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月21日:普贤菩萨圣诞日及简介(图)


农历2月21日:普贤菩萨圣诞日及简介(图)
农历2月21日:普贤菩萨圣诞日及简介(图)阿弥陀佛。今天是农历2月21日,是普贤菩萨圣诞。
----- 诸葛长青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福生无量天尊。
    2014年3月21日,农历2月21日,是普贤菩萨圣诞日。
    诸葛长青:阿弥陀佛。普贤菩萨道场,在我国四川峨眉山。去过峨眉山的都会记得端坐在白象上的普贤菩萨圣像。
    一、普贤菩萨简介。
    诸葛长青:如何简单语言理解普贤菩萨?可以理解为立刻行动、弘扬佛法、行善积德、普度众生。
    普贤,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等,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峨嵋山。
    在一般寺院造像中,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同为释迦如来之胁侍,普贤菩萨乘坐白象,位于如来右侧;文殊菩萨则驾狮子,位于如来左侧。
    诸葛长青:阿弥陀佛。一般寺庙里的释迦牟尼佛像两边都有两个菩萨,这两个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代表斩断烦恼、提升智慧,普贤菩萨代表立刻行动、弘法利生。
    以二大士表法,文殊显智、慧、证,普贤显理、定、行,共同诠释如来理智、定慧、行证之完备圆满。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之上首,在佛经中,经常协助宣扬如来弘扬佛法、摄受众生。
    《大日经疏》:“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毗卢遮那如来合称华严三圣,就是《华严经》华藏世界的三位圣者。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因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故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佛之左侧;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佛之右侧。
     普贤菩萨,曾译遍吉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象征理德、行德的菩萨,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许多日本真言宗人士认为卫护佛门的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化身,密教是由金刚萨埵所开创。另一说金刚萨埵为大势至菩萨或其他佛、菩萨所示现。
    代表菩萨行愿,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菩萨应化道场为三曼多跋陀罗。
    《大日经疏》卷一中提到:普贤菩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是说普贤菩萨依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所以名为普贤。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诸佛的理德与定德,与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两者并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菩萨驾狮、普贤菩萨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证相应。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的代表,象征着大乘佛教的精神。在《华严经》中明示一切佛法归于毗卢遮那如来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士,三者并称“华严三圣”,其中普贤菩萨代表一切菩萨行德本体。
    普贤菩萨在华严大会之上,曾宣说十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以此来开示菩萨的发心。
    普贤是菩萨行的表征,任何一个众生,实践菩萨行圆满之时,就是普贤菩萨,而圆满普贤的果位就是毗卢遮那如来,众生具足着普贤之因,也就是毗卢遮那佛性。
    二、佛经关于普贤菩萨的介绍。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时有十佛刹微尘等他方诸佛。为欲庄严毗卢遮那道场众故。示菩萨形来在会坐。其名曰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藏菩萨。维摩诘菩萨。善威光菩萨。灭诸盖菩萨。宝手菩萨。大慧菩萨。普贤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 ,或 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
    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他和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为第八王子“泯图”,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更应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就如同“青香光明无垢世界”。同时要教化无量的菩萨,令他们心地清净,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这种发大心的菩萨都充满他所化度的国土世界。宝藏佛即为他将“泯图”这名字,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三、普贤菩萨名称由来
    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的解释。
    (1)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2)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3)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
     唐清凉国师对此解释非常透彻。他在华严三圣圆融观中,明二圣三对表法:
    (1)普贤表所信如来藏。故《理趣般若经》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初会即入如来藏三昧。文殊表能信之心,《佛名经》说:‘一切诸佛,皆因文殊发心故。如善财始见,即发大心。’
    (2)普贤表所起万行,一切经中,皆说普贤行愿。文殊表能起之解。故弥勒对善财说:‘汝先得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入解脱门,皆文殊之力也。’
    (3)普贤表证空出缠法界,《华严经》说:身相如虚空故,善财见之,即得智波罗密者,依体起用故也。文殊表能证大智,显其有智方证理故。
    然此二圣,各相融摄,依体起行,行能显理。普贤与文殊,象征学佛要有信有解。信而无解,信是无明;解而无信,解是邪见。因此,这二位大菩萨,在释尊的常随菩萨众中是不能分离的一对。
    四、普贤菩萨在灵山会上誓愿守护《法华经》
    诸葛长青:阿弥陀佛。普贤菩萨发愿守护法华经,是今日学佛有缘者的福报。我们感恩普贤菩萨的巨大功德。凡是念诵、思考、传播、讲法、抄写法华经的,都会得到普贤菩萨现身保护。
    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华经》时,普贤于宝威上王佛国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共来听受。
    1、普贤在会上提出:
    如来灭后,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能得是《法华经》?
    答案曰:若人能做到下列四点,必能得到是经。(1)为诸佛护念;(2)植众德本;(3)入正定聚;(4)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2、普贤又在会上表示:
