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调整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
贺永顺
最近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中国政府又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决策,决定对中央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进行调整,使之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近年来饱受质疑,但是前任政府对此几乎不作为,以至于引发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使得人们对于政府关注民生的誓言失去信任。
任何改革都必须面向问题,只有问题导向型的改革才有意义,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而有问题不解决只会让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这又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中央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薪酬到底产生了哪些问题呢?现略说一二供参考:
一是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73,这个数据其实已超很多拉美国家的水平,贫富差距也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因素,处理不好中国极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国有企业本来是为全民服务的,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事实上这些国有企业的高管们甚至是职工们拿着远不合理的高薪,不但没有使中国社会更加和谐,反而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
二是造成人们对政府的不信任。在老百姓心目中,国有企业就是政府办的企业,在某种意义上与政府是划等号的。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仍有很大数量的贫困人口,这些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政府一方面口口声声要解决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却又放任国有企业拿着令上瞠目的高薪,怎么都让人觉得政府表里不一,这样的政府怎么让人相信?
三是增加体制内人员的矛盾。现在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宁愿做同级别的国有企业管理层,不愿意做同级别的政府官员。中国的国有企业都是有行政级别的,这些人享受着与同级别政府官员同样的政治待遇,但他们比同级别官员更有优势,因为他们不仅拥有权力而且拿着高薪酬。一头玩转权力,一头玩转市场,真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而官员则不行,除了拥有一定的权力外,相当一部分官员并不直接掌握资源,工资更是大大低于国企高管,如果他们想发财,只能去贪污受贿。前几年就有一则报道,说一位能源国企的高管被调去担任省委书记,拿第一个月工资时才发现连做高管时的零头都不如,自己根本不相信省委书记的工资会这么低。这些同为体制内任命的官员,相互之间怎么会没有矛盾?
四是导致国企内部矛盾重重。按中国当前的法律法规,政府官员的工资是国家定的,全国几乎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地区差别,但同一地区内部的薪酬体系差别很小,按照可以公开的部分,刚参加工作的基层公务员与省部级公务员的工资相差不会超过4倍,但是国有企业则完全不同,他们参照所谓的市场规则,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所谓的董事会几个人坐在一起就可以给自己定工资标准了,因此高管与基层员工之间可以相差到上百倍,甚至是有些基层发不出工资的国企,高管仍然可以拿到百万以上的工资,当然这还不包括已经成为公开的职务消费。据了解,国有企业内部职工的不平等感更强!
此外,高管们的高薪还远不止造成上面的问题,例如还造成了他们的奢侈之风,在享受方面向国外大企业的高管们看齐,但在经营能力上却又是到处强调中国的国情……总而言之,中国的国有企业高管恐怕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群体,他们既享受权力带来的荣耀,又享受市场带来的高薪,他们根本不需要通过苦心经营获得财富,因为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靠垄断发财,他们既可以像欧美精英们一样潇洒自如,又可以对企业经营成败不负任何责任,巨额的全民资产全部成为他们少数人随意享用的大餐……
然而调整中国国有企业薪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难的就是要将这件事想清楚,要理清那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薪酬调整不了,而且还会输了道理,甚至还会让那些人一阵指责……
反对调整的人或是认为应该拿高薪的人最大的理由,就是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企业高管的薪酬应当按市场规则来定,其次就是他们会认为企业经营的难度要大于政府管理,全世界都只有企业拿高薪的,而没有官员拿高薪的。这种观点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地对照一下,可能情况并不是那么回事情。
中国的国有企业几乎都不是市场的产物,其经营成功与否也与市场关系不大。这个问题要从国有企业的起源来简单地说一下,我们知道任何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都具有两个功能,即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把哪一个放在第一位则决定了这个企业应当采用哪一种形式。更多体现社会功能和公共利益的,就应当是国有企业,而更多体现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就应当是民营企业。
所以说,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从来就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尺,欧美等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不少国有企业,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也可以有民营企业。是国有还是民营,关键是其承担的功能如何。也正是因为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公益功能,所以全世界的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都不是市场的产物,必须受到出资人(也即全民或是其代理人议会)的严格监督。
中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对国有企业更加情有独钟,国有企业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很多国家,这些国有企业的使命也比较混乱,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是利用政府权力参与市场竞争,而且这些国有企业的高管也都是政府任命的,没有几个真的具有出色的经营才能。用一句老话来说,这些国有企业的高管与党的同级干部相比只是分工的不同,并无本质的区别。这些人今天是官员,明天也可以是高管,今天是高管,明天也可以成官员。这些人的价值本身就不是市场催生出来的,所以当然也不应该拿市场化的薪酬,而且只能拿类似于政府官员的工资。
中国的国有企业中还一种官商一体的,比较典型的就是烟草和盐业,一方面自己本身就是经营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是市场管理的主体,他们管理市场的主要目的就是不让别人进来,只允许自己进行所谓的专卖。我们可以不去评说这种官商一体模式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可以认为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不该拿高薪,因为你本身就是地道的官员,你的业绩与你的经营才能完全没有关系。用一句粗话来讲,就是在种企业,连狗都能赚钱,中国的银行业也差不多。如果政府允许这类行业高管拿高薪,又希望社会成员能与和谐相处,没有怨言,这怎么可能呢?
还有人说,企业经营者的难度要超过官员,所以他们的工资可以高一点。在这里我真要替官员们说一句话,官员们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强度一点不比国有高管们差。试想一个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乃至县委书记,要肩负起一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重任,要解决一个区域内几百万人甚至是近亿人的社会事务,那他们就凭什么拿比中石油老总少得多的工资呢?难道他们的工作还不够重要?我可以肯定地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任何一个相应级别的政府官员都可以去做好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其实很多国企高管本来就是官员转任的,两者工作性质的差别能大到几十倍?大家只是分工的不同!官员与高管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不能说一个有价值,一个几乎就没有价值吧!
而对于确实是国有企业经营需要的人才,政府则可以通过市场招聘的方式来获得,对于这部分人则可以参照市场化的薪酬。这些人不是通过任命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市场的稀缺性上,当然他们也随时会被市场淘汰掉,这与任命的官员高管们有着很大的不同。
所以制定国有企业高管们的薪酬制度其实思路很清楚,既然是由政府任命的,资产也不是你个人的,你就应当与官员们一样,拿着国家给你确定的工资,对市场需要的人才,则可以给予高薪。有人担心那如何对这些官员高管体现激励呢?答案是从来没见过哪个省委书记因为拿十几元工资就不干了,也没见哪个市长的工作按GDP增长量来提成?官员高管们既然选择了国有企业,你就应当去奉献,如果觉得亏了,那你就去民营企业或是外资企业试试……
如果你还问没有那么多民企或是外企怎么办?这个问题倒是问到根本上了,那就大幅度地减少国有企业,前面已经说过了,国有企业绝不是实现利润和效益的最佳生产组织方式,也更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依据。如果国家最大限度地减少直接办企业,只保留真正应该保留的国有企业,到那时,所谓国有企业高薪的问题其实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个问题就会转化成为如何防止企业高管高薪的问题了,而这正是今天美国华尔街面临的问题!好在不同的问题永远会出现,改革也才能永不停止,那就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吧……
为什么要调整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
评论
编辑推荐
2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