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孙子兵法》(1)颂
上篇
二000.一.十二 16:45~21:45
兵圣开物(2)何朗然,
兵书战策震人寰。
龙夫蛇差吴楚换(3),
中华强弱在丹田。
不喜不怒练修养,
不惊不惧好儿男。
意志坚韧水穿石,
目标伟大移峰峦。
百代枭雄多化变,
天生英豪打磨汉!
磨心磨口更磨胆,
磨魂磨肺又磨肝!
肝胆相照团结干,
义勇双全慧无边(4)。
无边无际无穷已,
至仁至信至威严(5)。
天道酬勤同欲健(6),
地德载物爱无限。
计利以听谋万世,
阴阳一统气势圆。
兵者诡道以诈立,
生死利害乃制权。
能而示之不能看,
用而示之不开战。
远而形之愈趋近,
近而形之更向远。
强而避之实而备,
诱之于利取之乱。
卑而骄之怒而挠,
佚而劳之亲离间。
出其不意攻无备,
胜负只在庙算间(7)。
兵贵神速不贵久(8),
死生大哉国力殚。
因粮于敌军食足(9),
以战养战恶中善。
若能不战屈敌顽(10),
全国全军全民赞。
攻城之法不得已,
谋攻三伐续龙篇。
上兵伐谋打信念,
敌心日危我心安。
其次伐交分战线,
敌军日单我军欢。
再次伐兵卫正义,
不得不战胜何难!
必于全胜争天下(11),
敢叫日月换新天!
持久难战战持久,
恶敌优势集中办。
小敌之坚大敌擒,
抗日抗美越千年。
要为无可战胜己(12),
批亢捣虚难设防。
九天之上神舟进,
九地之下深守藏(13)。
胜兵先胜胜易胜(14),
以镒称铢敌不堪(15)。
若决积水于千纫(16)。
复转圆石下小川(17)。
激水之疾竞漂石,
鸷鸟毁兽其节短。
形势险急如弓满,
速度猛烈箭离弦(18)!
浑浑沌沌阵如幻,
纷纷纭纭斗敌乱(19)。
择人任势手笔大(20),
祸福相依性情反。
正合奇胜无穷竭,
终而复始道循环(21)。
虚兮虚兮司敌命,
神乎神乎敌如盲。
我虽无形必形人,
敌分之后我更专——
以众击寡攻必取,
敌无所攻守必固。
进而冲其不可御,
退而不可追其速,
战胜不复应无形,
金木水火土无常。
月有死生狗难食,
日有长短四季变(22)。
骄兵必败理不易,
迂直患利军争难(23)。
正正之旗不可邀,
堂堂之阵不可撼(24)。
浮云怎能遮望眼?
反客为主悄悄转,
知己知彼(25)知天地,
荣辱皆弃惟向前!
八公山上草木兵(26),
四面楚歌自岿然(27)!
疾徐有节风林展,
侵掠如火巨荒燃。
难知如阴动雷震,
狐狼鬼怪各个歼。
三军夺气击归惰(28),
将军夺心只等闲。
五洋捉鳖波澜起,
永握主动(29)敌胆寒!
下篇
二000.一.十六 9:35~13:15
敌胆寒兮我更慎,
八忌不离从客观(30)。
丘高逆向敌兵诡,
佯北饵食来相骗。
归师勿遏其情切,
穷寇勿追狗急翻。
围师必阙齐逃窜,
巨网恢恢命归天。
天演九变灵如仙,
受命
圯地无舍衢地合,
围地则谋死地战。
途有不由慢择路,
军有不击且从容。
城有不攻行似风,
地有不争坐如钟。
君命尚且有不受,
一将千古江山红(31)!
江山红兮悲且壮,
将有五危生或亡(32)。
必死可杀必生虏,
勇兮惧兮祸与福。
忿速可侮廉洁辱,
爱民可烦全军覆!
用兵之灾将帅过,
将帅劣性必铲除!
处军高阳恶阴下,
军无百疾谨防奸。
相敌千面宜冷静,
辩证施治御万变。
兵非贵多贵严明,
文仁武法平时练。
深思广虑攻方取,
并力料敌不简单(33)。
官正兵勇团结战,
上下同欲胜不难。
视卒如婴赴深溪,
视卒如子共生死!
