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密仪轨的含义与方法
一、心密仪轨的含义:皈依自性,发愿成就。
心密的修法仪轨,首先要念四皈依:南无咕噜呗,南无布达雅,南无达尔玛雅,南无僧嘎雅。南无咕噜呗,就是皈依金刚上师。南无布达雅,就是皈依佛。南无达尔玛雅,就是皈依法。南无僧嘎雅,就是皈依僧。
我们念四皈依,不是有口无心地念念,而是至诚回心地念。这个念,就是回归。这个念,就是契合。回归什么?契合什么?回归我们的自性,契合我们的自性。所以,这四皈依,归根到底,就是一皈依,皈依自性。若离自性,向外皈依,则非佛法,而是外道。
我们念四皈依,就要知道四皈依的含义。知道了四皈依的含义,我们如是皈依,如是修行,则事半功倍,所发大愿,皆得满足。
南无就是皈依,就是放下小我,回归自性,回归真我。
若分别言之,四皈依则是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四皈依,归根到底,只是一皈依——皈依自性。何以故?自性是万法的本源,皈依自性,就是回归这个“能生万法的本源”,就是回归这个“万物皆备”的“我”,就是回归这个“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我”,就是让我们放下小我,契入本自清净、能生万法的菩提自性。
上师,即是通达形而上道的人,即是通达万法本源的人。此人与佛一脉相承,此人圆证自性三宝。
我们知道了四皈依的含义,就不再向外皈依了。这样,我们的心,也就当下安住了。如此安住,如此不随相转,就是真正地四皈依,就是真正地一皈依——归回自性。
四皈依就是一皈依,这一皈依,就是皈依自性。身口意三密就是一密,这一密,就是心密。真正的秘密,即是我们的自性。若人识得自性,则密亦不密。因人不识,故称秘密。《坛经》云:“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可见,真正的大秘密,即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自性,就是这个大秘密。下面我们具体的说说四皈依。
【南无咕噜呗】,就是皈依金刚上师。金刚,是个比喻,比喻不生不灭、不成不坏的自性。自性般若之光,能够照破一切烦恼。上师,就是无上之师!问:什么是无上?答曰:法身无上。通达法身、契合众机的人就是上师。
如果一个人没有证见法身,尽管人们尊称他上师,他也不是真正的上师。上师是觉悟的人,是上契诸佛,下合众生的人,是能够把有缘众生接引到彼岸的人。问:彼岸在哪里?答曰:回头是岸。
到了彼岸,此岸便无。此岸既无,彼岸何存?打破彼此,全体一真,此真彼岸也。至此,绝待无对,不受苦乐,是名极乐。上师,就是打破彼此、全体一真的人。
以下三皈依,与显教的三皈依相同。在叙述三皈依前,我们先看看六祖大师是如何说的。
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1]
【南无布达雅】,就是皈依佛,就是皈依觉。问:如何是佛?答曰:佛不是有相之物,故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可以把某个形象当作佛。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唯有这个无形无相的自性法身,才是真正的说法者,才是真正的佛。《楞严经》中,七处证心,八还辨见,就是要我们亲证这个自性佛——无相真心。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皈依佛,就是皈依这个自性佛。六祖大师云:“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南无达尔玛雅】,就是皈依法,就是皈依正。问:如何是法?答曰:无住无着的自性妙用。皈依法,就是皈依自性的妙用,亦名契合自性的妙用。自性的妙用,亦名自性的正用。皈依法,就是回归到这个妙用上来,就是回到这个正用上来,从此之后,妙用无住,不再流浪。
【南无僧嘎雅】,就是皈依僧,就是皈依净。问:如何是僧?答曰:僧者,不是指某个人,也不是指某类人,而是指自性法身的清净合和之相,亦名佛的无上庄严,亦名自性的无上庄严。我们皈依僧,也不是向外皈依,而是皈依自性法身的清净合和之相。六祖大师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若修此行,是自归依。”道信大师云:“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佛法的皈依,是皈依自性,不是向外皈依。向外皈依,即是外道。
这个自性,“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仰,则天相现。俯,则地形显。起一切用,则成一切相。妙用无穷,万相无尽。我们为何不能如此包容呢?那是因为习气作怪。如果我们象佛一样,把习气度尽了,我们也能具有无量的包容。
我们念四皈依,就是让我们回归到“自性”上来,回归到“本源”上来,回归到“法身”上来,归回到“我们的本来面目”上来。
