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认为:海外华商维权意识需加强,不能再抱着息事宁人,破财免灾的老思想,不然华商永远都是被“欺负”的对象。根据马来西亚《中国报》报道,马来西亚一美食中心营业一个半月,因被指晚上违法在店外摆放桌椅,遭到该国巴生市议会不同小组官员取缔多达6次,发出3张罚单,最终还被要求支付 “喝茶钱”,叫业主大喊无奈。
都能感受得到,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公民出国人数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出境公民就达7025万人次,境外设立企业1.8万家。但“国外机会多,风险也大”,近年来在国外很多地方华商以及华人工厂都成为了绑架、打砸的主要目标,越南中资企业遭袭约10人失联就是一个例证。若再加上华商被钓鱼执法、粗暴执法,华商在国外的维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认为,不可否认,华商遭遇钓鱼执法、暴力执法等行为,绝大多数与当地执法机关的作风有关。因为其若是能够依法执法,相信也就不会有华商被无理欺辱的事件发生。但这种依法执法需要的条件太多,在大多数国家都没办法实现,马来西亚一些执法机关就常常有意误导华商,进而从中捞取一些利益。客观条件如此,已经倒逼着华商要检视自己的行为,从自身着手来将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其实,对于华商来说,首先就应守法经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然反观媒体曝光的一些事件,比如阿根廷华人超市曾向未成年人售卖啤酒被罚封店3天,意大利华人男子无照沿街经营蔬菜被处罚等等,都让人很是痛心。就连俄罗斯近年来都屡屡发生中国市场货物被查没事件,基本上也都是由于部分中国商人违规经营在先导致。这桩桩件件都警示着我们,要想在国外顺利“淘到金”,就必须遵守当地法律以及风俗习惯。
当然,一些华商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不注重参与当地公益事业,不重视保护当地员工权益,也很容易带来一些不良后果。有一点我们不否认,就是华商大多数都能够吃苦,在做生意方面往往都较为顺利,能够一步步发展起来。但在语言隔阂前提下,富起来的华商若是不注重参与当地公益事业,就很容易遭到质疑,甚至被斥责为“中国侵略”,进而成为民族主义分子的发泄对象,阿根廷华人超市屡遭哄抢就是一个例证。
不仅如此,一些华商据理力争意识不强,习惯于逆来顺受,客观上也放纵了违规执法等行为的发生。新闻中的马来西亚华人美食中心就是一个例子,其营业一个半月就遭到市议会不同小组官员6次取缔,发出3张罚单,最终还被要求支付“喝茶钱”,对如此赤裸裸的违规执法行为被执法人却只是“感到无奈”,没有任何的进一步行为,简直让人遗憾。反过来,若是华商能够团结起来据理力争,相信这种情况就会大为改善。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表示,一些华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防范意识不强,以及一些华商喜欢携带大量现金、沉浸于炫富快感等等,也都是海外华商容易遭受违规执法甚至哄抢打砸的重要因素。只是不管怎样,华商在海外都应以安全为重,做好应急预案,在守法经营的同时联合起来应对违规执法,齐心协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参加当地公益事业,与属地民众维持良好关系,也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