爱而能令厚能使,
乱而能治无骄恣(34)!
进不求名唯民保,
退不避罪求国利(35)。
战道必胜坚决战,
战道不胜绝不战(36)。
草船借箭周曹恨,
设坛呼风何生亮(37)!
知彼知己胜不殆,
知天知地胜可全(38)。
胜可全兮用兵善,
前后众寡贵失贱。
上下不通合也乱,
兵情主速夺其仗。
夺其仗兮灭其爱,
攻其不虞擒敌王(39)!
瞒天过海掩耳目,
易事革谋难估量。
静兮幽兮正以治,
发其机兮驱群羊。
忽然而西忽东往,
破釜沉舟求死战(40)!
霸王之兵伐大国,
众不得聚势已单。
威加于敌盟国怯,
兵锋所向天下权!
无政之令无法赏,
三军之众一人犯。
顺佯敌意并敌向,
长驱千里竞杀将!
动而不迷举不穷,
拔城隳国敌茫然(41)。
敌茫然兮我用间,
因间内间更反间。
死间生间五间俱(42),
敌复何事逃法眼?
亲莫亲兮厚仁义,
危莫危兮泄密死!
微哉微哉间之实,
妙哉妙哉间之利(43)。
兴师十万征千里(44),
火攻水攻无穷术(46),
行天入地兴科技!
科技强军战略坚,
青春中国必实现!
民族伟大文明传,
古来英雄今好汉!
远者不说说朝战,
联合军逃三八线。
帝国主义野心狂,
美又不服败越南。
天苍苍兮地荒荒,
解放无极卫家邦!
黄海东海美日韩,
狐心狗胆配文章?
台湾归来山河壮,
兵圣不朽从天降(47)!
从天降兮中华变,
全球华人大合唱!
保卫和平全球愿,
谁敢侵略谁埋葬!
注释:
(1)《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孙武兵法》等,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共十三篇,约六千字。《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享有极大的盛名,被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2)开物:通晓事物,此指掌握战争规律。语出《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成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意谓“《易》开通万物之理,成就天下之事,包容天下之道。其内容和价值就是这样。”
(3)龙尊蛇贱,指强弱互换。
(4)(5)讲将帅素质。“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始计第一》)
(6) “同欲健”,上下同心,利于作战:“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同上)又,“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第三》)
(7) 从“计利”句到“胜负”句讲用兵作战,造势取胜的一般规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佑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形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孙子·始计第一》)
(8) “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作战第二》)
(9)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同上)
(10) 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第三》
(11) “必以全争于天下”(同上),务必用高明的谋略来争胜于天下,并取得全面胜利。
(12)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孙子·军形第四》)此句强调要创造敌人不能战胜自己的条件。
(13)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令胜也。”(同上)
(14)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同上)
(15) 镒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四两,一两为二十四铢,以镒称铢指兵力占绝对优势。“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同上)
(16)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同上)
(17)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势第五》)
(18) 从“激水”句到“速度”句,“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 弩,节如发机”。(同上)
(19)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同上)
(20)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同上)意谓:“善于打仗的人,会创造有利的形势,而不苛求于手下,这即是量才用人,利用形势。”
(21)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同上)
(22) 从“虚分”句到“日有”句,语见《孙子·虚实第六》:“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手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恒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23)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军争第七》)意谓:“军事上争夺作战取胜的条件之所以困难,就在于要把迂回的道路当作捷径,把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
(24) 语见《孙子·军争第七》:“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意谓:“不要截击旗帜齐整的敌军,不要攻击实力强大、阵容正盛的敌军,这是灵活应变的作战之法。”
(25) 语见《孙子兵法·谋攻第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谓“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就能百战百胜。”“知己知彼”这一著名军事论断,强调了“知”与“不知”同胜败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孙子缜密周严的军事辩证思想。
(26) 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典出《晋书·苻坚载记》。公元386年,苻坚南下攻晋,前锋大败。“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京力 (qing)敌也,何为少乎?’怃然有惧色。”后来人们借用此典形容某些人恐惧之极,一有风吹草动即胆战心惊,军事上犹指判断失误,这与“知己知彼”正相反衬。
