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国往事
文/谢志东
湖南在古代属于“蛮荒之地”,是一个瘴气弥漫、野兽出没、人烟稀少、巫风盛行的地方。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已比较发达,湖南大部分地方的耕作方式仍处于原始状态。不过,尽管民智未开,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此时湖南全境都已经纳入西汉皇朝的行政管理体系。朝廷在这里或设置郡县,或分封王侯。
西汉初期,湖南属于汉朝开国功臣、长沙王吴芮的封地。吴氏长沙国疆域广阔,不仅包括今湖南大部分地区,还包括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共有22县。今邵东这块地方,那时分属两县,西北部属昭陵县,东南部属承阳县(又作烝阳或丞阳。《汉书王子侯表承阳侯景注》师古曰:承,音烝,字或作丞)。那时的昭陵县还包括今邵阳市、邵阳县、隆回、新邵、涟源等地,县治设在今邵阳市区的大祥坪。承阳县则包括今衡阳县西部、祁东县北部等地,县治设在今邵东县野鸡坪乡一带。关于承阳县治所在地,以前有学者称在今衡阳县西南的武水北岸,应属讹传。实际上,今衡阳县武水一带当时属钟武县。钟武县治遗址在今衡阳县三湖镇福民村。
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世袭五代之后,因后继无人被撤除。两年后的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汉景帝重新设立长沙国,封其第六个儿子刘发为长沙王,史称刘氏长沙国。
关于长沙王刘发的身世,《史记》和《汉书》中均记载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时,一天召幸其妃子程姬。不巧的是,这天程姬恰好来了月经。为了不让刘启扫兴,程姬想了个馊主意,自己先陪刘启饮酒,使刘启酩酊大醉,然后让自己的贴身侍婢唐儿伺候刘启就寝。第二天早上醒来,刘启才发现陪侍的人不是程姬而是侍婢唐儿。大概是这一夜唐儿伺候得还算不错,事后刘启并没有怪罪她。然而,让刘启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夜,唐儿竟然怀孕了。唐儿后来生下一男孩,取名刘发。这个故事史称“唐姬误会”。
刘发获封长沙王时,长沙国已被分割出大片地盘,另立了桂阳郡和零陵郡。刘氏长沙国封地,实际上只剩下13个县。正如《汉书·诸侯王表》所说:“虽有旧名,皆无南北边矣。”因此,刘发心中非常郁闷。据说后来刘发为自己争回了不少封地。有一年汉景帝做寿,召诸王回京朝拜。那时候流行以亲自表演舞蹈的方式祝寿,其他皇子表演时都非常卖力。轮到刘发表演时,他只是懒洋洋地伸伸手抖抖衣袖,随便应付几下了事。汉景帝问其缘由,刘发委婉地回答说:“儿臣的长沙国地域狭小局促,不能回旋。”汉景帝当然明白这话里的意思,颇欣赏刘发的幽默和机智,就把武陵、零陵、桂阳三个郡都划给了他。但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刘氏长沙国设立后,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并没有重新归入长沙国。
从汉初到西汉末期,昭陵、承阳两县一直隶属于长沙国。到了西汉末的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从昭陵县东部,即今邵东县西北部,划出一块地方设立昭阳侯国,又将相邻的承阳县改为承阳侯国,然后分封第四代刘氏长沙王刘建德的两个儿子刘赏、刘景为昭阳侯和承阳侯。
关于第四代长沙王刘建德,史料记载其是一个胡作非为、为害一方的不肖之徒。有一次刘建德外出打猎时,竟纵火烧毁当地96家百姓的房屋,还杀死2人。刘建德还曾经诬陷朝廷委派的长沙内史,将他处死。罪行暴露后,被朝廷处以削除8县食邑的惩罚。据说刘建德死后,刘姓长沙王家族恨其不仁不义,拒绝让他埋葬在刘姓长沙王的王陵区。想必当年的刘赏和刘景,也深为有这样一位父王感到沮丧。
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外戚恩泽侯三类,昭阳侯和承阳侯均属王子侯。从王国中不断分出小侯国的做法,源自汉武帝的推恩令:诸侯王除了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别属汉郡。昭阳侯国和承阳侯国成立后,按照“别属汉郡”原则,划归长沙国南边的零陵郡管辖。
西汉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体制,王国与郡平级,侯国与县平级。侯国与县最大的区别在于,县的赋税上缴朝廷,而侯国的赋税归列侯所有。不过,侯国虽为列侯封地,但列侯并无治民权。自汉景帝实施“削蕃”政策后,诸侯国的地位、规模、仪制都大大降低,诸侯王的行政权、官吏任免权也都收归朝廷。按照削蕃后的官制,侯国设相一人,相当于县令或县长(汉代大县称令、小县称长),负责处理侯国的日常政务。相由朝廷直接任免,不臣属于列侯。相只有向列侯提供赋税、徭役等服务时才与列侯发生联系。此外,食邑千户以上的列侯,可设家丞、庶子各一人,帮助列侯处理家事。食邑不满千户的列侯,只设庶子一人。所以,当年刘赏、刘景兄弟虽为邵东这地方的“地主”,实际上并无政治权利。
西汉列侯不仅没什么权势,而且要严格遵守朝廷的种种约束。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列侯居国,不得擅自逾越国界,如擅出国界,轻者免爵,重者坐刑。也就是说,未经批准,昭阳侯和承阳侯都只能乖乖呆在自己的封地内,兄弟俩想互相串串门都不太容易。列侯的所作所为,都会受到郡守尉的监督。由此可见,那时候的王子王孙即便封侯授爵,也不见得有多么自由快乐。
不过,对于刘赏、刘景兄弟而言,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感受封侯后是否自由快乐。因为,昭阳侯国和承阳侯国设立才3年,西汉皇朝就被外戚王莽篡了权。王莽建立新朝后,西汉所封的刘氏诸侯王国、侯国被全部废除。刘赏、刘景都被削去爵位,降为了庶民。昭阳、承阳两侯国遂改置为县。邵东历史上的侯国故事亦到此结束。
昭阳县在西晋时更名邵阳县,隋朝时合并了邵陵(原昭陵)等县,县治仍设在昭阳故城,直到唐初才迁至今邵阳市区。在今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仍留有昭阳侯城遗址。遗址呈长方形,东西宽250米,南北长350米。四周保存有夯土城墙,城墙残长约100米,宽5至8米,高3至4米,夯层厚0.3米,四角有城楼台基。城址内曾出土汉代的青铜剑、矛、铁刀、铜币、陶罐、残砖等遗物。昭阳侯城遗址于198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承阳县则在东晋时并入了今衡阳县境内的重安县(原钟武),侯城废弃,湮没在千年风吹雨打中,如今荡然无存。
(《邵阳日报》2014年7月29日“爱莲池”副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