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日本语言文字脱亚入欧专著出版


 

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近代“言文一致运动”和日本语言“脱亚入欧”的专著《日本

语言文字脱亚入欧之路》近日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

    “言文一致”是对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直到“二战”结束的语言变革过程的统称,其内容包括文字(“国字”)、文体(“国文”)以及通用语(“国语”)和文学等诸多方面,所波及的对象包括日本的民俗社会和国家形态等诸多层面,可以说,近代日本国家的形成是与言文一致密不可分的,因此,对言文一致内容的揭示和深入研究是研究日本近代国家和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

日语语言文学上的言文一致的过程与日本建立新的国家模式以及“脱亚入欧”的理念相辅相成,言文一致的主旨是脱离原有的汉文、汉文表达模式并增加表音文字的比重,从而趋近欧洲的语音文字,因此研究言文一致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对研究日本如何实施“脱亚入欧”战略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扩张性质的国家,也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由于日本的言文一致过程与中国从晚清开始的白话文运动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中日两国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化同源性注定为日本的言文一致和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以及中国近代语言文学的变革提供了同质性的变革和进化平台,因此,对日本言文一致过程的揭示和研究,又自然地构成了进一步理解和研究中国白话文运动的“扩展研究”,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的言文一致是中国白话文运动研究不可或缺的比较和参照对象。

本书通过围绕“国字—国文—国语”三个有机联系的问题核心,展开近代日本对汉字、汉文和国语变革的内容和原因分析,力求从宏观的、比较的、发展的视域把握研究的对象,同时将当代国际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互动纳入研究的问题意识,做到语言文化的理论研究和现实的有机结合,为解读当代日本的国家文化形态特征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共由六个章节构成,除了第一章“绪论”之外,第二章是对言文一致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第三到第五章是从“国字”到“国文”再到“国语”的逐级演变;第六章是日本近代文学和言文一致的关系。

在此之前,虽然中日两国不断有学者对日本言文一致进行研究,包括中日之间的对比研究,并撰写了若干篇有关言文一致的文章,但尚未有学者系统、全面深入日文文献和同“言

文一致”相关的历史典籍的内部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因此尚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日本语言文字脱亚入欧之路》一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作者齐一民齐一民,笔名齐大天。1962年生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士(1984),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1991),20137月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在海外学习、工作十余年,并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中国国家公司驻日本商务代表、北美五金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经理等,目前任北京语言大学客座讲师。已出版《妈妈的舌头——我学习语言的心得》《爸爸的舌头——天大谈艺录》《美国总统牌马桶》《四十而大惑》《自由之家逸事》《走进围城》《谁出卖了西湖》《雕刻不朽时光》等十余部文学作品。(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