(27) 四面楚歌,典出《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围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已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28) 从“疾徐”句到“将军”句,语见《孙子·军争第七》:“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此极言善于用兵的神秘诡诈)“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气惰归,此治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此治心者也。”
(29) 军事上掌握主动权是极其重要的,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设法控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控制:“……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虚实第六》)
(30) “八忌不离”,即不违反“八种禁忌”这是指挥作战的基本法则,此“八忌”在随后六句诗中有所现。语见《孙子·军争第七》:“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莫追。”
(31) 从“天演”句到“一将”句,九变,指《孙子·九变第八》。圮地无舍,不要在沼泽险阻等地宿营。衢地合,在多国交界之地结交诸侯。围地则谋,在四面险阻,出路狭隘的地方要巧设计谋,出奇制胜。死地战,走投无路之地必须拚死求生。此十句诗中,语多见于《孙子·九变第八》:“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
(32) “将有五危”,以下六句诗,即是具体说明“五危”的危害。语见《孙子·九变第八》:“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复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意谓:“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一味互拼,可被诱杀;临阵而惧,反而被俘;急躁易怒,会经不起嘲弄;廉洁好名,会经不起侮辱。溺爱民众,会烦劳被动。以上五点,是将帅用兵之灾,易犯之过。军队的覆灭,将帅的被杀都是这五种弱点所致,用兵者不能不慎加注意。”
(33) 从“处军”句到“并力”句。“相敌”,即判断敌情。“文仁武法”意谓“对待士卒,一方面要关心爱护,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并力”指集中兵力,语多见《孙子·行军第九》:“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兵非贵益多,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34) 从“官正”句到“乱而”句,此六句是讲对士兵的正确管理使用影响作战胜败。语见《孙子·地形第十》:“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35) 将帅进兵不为求名,退兵不为避祸,都是为了保护人民,有利于国家。“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同上)
(36) 将帅决定是否开战,是根据敌我双方对比的客观形势。“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同上)
(37) “草船借箭”、“设坛呼风”都是《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得意妙举。曹操知己而不知人,故军多而落败;周瑜知人而不知己,故年少气盛,吐血而亡,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诗中引此,意在强调知己知彼,甚且知天(天文)知地(地理)的极端重要性。
(38)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同上)
(39) 见《孙子·九地第十一》:“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必救之要害),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40) 从“瞒天”句到“破釜”句,是讲士兵不明机密,严守纪律,必要时置之死地而后战的重要性。“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沉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不之所之。”“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同上)
(41) 从“霸王”句到“拔城”句,“动而不迷举不穷”,转自《孙子·地形第十》“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意谓:“懂得用兵之人,行动准确无误,措施变化无穷。”余见《 孙子·九地第十一》:“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已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隳,毁灭)“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实行破格之赏,颁布非常之法,指挥三军如同命令一样。)“故为兵之事,在顺佯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所以用兵打仗,要假装顺从敌意,而后集中兵力击敌一处。这样就能长驱千里,擒杀敌将,所谓巧计取胜。
(42) “五间”即使用间谍的五种方式。《孙子·用间第十三》“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43)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同上)意谓“所以军中之人事关系,没有比与间谍更亲密的,奖赏没有比给间谍更丰厚的,任务没有比间谍所执行的更秘密的。因此非有过人之智不能使用好间谍,非仁义备至之人不能使用好间谍,不是用心微妙的人,就不能认清情报的真相。微妙啊!微妙啊!无处不可使用间谍。如果间谍的行动计划未能实行却风声已漏,那么间谍与他所告诉的人都要坚决处死。”
(44) 起兵十万,出征千里。语见《孙子·用间第十三》:“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
(45) 英
(46) 火攻和水攻,是《孙子·火攻第十二》中所讲的两种战术。
(47) 意指兵圣孙武所创立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孙子兵法,必将继承复兴光大于我们后辈手中——在应对未来世界危机的挑战中,在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