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了,你最信任谁?


  迷路了,你最信任谁?

--建议警察上路执勤,顺谈城区街道命名和方位指引

岳宗利



    近段时间以来,多名女大学生失联的消息不断见诸网络和媒体,许多人闻讯难免一阵阵心酸。特别是一位迷路的女孩因为搭乘黑车而惨遭不幸,让人十分痛心。

    由此,我不禁想问:迷路了,你最信任谁?

    这个答案很可能会异口同声:警察叔叔。

    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门在外格外谨慎,不与陌生人说话的比比皆是,即使迷了路,也是自己搜肠刮肚,或者宁可多绕圈子也不肯多问一句话。怕什么?怕受骗。问交警?交警正在执勤,行人不便打扰,司机开车,又怕违章。

    这时候,如果碰到警察,人们就会感到十分的亲切。

    所以我要强烈建议,岗亭要设置,警察要上路。当然,如果巡警也能配上“执法仪”,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更大。


    再说城市的街道的命名和导引牌的设立。

    偶尔去几家城市开会或旅游,常常会有生疏的感觉,不是城市不够繁荣,而是对一些地名太不熟悉。虽然,有的地名发掘起自己的悠久历史、有的听起来豪爽大气,但是,给陌生人(也包括同一个城市居住的人)带来的却是诸多不便,有时需要围着市区转上几圈或靠查找城区地图或通过最新的电子导航或靠电话联系,才能不十分顺利的到达。

    说到这里,我对济南市的街道命名比较认同,经纬路让人一目了然,起码大方向不会错,再按照门牌编号查找,省心省力又省神。不过,近期的城市建设中,好像又有些不十分的明晰,再者,路标导引牌虽然比比皆是,但是,缺少东西南北方位的指引。

    由此,我想建议,每个城市不妨在不改变原命名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规划,选定一个中心点为起点,使街道次序逐步向四周经纬扩展,标注一,方位再指二,看到一,就能知道二。在方位的指引上,医院做得最好,标志十分清晰,有的景区也在完善这一举措,特别受人喜欢。

    顺便说一句不想说的话,有的城市在扩建中,常常提出“**开发区”这一称谓,更是与街道规划背道而驰。你今年向东发展叫“东开发区”,明年如果需要向西发展叫什么?叫完四个开发区后,再叫什么名字?多年以后呢?

    无论怎么命名都不如先规定好明晰的经纬路,再做其他命名,好记、好找、方便、快捷。

    开放的城市需要明晰的标志和开阔的胸怀。因为,她不仅仅是自己的名片,更多的容纳着不同的人群。

    所以,真切希望我的这一建议,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


 

                                                                                                      写于2012年2月13日,修订于2014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