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渠先生夜话(7-9)


61.苗实:张五常先生写文章说,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国企的主要困难是:使用不是自己的钱不会像使用自己的那样小心谨慎。一九八八年弗里德曼会见ZZY,提出这点,说是经济的黄金定律。我看,这一点非常厉害,足以革国企的命。

62.苗实:张维迎教授认为,最伟大的企业家做的就是这样的事,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引领市场。要做到这一点,对人性的理解非常非常重要。中国过去讲天人合一,我看真正的企业家就是能够做到与市场的合一,最能体现市场的价值。

63.苗实:无论从控制开放风险,还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来看,加快内部金融自由化,发展民间金融市场,都应该放在资本市场开放之前。一个自由有效的国内金融体系,远比人民币国际化更有实际意义。这是刘杉先生的主张,我很认同。另外,政府老是做这种表面文章,不管是无奈之举,还是有意为之,反正愚蠢至极。

64.苗实:周春生先生指出,领导层推动改革的决心肯定是有的,但是,挑战肯定也是有的,因为任何一些改革,特别是牵扯到利益的一些改革,都是有难度的,怎么样摆正好方方面面的这个关系,这是需要智慧的。我认为,还需要魄力。否则,不敢“大胆闯”,不敢“冒风险”,怕得罪人,这样肯定没出息,无法深入改革。

65.苗实:中国是传统气氛很浓厚的地方,尽管它也试图与世界接轨。或者说,民众的意识还比较陈旧,革故鼎新是挺不容易的事。而中国经济学家这个最早觉醒的群体,对社会起着启蒙引导甚至矫正的作用,不被理解是他们最大的痛苦。不过,只要中国不断进步,经济学家一时不被理解也就不值一提了。

66.苗实:茅于轼先生主张,卖掉国企,而且卖比分好。我看,从增进效率的角度讲,卖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中国现在有钱人不少,不愁卖不掉。但事实上,根本行不通。为什么?很明显,ZF不答应。毕竟,ZF是国企的实际拥有者。

67.苗实:李伟先生指出,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绿色、创新、包容”发展。我认为,绿色发展是为了保护好千秋万代栖息的生存环境,创新发展是为了增强经济活力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而包容发展是为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68.苗实:我今年正好三十八岁,读书十年十年又十年。其间,有千辛万苦,有质疑非难,有挫折磨难。算我比较幸运,硬是挺过来了。从我的切身经历讲,成功这个事情确实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积累,尽管我本人只是小有进步。

69.苗实:为什么中国改革推进到ZF职能转变和国有经济改革这个关键阶段的时候突然熄火了呢?我看还是DXP同志曾经在1986年时说得好,“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搞不通”。可以毫不讳言地说,这句话的确现在是应验了。

70.苗实:文贯中先生指出,城乡二元体制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赫然存在的,有法律根据的,却因和21世纪的世界民主、平等的潮流格格不入而显得特别丑陋。我看,就这个城乡二元体制的客观存在无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污点。

71.苗实:张军先生撰文说,中国的当下投资比例高,长远看不是问题。而且,未来十年如果能够不断提高人均资本水平,中国经济规模就有可能赶超美国。对于这个乐观预测,我认为其中有不少理性和务实的成分,兑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体制机制的转变,还是必须抓紧的牛鼻子。

72.苗实:秦晖先生接受网易财经访谈时说,搞学问无非就是讲两个东西:一个讲事实,一个讲逻辑。我认为,这两个东西合二为一,就是实事求是。而且,事实是第一位的存在,逻辑必须是基于事实的逻辑,不能搞无视事实的空头逻辑。

73.苗实:秦晖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说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得益于低人权优势。我觉得,他是讲了句良心话,相当难能可贵。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人能够讲出类似的良心话。为什么?还是狗屁奇迹造得孽。

74.苗实:雷颐先生指出,中国要发展经济,你说是个经济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法治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也可以,就是要透明,要讲规则,尤其最重要的是尊重产权。要我说,中国目前存在的公有私用和私有公用就非常糟糕。因为,前者损公肥私,后者以公害私。

75.苗实:ZF本身应该尽可能的少干预经济,ZF最多是个监督者,是个裁判员,不要到里面去充当一个运动员,国企呀什么的,我觉得应该尽量的少。这是雷颐先生的坚定主张,说得非常到位和精彩,是一位深谙经济学智慧的历史学者。

