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狼的分析,阿凡达将会成3D影碟中的低画质之冠,由于阿凡达制作年代久远,甚至部分已在十年前,所以新画面的3D感看来不怎样顺畅。其实画面在小狼眼内,是由三至五层2.5D组成,到了家庭3D影院技术全面成熟时,阿凡达对新一代的意义,是一个划时代科技产物,而不是电影本身。
在今天配套媒体未全面3D,尤其是讯源,要求电视台全面作16:9播放成本上实际,要全3D仍有点遥远,可见在未来三年内,充其量是2.5D世界,不过,我们的世界视觉娱乐方面总算全面向2.5D开拔。其实上次开拔的时间是八十年代中,JVC在Pioneer推出Laser Disc的同时,推出VHD影碟,是可戴眼镜见到3D影像,当时有恐怖片及色情片,无论恶鬼的刀或美女的胴体,都可以做到《反斗奇兵3》的Real D效果,穿过眼镜,逼贴你的瞳孔。
很奇怪,这科技当年由日本企业推动不成,今天却由软件商美国的荷里活及硬件商南韩三星及LG推动了,当然我们都知道,第一代立体眼镜技术,是伊士曼七彩电影出生后不久衍生,已有六十年多。
人间正道历沧桑
这场延续二十多年的滞后,同样在资本市场出现,香港股票市场成立已久,四会合并成联合交易所,到九十年代出现一堆不合格的投资银行家,令IPO沦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另类保险,一旦企业营运失效,出现还款脱期现象,商业银行接到警号,就挟持企业上市,将集资所得,为银行填债,然后与客户分手,你我各不相干。
到了下个阶段,大量国企在港上市,中国企业的IPO,等于老爸逼儿子走到外国作英文托福TOEFL考试,国家希望籍此令企业体制聪明一点,这都不是资本市场应份的运作,直至私募基金涌入中国,结合民企玩其壮大,投入食肆、时装连锁店等,动辄达到百市千店规模,大中华区的股票交易所,尤其港交所(388),发展才比较正路。
但由于大部分的壮大活动发生在中国,香港需迅速变形,唯很多行政人员并未察觉,职场亦在不断更新中,这不是家庭影院的2D→2.5D→3D发展,而是1D→1.5D→2D,此话怎解?旧商世界其实只是一条直线的管理;售价一成本=利润,二十前MBA学的所谓个案,两条标准手法线是:(1)压低成本,英文所谓玩Bottom Line底线;(2)提高售价,透过什么增值玩Top Line顶线。无论你玩到怎样出神入化,都离不开一条线,是1D型的行政人员模式。很多1D的行政人员,有300万至500万年薪已经算打工小皇帝,上千万年薪者很少在工贸界,多数在金融界。
新打工皇帝在中国
2000年后,超级打工仔的跳升潮并不出现在香港,而是出现在大陆,例如曾任职李宁(2331)的陈义红,离开李宁,受李宁资助成立Kappa,年薪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而联想(992)的杨元庆收购IBM后薪酬跳升到2000万元人民币以外,这跳升后面的原因,是行政人员的成败,并不是单放在1D位,而是放在2D位。
所谓2D位,就是一个我们常在股市用的方程式:股价×市盈率=市值,行政人员的焦点,已经由一条加减数,变成一条乘除数,1D的行政人员,只须着眼利润,就算今年不赚,捱到明年赚,但2D行政人员,不赚不打紧,只要有投资者购入股份,就是有成绩(不能算赚)。
这种情况在dot.com年代已出现。要收100、200万薪酬,用1D玩法,企业非要赚1000、2000万利润不可,但如果要创建╱增加市值20亿,只要由2000万纯利开始,用三至四年时间,将利润扩大十倍。
在中国或新兴市场,很多行业都可行(假设市盈率是十倍左右,2亿纯利×十倍市盈 = 20亿),多出19亿市值,CEO自然水涨船高,这条只算是「死数」。
如果是投资界认为更「性感」的行业,可能不需赚钱,有收入就可以值20亿了,极端情况如生物科技,得到FDA批准已经可以转手了。在家庭影院要迈向3D时,看看你自己能否在职场迈向2D进发,自然鲤跃龙门,升值千百倍。
本文来源:信报财经新闻,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