【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祇。】我们的自性,遍含十方。我们的自性,通贯三世。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尽在自性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全是自性之相。我们的自性,就是十方三世。佛是能生万法的自性,菩萨是自性缘起的妙用,即使这金刚护法神祇,亦非离自性而别有,所以,“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祇”,即是契合自心之体,开发自心之用。
【诸佛菩萨金刚护法神祇,慈力加被,消我业障。令我安心入佛,虔修……法,早日成就,救度众生。】这个祈请,我们要诚心地念。诚心地念,就是发菩提心,就是洗心革面,就是修行。如果没有这个诚心诚意地祈请和发愿,那么,我们念咒,或念佛,就等于射箭而没有方向。没有方向,不知目标在哪,即使再努力也不能中靶。我们念咒,或念佛,也是如此,如果见地错了,方向偏了,即使再努力也不能到达彼岸,所以,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祈请和发愿。我们诚心诚意地发了大愿,确定了方向,我们的修行才是正行。
祈请完之后,则如法结印,如法持咒。座上心念耳闻,妄念若起,亦不理睬。持咒以“金刚持”为主,若有昏沉,或有散乱,可以出声念咒,直至把昏沉、烦乱驱散。或出声念,或金刚持,或默念,或持而不念,种种念法,无有定法,唯需行者,善自调节。
下座时,将印置头顶,念咒十至二十遍,然后发愿: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然后,头顶上散印,下座。
下座之后,二六时中,随缘应事,空心无住,常自觉察,即为用功。久久纯熟,自然打成一片。待得机缘成熟时,或磕着,或碰着,或见色,或闻声,豁然之间,便能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此时方知,诸佛祖师,千言万语,只是说了个“原本的真实”。
二、心密修行的基本方法。
心密修行的基本方法,就是三个字:不着相。
问:不着相,这还是一个执着。
答曰:就是用这个不执着,破掉所有的执着,破到了最后,即使这个不执着,也会破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念佛的就一心念去,持咒的就一心持去,拜佛的就一心拜去,参禅的就一心参去,牢牢地执着在所修的法上,用这个法执,破除所有的执着,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逢着便杀。若能如此修行,无论修何种法门,皆能根尘脱落,彻底解脱。彻底解脱了,就无相可着了,就般若波罗蜜了。
《涅盘经》中,有一个广额屠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成佛作祖的典型。广额,就是宽广的额头,代表智慧。屠儿,就是专门杀生的人,代表修行。问:他杀什么?答曰:杀羊,日杀千羊。问:为何日杀千羊的人能够立地成佛?答曰:日杀千羊,就是修行。问:为何杀羊是修行?答曰:羊,是个表法,表我们的习气。羊喜欢草丛,习气喜欢着相。杀羊,就是杀我们的习气。问:用什么杀?答曰:用刀来杀。问:如何是刀?答曰:念佛的人,他所念的佛号就是刀。持咒的人,他所持的咒就是刀。一心念佛,或一心持咒,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逢着便杀,杀他个干干净净。杀到最后,把一切着相的习气全部杀光了,这时,还拿着这刀干什么?到了这里,若是个冲天的汉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羊就是我们的习气。草就是世间幻相。羊爱落草,人爱着相,故当杀掉这着相的习气。古人云: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意。也就是说,佛法很容易,莫着世间幻想,离开世间幻相,就是祖师西来的意,就是三藏共指的法。我们形容一个禅师,说他度人心切,我们往往会这样说,“这老汉,老婆心切,不惜浑身落草”。也就是说,他为了接引有缘,不惜浑身落入幻相之中,救度这个有缘人,拔他出离苦海。
我们要杀掉的,不是我们的念头(思想),而是我们的习气。念头与习气,不能划等号。习气是我们的污染,是我们的挂碍。我们的修行,就是要消除我们的捕风捉影的习气,而不是消灭我们的念头。我们如果认为念头就是习气,念头就是妄念,我们的修行,那就成了降伏念头。这样的修行,就会走到黑山背后鬼窟里去。
妄念无根,你别理它。若不理它,它自消灭。一切妄念,本自解脱。若看明白了,你就会发现,妄念不需要消灭,它自行消灭。你若理它,那就成了抱薪救火。所以,有些人打坐时,以降伏念头为己任,结果是,越搞越多,越搞越乱,无病也生出病来。
我们学习佛法,没有开悟之前,就要拿着这把刀,把自己的妄想习气斩断。开悟之后,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契合此心,普照万相,便能消融一切妄想习气,就像阳光消霜雪,普照大地,触着便融,而不是拿着高温焊枪,逐一化解。心光普照,就是最好的修行,能够消融一切妄想习气,能够救度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