76.苗实:袁伟时先生说,为了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就要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社会秩序的稳定,归根到底要靠法治和民主来保证的。我认为,观点很好,而这就是中国社会现在吸收经济波动等冲击的能力非常孱弱的根本原因。

77.苗实:袁伟时先生认为,中国实际上走那么大的弯路,归根到底就是怎么样接受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的ZF体制、现代的司法体制,即在制度层面上要跟世界接轨。至于什么中国特殊论,根本站不住脚。向前看,我绝对支持袁老的观点。而且,没有彻底的大翻个,中国不会出现里里外外的全新面貌。

78.苗实:一个人要想成功,我认为必须坚守两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其一,有思考的人最幸福;其二,适合自己最重要。可以说,我读书这么多年,对这两点体会相当深。毕竟,我是不断思考着,去摸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怕质疑和磨难。

79.苗实:田国强先生在接受网易财经访谈时,提出四点:[1]为中小企业减负;[2]ZF不要与民争利;[3]不存在中国模式;[4]需要DXP精神。我认为,这四点切中时弊,中国经济确实需要ZF无为而治,而且我们需要建立起好的市场经济。

80.苗实:如果我们的ZF无边界,什么都干预,那中国的市场经济就很难真正建立起来。如果我们的国企无边界,什么领域都进入,那中国的市场经济就很难确立真正的微观基础。所以说,中国的市场不自由不发达正是由于ZF和国企太自由太发达。

81.苗实:田国强先生在被问及“真正的学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时回应:司马光说的好,有德有才是圣人,无德无才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最怕的是有才无德是小人。并强调,陈寅恪先生所说的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非常需要。这个观点相当好,我觉得经济学家这个群体中尤其要警惕有才无德之人。

82.苗实:田国强先生批评说,许多经济学家被光环和自身的利益所迷惑,没有提出自己真正的真知灼见。而且,经济学理论就是咱们的药方,一味地去吸引媒体的眼球或怎么样让老百姓欢呼都不是理性的。这个告诫,我认为还是公允的。不过,启蒙的工作不能说毫无意义。

83.苗实:WEN总说,一个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的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经济。一方面推进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的目标。我看,知重要,而行更重要,尤其是中国的决策层。另外,只有还市场一片蓝天,才能抓住民心。

84.苗实:WEN总还说,吃苦可以锻炼人,不仅磨练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能造就一个人的精神。对于任何工作,能担起来就勇敢的担起来,不怕任何困难,甘受任何打击和委屈。要我说,这个体会相当的好,对于我们年轻人很是提神。

85.苗实:WJB认为,作为科学工作者,思维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是禁锢和封闭的,要只承认规律和真理,不屈服于任何权威。而且,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要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青年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是最宝贵的。要我说,只有政府遵循宪法安分守己,知识分子才能有说真话的勇气,中国发展的基础才能更扎实。

86.苗实:无论是本科硕士博士,无论是国内国外,无论是名校非名校,无论是名师指点还是自己摸索,最终都得真正做出自己的东西。否则,真就是半途而废了。所以说,我们学生只是半成品,而后自己真正出了成绩,才算功德圆满。

87.苗实:听陈锡文先生说,日本、韩国在推进城镇化之前,他们的城乡居民都能享受无差别的ZF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自主选择留在农村还是进城,具体生活在哪里对他们的社会保障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说实话,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就是政府当下应该努力的方向。 

88.苗实:陈锡文先生认为,看经济增长,不能只简单看增速,还要看其背后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也就是说,如果经济结构合理,增速哪怕稍微低一点也不要紧;如果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速越高,造成的隐患反而越多。对此,我不理解。因为,不知道判断经济结构合理的标准是什么,以及这个判断的标准是否科学。

89.苗实:许小年先生指出,从ZF.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的角度来看就容易理解ZF在目前这种半管制半市场经济中的行为选择了。毕竟,进一步改革不是它的最优博弈策略,最优策略是保持现状。这个观点,我认为还是切中了要害,而当下改革难以推进,恰恰在于政府自己改革自己往往流于形式。

90.苗实:目前,中国发展的困境,就是因为ZF囿于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而过于自信,以为凭借自身可以如何如何。如此一来,忽视甚至扼杀民间力量。有时候,明明民间有大好机会,却由于ZF从中作梗而作罢。所以,要去ZF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