件,通常的方式都是“高收益-规模扩张”正反馈(即,以高收益率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又由众多参与者来实现更高的收益率,循环往复)。(5)某一经济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参与规模的持续扩张,就在于能否为之提供“扩张动能”。信用创造是其常见手段。(6)为应对参与规模难以持续所出现的颓势,或为应对原本的庞局经济活动出现的崩溃迹象,设局者可通过改变标的物、改变游戏规则、改善预期收益率及其可信度等方式适时地进行变局,以达到庞局经济活动得以延续的目的。(7)任何庞局经济的最终结局必然是难以为继而破局。
庞局破局,出现在以下状况:(1)预期收益率,由“可信”转为“不可信”的状况;(2)预期收益,由“正常支付”转为“不可正常支付”的(原有参与者的预期收益到期按约支付转为难以按时按约支付)状况;(3)参与规模,由“持续”转为“不可持续”的状况(新增参与越来越少,且原有参与者陆续退出并形成示范)的状况;(4)资金流,由“可拆补”转为“不可拆补”(原本资金充裕逐步转向捉襟见肘,资金窟窿越来越大,难以掩饰)的状况。
庞局变局,则是为应对庞局经济活动可能的崩溃而采取的行为。由于庞局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因素包括:标的物、预期收益率、参与规模(与延续的期数直接相关),“变局”也必然围绕这些因素来进行。(1)改变标的物:预感到游戏快要维持不下去、即将接近崩溃期之时,有意识地把一个游戏转换为另外一个游戏(或者转换成原游戏与新游戏并存),避免了前一个游戏完全崩溃的过程;(2)改变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变小,将逼退部分参与者(也可视作为较为和缓的崩溃形式),而使游戏在较低层级上持续进行;(3)采用一个可控制的“小崩溃”,使游戏退回到相对远离崩溃期的阶段。游戏在这个较低层级上重新展开。
上述因素,即是“庞局机理”的基本分析概念。
二、宏观经济增长的庞局模式
每一轮经济景气的形成,都需要一个主导力量(新增长点),如历次经济繁荣时代的动力革命、电子技术、IT技术、金融创新等,这些主导力量事实上就是形成“高预期收益率”的核心,也是形成“高收益率-规模扩张”正反馈循环的核心。围绕这些主导力量而形成的经济活动,实质上具有庞局机理的特征。因此,参照庞局机理,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周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庞局经济活动在原有规模上的持续扩张。按照庞局经济活动的关键性因素,可以总结出引致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1)促使原有庞局经济活动的规模持续地扩张。相当于主流经济学中的“资本、土地、劳动、人力资本等要素投入增加带来的经济增长”;(2)促使庞局经济活动范围扩张(关联产业、衍生品等的扩张)。相当于主流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聚集效应等”;(3)收益率或预期收益率的提高。相当于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率提高、要素集约化利用带来的经济增长”;(4)进行新的庞局设局(新的标的物及其可信的预期收益率),形成经济规模的新增长点。相当于主流经济学中的“技术进步、创新等带来的经济增长”。(5)增加庞局经济活动的扩张动能。相当于主流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贸政策等政策效应带来的经济增长”。
对于一个实际经济的增长问题进行探讨,既可以从上述因素中探索分析得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途径,同样可以在上述因素中探索分析得到障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宏观经济运行,在每一轮经济景气循环之中,围绕新增长点,必然经历设局、增信、规模扩张、增加扩张动能、应对崩溃(变局)等过程。设局、扩张规模、应对崩溃(变局)是其一般过程。选择让公众信服的“标的物”及其“预期收益率”,是设局的关键性因素;“兑付收益”、“吸引参与者不断进入”,是扩张规模和维持游戏的关键性因素;随时“关注并抑制可能引发崩溃因素”、及时“变局”,是应对崩溃的关键性因素。上述因素,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成败与否的核心内容。宏观经济活动运行正常与否,可采用这些因素对其进行判断、采取对策。或者说,宏观经济活动的调控手段,也无出其外。
(1)设局过程。如,一种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一种新的需求出现之后,各经济主体设法引导使之成为“需求潮流”,进而使之成为民众生活消费者中的“必需品”。另一方面,当一个新兴产业技术出现之后,使之维持高收益率,通过高收益率预期吸引众多的参与者,使之成为新兴的经济主导力量。这是新一轮经济繁荣的关键。反之,当经济运行出现颓势之时,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难以为继”状态。此时,如果难以找寻到新的经济主导力量,那么经济规模也就难以扩张,经济从颓势走向繁荣也就无从期待。
(2)增信过程。政府发展规划、政府政策、政府性投资等方面的示范或引导,都是宏观经济中的增信行为(如政府针对某一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发展促进政策、政府直接参与投资等行为)。促使各经济主体对近期经济有良好的预期而参与相应的经济活动。反之,如果政府推出某一抑制良好预期的信号或政策,则会使宏观经济增长放缓。
(3)高收益-规模扩张正反馈过程。各个层面的经济主体,对于新兴的经济主导力量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的发展,持有良好的预期,并预期获得高收益而积极地参与其中;而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张真正实现高收益,又进一步引导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这是形成一轮宏观经济繁荣的必经路径。反之,如果整体经济中缺乏一个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主导力量、各层面经济主体对于经济状况缺乏良好的预期,那么将形成“低收益—规模收缩”的反向循环。宏观经济必然处于持续的低迷状态。
(4)增加扩张动能过程。一个经济持续地繁荣,就必须使之持续地拥有规模扩张动能。这个扩张动能或者来自外部(如外来资金的参与、外部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等),或者来自内部潜力的挖掘(如金融创新使得信用创造得以大幅提高等)。一般而言,在经济繁荣期,各经济主体之间资金的“拆补”呈现频繁且顺畅的状态。反之,经济景气难以持续的状况下,则是扩张动能不足。一般会出现各经济主体之间资金“拆补”不顺畅、不断形成“债务链断点”等状况。
(5)适时变局。在一轮经济景气过程中,其经济主导力量经过一段快速扩张的繁荣过程,必然呈现颓势。进入这一阶段,就必须适时地变局。或者是围绕经济主导力量进行利用方式的“局部变局”,或者抛开原有主体力量寻找新的主导力量的“全局变局”。反之,则是变局不及时或变局不成功,宏观经济将进入低迷甚至破局状态。
……全文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