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剑指民生才是国人之福


820日,发改委宣布,日本十二家汽车零部件厂商存在操纵产品零部件价格垄断市场行为,被处以12.35亿元“罚款”。这是中国反垄断的最新战果,而汽车行业正是重点领域。处罚的依据是中国2007年通过实施的《反垄断法》,而认证垄断的要点是:1、大幅高于欧美的平均价格和利润率;2、存在串谋高定价行为。

此轮反垄断调查之所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就在于剑指外资,而外资几乎都是处于市场竞争领域,真正处于垄断地位的是无所不在攻城掠池的垄断国企央企。遗憾的是“反垄断风暴”并没有针对涉及民生的垄断性企业。何谓民生,就是涉及水、电、天燃气以及石油、电信、银行、医疗服务等大众民生领域,这些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垄断格局,加重了国人的负担,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也让国人没有更多的选择权。

针对外资的“反垄断”调查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不但偏离了反垄断的真正意义,其公正性也令海内外质疑。无论奔驰、宝马和奥迪等豪华车商,还是日本汽车零件生产公司,都是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这些企业是在为消费者提供优良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后形成的,是消费者长期选择的结果。这种市场性垄断是无权也无法排斥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消费者依然具有自由的产品服务选择权。

正如经济学家胡释之所言:政府是在用“反垄断”打击那些凭真本事取得成功的公司。这意味着我们不是在真正反垄断,而是盗用反垄断的名义扫除最有竞争力的对手,在制造真正的垄断!在利用民众对真垄断的反感打击替罪羊!

尽管发改委在2013年曾对茅台、五粮液开出4.49亿元的罚单,但高档白酒以及高端豪华车都不是民生必需的消费品。何况现在被查处的外资产品在中国市场价格偏高的原因,往往是市场需求和中国高进口关税等多种因素形成的高价,并不是因为垄断造成的。

20138月,发改委曾对6家洋奶粉品牌企业处以6.7亿元罚款。造成洋奶粉价格高涨的原因是什么?国人都很清楚,主要是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导致三聚氰胺毒奶粉劣奶粉事件频频爆发,令国人对本土奶粉产生了信任危机。

然而在民生领域,垄断企业除了涨价还是涨价,以至于中国的汽油价格远超过美国,中国的通信资费包括网络资费也高居世界前列,中国的银行业利用存贷款息差赚取了巨额的暴利,中国的医疗收费和服务也是不成正比。当这类垄断企业跻身世界100强前列时,国人是唯一的受害者。大凡这些民生领域,都被国企央企所垄断,这种利用行政权力人为阻止竞争对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垄断,才是需要调查的对象。

留德博士杨佩昌先生曾撰文指出:德国制造业乃至出口之所以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就在于德国没有一家垄断国企,私企占了全部企业的95%以上,只有极少提供不盈利公共服务的企业是国企在做,而天下国企一家亲:只要没有垄断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优势,国企就没有任何竞争力。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在中国赚钱最多的这些涉及民生的垄断企业,挥金如土的也是这些垄断企业,在北京二环三环乃至长安街上的黄金地段,放眼望去,一幢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几乎全被这些垄断企业所囊括。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文曾坦言:中国国企占有绝对的垄断资源优势,包括资金、税收、人才、技术和市场等等,而对GDP的贡献率不足30%,解决了不到20%的就业,每年拿走的收入却占了全社会分配收入的60%以上。这些数据或许只是一个初略的判断,真实的数据外界无从得知。而国企的利润80%以上都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通、中移动、中电信等特大型垄断企业,却是不争的事实。

国企对民生的垄断由来已久,这些垄断企业靠行政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但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是官僚作派,除了靠涨价靠政策因素掠夺国民获取暴利之外,对国家和国民的贡献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从上个世纪利改税特别是所得税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以后,国企就将巨额利润占为己有,成为内部分肥的私田,上百万亿元的国有资产早已变成少数人任意挥霍敛财的工具。国企的高管们均享有罕见的高工资、高奖金和高福利,不仅加剧了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其财大气粗的资本扩张方式,也彻底挤压了民企的生存发展空间。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经发布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如果扣除行政垄断所致的超额利润,国企对外宣称的庞大利润实际上是亏损。报告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国企成为打着“为公众(国家)赚钱”的旗号,运用国有资产为自身牟利的利益集团。课题组负责人、天则所所长盛洪尖锐地指出:所谓“国有企业”早就名实不符。“国有企业已经被内部人控制了,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结论。”

报告显示:与民营企业相比,2001年到2008年间,国企少缴付的利息共计2.85万亿元,土地款3.09万亿元,资源费5000多亿元,亏损补贴1198亿元。合计起来国企少付的必须成本是6.48万亿元,国企享有的上述特殊待遇,远大于同期国企账面累积利润总额4.92万亿元。

反垄断调查剑指向涉及民生领域的垄断企业才是国人之福,继续庇护垄断企业更是国人之祸!政府的职责是保证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充当裁判员让儿子下场踢球并确保儿子赢球,涉及民生的垄断企业的利润都来自对国人的盘剥和压榨,并不是垄断企业有什么创新举措,垄断企业必然是低效率的代名词,靠涨价维持的暴利破坏了市场公平法则,也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