    世尊灭后五百年际,有人受持是经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稳。
    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当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俱诣其所,供养守护、安慰其心。
    是人若坐思惟此经,我复乘象王至其人前。
    是人对《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令得见我身,甚大欢喜。
    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一心精进,满三七日,我当乘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
    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若人受持,读诵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行普贤行,为诸如来摩顶授记。
    若但书写,是人命终,生忉利天。若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
    3、释尊对普贤护法精神,大加赞叹:“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
    五、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诸葛长青:阿弥陀佛。普贤菩萨十大愿望,令人敬仰赞叹。普贤菩萨十大愿是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普贤菩萨自说过去的行愿:
     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善男子!我于尔所劫海中,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于一念间生嗔害心,我我所心,自他差别心,远离菩提心,于生死中起疲厌心、懒惰心、障碍心,迷惑心。唯住无上涅盘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庄严佛土,以大悲心救护众生,教化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事善知识,为求正法,弘宣护持,一切内外,悉皆能舍。……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一心思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与智光,普照世间(世间智),愿为开示出世间智,愿令众生悉得安乐,愿普称赞一切诸佛所有功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十)。
    四十卷本华严,第四十卷,一般称为《普贤行愿品》。经文是普贤菩萨为菩萨众说的,先长行,次偈颂。长行中揭示了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顺趣而入……则能成就普贤菩萨诸行愿海。(见《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
    现对十大行愿略释如下:
    1、礼敬诸佛
    礼敬指生恭敬心,遍于身口,进行礼拜。
    即做到心身口同步:心观想,身礼拜,口称念”: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诸佛。
    在顶礼时,达到一心不乱,五体投地,深入法性,离能所想。
     如偈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身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皈命礼。’是则内佛外佛,同一实相,随一一礼,若佛若礼,重重无尽。自觉我身前有诸佛,诸佛前有我身。即是一一尘刹中皆有佛,一一佛前皆有普贤。一一普贤皆悉合掌礼拜。则一普贤之身,遍入一切普贤身内;一切普贤,皆摄归一普贤身内。正如《大般若经》说的:‘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2、称赞如来
    称即称颂,赞即赞叹。
    如来,佛的十号之一。
    如者如如不动,指不生不灭的心体,湛然寂照,亘古今而不变。来即去来,谓如如不动的心体,能生起万德。即于无去无来中,能去能来。
    佛有三身,称赞法、报、应三身的偈颂: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称赞法身佛的偈颂:
    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
    称赞报身佛的偈颂: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称赞应身佛的偈颂:
    堂堂黄金相,巍巍不动尊,天上与人间,无不咸恭敬。
    称赞如来相,以身业礼,以口业赞,以意业敬,是为三业供养如来。
    3、广修供养
    广指所供之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普贤菩萨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悉皆供养。
    供养之物有财供养与法供养。
    财供养:有内财与外财。
    内财,如《法华经》说:用身、口、意三业恭敬供养,即礼拜赞叹供养。如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逢人即劝,逢人即念,是为法供养。吾人广修供养,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如法供养。可先劝一家,由一家及他家,从一方及十方,普贤菩萨称性起修,一字一句,周遍法界。供奉:每天三柱香,农历十八,十五日、将"舍利盐"放在俱攞钵过滤溶化后擦拭神像,诚心修行俱攞钵表面会慢慢生长如树根桩一样的物质。(1)于诸病苦为作良医;(2)于失道者示其正路;(3)于暗夜中为作光明;(4)于贫困者令得宝藏。外财,指金钱田舍等。修行者、具大悲心。随缘能施,尽心供养。
    法供养:以如来正法,开示众生,转迷启悟。
    4、忏侮业障
    吾人由身、口、意而造十恶,由十恶而招致六道轮回之苦。
    如《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吾人既有业障,必当早求忏悔。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最佳忏悔,莫如念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又云:‘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故人能念佛持咒,则业障自除。且念佛法门,无论利根钝根,业轻业重,但肯信愿持名,无不往生极乐世界。
    5、随喜功德
    功德分二种:
    一者世间有漏功德,如慈善业,造桥修路,斋僧建寺等。
    二者出世间无漏功德,如了生脱死,广修六度、四摄等。
    对这两种功德,有力的则助力,无力的则赞叹,随喜而修,切不可讽刺打击,妒嫉诽谤。学习普贤菩萨随喜净土法门的精神,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
    6、请转法轮
    如来说法,一句一字,皆从菩提心中流出,大众闻法,一句一字入耳,皆转入心中而成妙法,释迦已灭,弥勒未生,我们应请大法师代佛说法,即请转法轮。法师转大法轮,能使人去恶向善,转凡成圣。说明请转法轮,当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7、请佛住世
    释迦灭后,弥勒未生,曷能请佛住世?当知是心作佛,即心即佛。
    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盘,若人念念在佛,即时时请佛住世。勤修六字洪名,净念相继,则佛常映现心中。如经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8、常随佛学
    我们时时以佛为学习的榜样,对佛的教法要依教奉行。总之,要诚心忆佛,从因至果,引得心智,随之而学。常常如此,始终不变。
    9、恒顺众生
    以大悲心,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对任何众生,都要承事供养,如敬父母乃至如来,等无有异。  
    10、普皆回向
