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经济数据下滑更可怕的是金融风险?


 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8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比7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来自WIND金融数据终端的统计数据显示,这是本世纪我国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速第5次跌破7%,前期低点是金融危机中的200811月和12月,分别为5.4%5.7%

     就在稍早之前,912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8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9574亿元,尽管比“断崖式”下跌的7月增加6837亿元,但比去年同期仍减少6267亿元;此外,911日国家统计局公告8月份CPI涨幅回落至2%,远低于市场预期,创下近4个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8月的PMI环比出现0.6个百分点的下降,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则下跌到50,创下20095月以来的新低,进口同比下降2.4%

各类经济数据一片黯淡,使宏观经济专家们震惊不已,他们纷纷表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硬着陆的风险不容低估。此时,让人稍感安慰的是,今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5摄氏度,偏低的气温使企业用电需求减少,电力、热力、煤炭开采等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仅此一项,就拉低8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0.32个百分点,显然天气因素影响我国各项数据的也不容低估。

不过笔者认为,仅仅看一个月的数据当然不能评判国内经济趋势的好与坏,而78两个月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均已证明国内投资已经放缓、内需低迷,如今除了有意外惊喜之可能,今年接下去的几个月的经济形势就不容乐观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内各项经济数据急转直下的呢?

首先,世界经济乍暖还寒。本来今年欧美经济复苏态势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美国家致力于在经济、金融领域制裁俄罗斯,随之而来的是遭到俄罗斯对欧盟的进口的农产品和天然气等领域进行反制裁。当欧美和俄罗斯互相大打经济战时,必然是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的结果,这就会让本已复苏的世界经济面临着较大的变数。而欧美经济目前也是复苏暖慢,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自然也无法幸免。

再者,国内房地产调整,造成其上下游产业投资减少。截至8月份,全国百城房价出现了罕见的连跌4个月的景像。随之而来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也大幅下滑,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6.5%,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延续了近两年稳步下行的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经济过于依赖于房地产业弊端,但是经济结构转型必然要面对的阵痛将在所难免。

其三,企业主动转型调结构,也是造成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现在不仅是开发商主动转型到文化产业、农牧业、电商、金融等领域,就连一些传统产业也开始转型新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比如高端餐饮湘鄂情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各种粗放式投资减少了,各项经济数据在中短期内不太好看也在情理之中。

最后,在经历过去数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电子行业开始回归“新常态”。数据显示,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增速均出现显著下滑,其中8月份轿车产量仅增长0.7%,几乎进入“微增长”区间。这一因素,也在8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骤降”中贡献了0.31个百分点。

面对经济数据的低迷,下半年经济下滑的压力增大。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这说明了二个问题:一方面本届政府将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调整经济结构之上,只要失业率保持稳定,经济增速在7.5%左右波动不足为虑。另一方面即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类似2008年的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已不会再出台了。

不过,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型阶段,一些原来掩盖的问题将会在这一时刻集中暴路,所以对决策层来说,不仅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更要防范潜在金融风险。就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之上,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全球很难避免另外一场金融危机。而对于中国来说潜在的金融危机不容忽视。

其一,房地产风险。从最近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大,令焦虑。所以中国经济必须去房产化。但之前留下的风险不容小觑。今年五月份以来,房价开始由涨转跌,并进入持续下行通道。房价持续下跌,个别业主也开始失去信心。当购房者发现手中房子市值还抵不上所欠银行的债务时,断供成为无奈之选。据媒体报道,浙江杭州、温州、江苏无锡、福建宁德、江苏新沂、广州等地都已出现弃房断供的案件。当然如果仅是部分地区开发商和个人贷款断供也为足为虑,但是房价去泡沫化后,断供的群体必然会急骤上升.

其二,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风险。如果经济高增长,那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而随着土地市场的低迷,地方政府平台的还债能力引发外界关注。而一位银行行长的话,一语道破天机,他认为地方政府平台债务是“十个瓶子八个盖”,除了依赖土地财政之外,基本上就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而今明两年又是地方债务平台集中到期之时。随着经济下滑,地方政府的还债能力让人担忧。

其三,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上升。从今年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急骤上升情况来看,除了淘汰产能过剩企业外,恰恰是制造业的联保联贷加速了金融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只要有一家企业出了事情,其他企业都要受牵连,坏的企业往往会拖死一大批比较好的企业。所以越是经济下滑,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越是要加以改善,否则不仅是经济结构转型无望,而且金融风险也将挥之不去。

其四,影子银行的风险。据测算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有20万亿之巨,这些资金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而对于国有金融机构来说,为了逃避监管,获得更高的收益率,通过委托贷款、金融信托、理财等方式将一部分表内资产表外化,而这部分资金往往流向回报率较高的房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果一旦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问题,那银行的这部分表外资产将会出现大量坏账,将全面引爆金融危机。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调整或者回归中速增长,这都不足虑,而让人觉得可怕的是,一些高增长时期被压着的金融风险都会在此时集中暴发出来。可以肯定的是,要想不为当年四万亿经济剌激计划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只是代价大小而已。作为最高决策层,在对经济转型充满信心的同时,更应该防范于潜在的金融风险,只有将金融风险的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才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