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最具金融创新和风险挑战性的是P2P非担保性质的网贷平台。其中的拍拍贷,最具代表性。这只发迹于7年前的互联网P2P平台公司,如今正面临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个体投资者的信任危机!而这个信任危机,不是一般网贷传言者对于拍拍贷的非议,而是这个公司的试错机制方面,面临风险管控瓶颈,从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观察和体验P2P平台的试错机制,笔者通过6个月的时间,基本看出一些端倪。互联网金融代表中国传统金融改革创新的未来方向,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风险约束和信任保障机制,互联网金融或许就真的是昙花一现,以轰轰烈烈开局,以悲情跑路结束。这不是笔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以笔者参与的拍拍贷为例,该平台的创意出发点,是模仿马云的淘宝模式。拍拍贷平台以众多的个人投资者为主要资金聚集方式,对接众多的个人和小型企业的借贷需求。平台充当裁判审核和追踪执行的角色。其借助的工具,是个人信用。这个模式看起来很好,对于平台公司而言,操作也很简单。越简单的商业模式,越具有复制性。但是,实际上,拍拍贷平台公司,面临着规模扩张和人才配套不足,管理低效的尴尬局面。
对于借贷成功者,拍拍贷采用的是等额还款法。拍拍贷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核心业务,一是首次付费认证费用和4%借贷成本。对于一个3000元额度的个人小额,该笔费用占比约在10%。笔者首次以3000元借贷,最后被一次性扣除平台成本在299元。对于拍拍贷公司,这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拍拍贷的另一个重要业务口径,是通过培育站内专业个人投资者,去聚集资金和转嫁风险。通过安非标的模式鼓励和培育个人投资者,有两个好处,一是将一些寻求低风险的小额资金,通过自动投标的方式配置给个人专业投资者,配置成功后,拍拍贷一般可以获取半年2%的中介费用。成功获取资金的投资者,因为无法提取资金,只能够循环投资于拍拍贷平台内的标的,并且因为利差原理,这个标的的利息水平一定会集中在收益和风险共存的中高水平段。并因此,继续获取借贷成功者的手续费用。这是拍拍贷公司获取收益的两个主要法宝。尤其是第二个模式,基本维持了借贷者与放贷者的动态平衡,拍拍贷稳收渔翁之利!
在一个自由交易为基础的市场,对于无担保模式的拍拍贷公司,其中介费用定价在年度4%,借贷者首次认证费8%,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叠加坏账和呆账风险因素之后,这种模式,就会面临可持续发展瓶颈。拍拍贷唯一借助的运作工具是个人信用。但是,如果拍拍贷只顾及自身的规模发展效益,就会忽视投资者的个人投资利益。一旦投资者的利益无法持久保障,也就是坏账率大规模增多而危及本金安全,时间积累越久,这种效应就会越明显进而影响系统安全。个人放贷者,一旦无法平衡坏账率,进而出现亏损,拍拍贷就会面临信任危机!这个危机,一旦碰到其赖以生存的个人投资者的数量规模增加的天花板,在增加的极限区间,就会负反馈到市场,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才是该平台发展最为可怕的地方。而观察拍拍贷公司的信誉维护手段,实在是乏善可陈。
笔者通过分散投资法则,采用小额,多元投入的方式,利用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观察到呆账率的变动状况。在总计217个标的中,运行5个月以来,以月度水平衡量,最低在3个标,最高在13个标,呆账率水平在1.38%-5.99%。笔者的标的多在中高利率水平,年化19%左右。标的中的资金有自有和安非标配置。目前还未有坏账出现。后续需要观察坏账率水平,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平台的运作水平了。出现呆账率增多的因素,其实就在于拍拍贷公司审核和追偿机制出现问题。笔者一般选择的标的,都是具有二次借贷需要的个人和企业。拍拍贷公司对于首次借贷者的审核会认真一些,但是对于二次借贷者的维度评估,就没有那么严格了。这才是风险所在。我们无法了解该公司的信用评估模式是如何的。但是,最近呆账率大幅度增加,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拍拍贷的追偿团队应该是外包模式。由于追偿团队的能力制约,如今这个平台在逾期信息和呆账处理上,正面临着类似笔者一样的市场投资人士的置疑!这种置疑的放大,最终将会成为拍拍贷公司发展的瓶颈和利益的终结者。
信用市场,需要的是信用保障。拍拍贷,通过他人的信用赚取钞票,但是自身的信用问题,并没有新的突破点。最近,拍拍贷急于搞拍拍宝,建立起自营盘,进行规模扩张。笔者不禁为之担心,还是先将平台信用建构充分,完成试错机制的建构后,再进一步扩张吧。否则,类同淘宝店小二式的信任危机,一旦发生在拍拍贷平台上,就不知道年轻的张俊是否会有老辣的马云那般,可以从容不迫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拍拍贷的张俊们,笔者通过参与和体验6个月,深深滴为你捏一把汗。不是心疼笔者那一点小钱,是担心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者如你们般元老级,最终会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道路上的烈士!做英雄,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