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意在引导企业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促使生产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促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
长久以来,我国农业与工业制造业效率低下,重要的原因恰好在于《意见》着力推动解决的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技术落后,在众多领域处于产业价值链条的低端水平,以民用与商用汽车、飞机制造为例,重要核心技术掌握在境外企业手中,国内大量企业在实质上轮为代工商的角色,而中国同时又是产品的重要消费市场,使得境外企业在生产与销售环节双重攫取着大部分的行业利润;
二是生产制度与营销方式落后,目前农业基本延续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大规模现代生产与服务农业无法形成气候;而制造业基本是生产与服务相脱离,产业链利益无法在制造行业内部进行延伸,制造业附加值难以提升。而制造业是最能体现与承载先进科学技术的行业,制造业的困局体现出我国经济与科技整体依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意见》的发布显然是希望在改善上述问题方面进行推动。
生产价值链向高端延伸、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预示着什么?普通的民众可能没有直观的概念,举一个例子有助理解:一款国外技术的家用汽车,垄断发动机等核心关键技术的镜外公司攫取大部分的生产利润,而在原材料生产、零部件加工与整车组装各个环节,尽管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与劳动要素资原,而且可能还要冒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等风险,厂商却只能获得很小比重的生产利润,这就是产业链高端与低端的区别;在汽车4S店销售中,零配件销售与后续服务的合计价格,要远远高过整车的价格,这就是单纯的“生产制造”与“生产服务”的区别。
简而言之,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转移,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预示着企业将有更多的利润提升,这是制造业资本回报比重提升的体现。而在行业从业者与公共个人层面,产业价值链提升与生产服务结合方面的转型,预示个人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技术与服务;对从业者而言,行业附加值的提升预示着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这是劳动要素报酬提升的基础条件。由此可以说,制造业升级转型是行业资本与劳动要素报酬双重提升的关键。而鉴于制造业对于一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的成功转型也是一国迈向科技进步与发达社会的关键。
《意见》的发布重在政策引导,政策引导的精义在于“因势利导”,需要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愿,而由设立性质所决定,企业对追求高附加值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天生的热诚,对制造业从业者个人以及社会公众需求满足方面也都有助益,因此可以预期,《意见》将能够对“市场主体”创新活动产生推动作用。政策推动更在于具体落实,优化管制方式,放松市场准入,遵重企业与个人原创,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努力创造符合市场发展实际需要的制度环境,将是“政策供给”方面的题中之义。
(本文刊载于同日《深圳特区报》评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