    菩萨作一切功德,都是为了一切众生,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怎样回向呢?经文中说:‘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回向的内容有三种:(1)回自向他:凡作一切功德、悉当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2)回因向果:将自己日夜所念的佛号和每日课诵,回向众生使之往生极乐净土。(3)回事向理:从理论上认识,所作的一切功德,即因缘所生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佛说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
    我们学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要牢记弘一法师书写的两句话:‘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普贤十忍
    诸葛长青:修行路上,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耐啊......。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若得此十忍,即能于一切佛法无碍无尽。
    1、音声忍
    菩萨对佛所说一切教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
     2、顺忍
    菩萨能于诸法思维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
    3、无生法忍
    菩萨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
    4、如幻忍
    菩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生。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菩萨了达诸法如幻已,则了达国土、众生、法界、世间,悉皆平等,了达佛出现平等,了达三世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菩萨虽成就佛国土,知国土无差别;虽成就众生界而知众生无差别;虽普观法界而安住法性,寂然不动,虽达三世平等而不违分别三世法;虽成就蕴处而永断所依;虽度脱众生而了知法界平等,无种种差别;虽知一切法,远离文字,不可言说而常说法,辩才无尽;虽不取度化众生事而不舍大悲,为度一切众生转于法轮;虽为开示过去因缘而知因缘性无有动转。
    5、如焰忍
   菩萨知一切世间,同于阳焰。譬如阳焰,无有方所,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断非常,非一色非种种色,亦非无色,但随世间语言显示。菩萨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现证一切,令得圆满。
    6、如梦忍
   菩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灭,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观一切世间,悉皆如梦,无有差别。
    7、如响忍
    菩萨观如来说法声音,悉同于响。虽非内非外,非内外出,而能示现善巧名句,成就演说。譬如谷响,从缘所起,而于法性,无有相违。菩萨观察一切众生,以广长舌相而为演说,其声无碍,遍十方土。菩萨虽知声无起而普现音声;虽知无可说而广说诸法。妙音平等,随类各解,悉以智慧而能了达。
    8、如影忍
    菩萨非于世间生,非于世间没;非是世间,非出世间;非修菩萨行,非舍于大愿;虽常行一切佛法而能办一切世间事;不随世间流,亦不住法流。譬如日月、男子女人,于明镜等清净物中而现其影,影与明镜,非一非异,非离非合。菩萨亦如是,于无二法中,分别二想,善巧方便,通达无碍。菩萨成就此忍,虽往诣十方国土,而能普现一切佛刹,亦不离此,亦不到彼,如影普现,所行无碍。
    9、如化忍
    菩萨观世出世间法,一切如化。观世间染法如化者:一切众生意业化,觉想所起故;一切世间诸行化,分别所起故;一切苦乐颠倒化,妄取所起故;一切世间不实化,言说所现故;一切烦恼分别化,想念所起故。观出世间净法化者:清净调伏化,无分别所现故;于三世不转化,众生平等故;菩萨愿力化,广大修行故;如来大悲化,方便示现故;转法轮方便化,智慧无碍,辩才所说故;菩萨行如化忍,能不住世间,不离世间;不住于法,不离于法。菩萨安住如化忍时,悉能满足一切诸佛菩提之道,利益众生。
    10、空忍
    菩萨了知一切法界,一切世间界,一切法犹如虚空,以无想、无起、无二故。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佛力犹如虚空,以无所行,无分别,无差别故。一切禅定,所说一切法,一切佛身犹如虚空,以三际平等,不可言说,无著无碍故。菩萨修空忍,能证知一切诸法而无分别;严净一切佛国而无所依身。通达一切波罗密,普坐一切金刚之座,普发一切随类之音,为一切世间,转于法轮,未曾失时。
     参考资料:佛教文殊菩萨百度网络资料
诸葛长青:阿弥陀佛。福生无量天尊。
祝福天下所有行善积德人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福生无量天尊。孔子。耶稣。穆罕默德。

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界十方一切神仙。

今中外一切圣贤。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诸葛长青祝福天下孝敬父母、行善积德的有缘者富贵吉祥!
     祝福天下孝敬父母、行善积德的有缘者富贵吉祥、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更多关于佛家、儒家、道家、养生、素食、国学、放生、素食、施食等文章,请看诸葛长青的新浪博客专辑文章
1、改运方法:反思忏悔、止恶行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dxua.html
2、改命运:孝父母+五合一+自强不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ujl.html
3、如何忏悔:忏悔仪轨忏悔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i5i.html

6、诸葛长青放生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9_1.html

7、诸葛长青施食仪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0n2fl.html

8、诸葛长青施食仪轨图解版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ree.html

9、诸葛长青施食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1_1.html

10、施食提醒:添加奉送咒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h0d.html

11、施食回向地狱:怎样回向地狱众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i55.html

12、施食提醒:施食可以回向天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sij.html

13、如何念佛:念佛仪轨念佛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i5h.html

14、诸葛长青念诵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15_1.html

15、诸葛长青佛家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6_1.html 
16
诸葛长青素食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12_1.html

17、诸葛长青道家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7_1.html     

18、诸葛长青儒家文化: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5_1.html       

诸葛长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