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学被查,或与“亏损王”帽子有关
中纪委监察部消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现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孙兆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又一名全国政协委员遭查,又一名山西籍高官“落马”。孙兆学在山西工作20多年,此次被查会与近期山西官场“地震”有关吗?
网上搜索了一下副部级央企名单,中国铝业公司赫然在列。作为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孙兆学成为继蒋洁敏、宋林之后,被查的第三名央企高官,也成“十八大”以来被查的第46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按被宣布查处的时间顺序排列,前45人包括2012年查处1人:为李春城:2013查处17人,包括:衣俊卿、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季建业、廖少华、陈柏槐、郭有明、陈安众、付晓光、童名谦、李东生、杨刚、李崇禧;2014上半年查处16人,包括:冀文林、祝作利、金道铭、沈培平、姚木根、申维辰、宋林、毛小兵、谭栖伟、阳宝华、赵智勇、苏荣、令政策、杜善学、万庆良、徐才厚;2014下半年已查处12人,包括:谭力、韩先聪、张田欣、武长顺、陈铁新、周永康、聂春玉、陈川平、白云、白恩培、任润厚、孙兆学。
包括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前不久还搞图解,显示“十八大”以来已查处48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8月31日的《人民日报》甚至还以《48个倒下的"老虎"该怎么处理?》为标题误导受众,其实是采编人员缺乏常识。因为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以及同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昆仑能源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的李华林,均没有达到副部级水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才是副部级单位;而许杰作为副部级单位的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很明确只是个正厅局级干部。
近几年,无论是普通股民,还是一般关心中国经济的研究者,一听“中铝”两个字,总是往“亏损”方面联想。就在上周,《中国铝业成“亏损王”背后的故事》一文报道,中国铝业的中报业绩出现大幅滑落的迹象。据统计,公司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1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23亿元,同比下降561.02%,成为了中报的“亏损王”。而201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虽为9.48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但相对于1730.38亿元的营业收入而言,该利润更有可能是财务核算方式不同而带来的虚假繁荣,因为该公司2012年亏损就已经达82.3亿元之巨,在总体经济面没有根本向好的大环境下,将这三年的数据放在一起分析,就很容易看出问题。
笔者之所以强调中铝的“亏损王”身份,就因为亏损企业的老总更容易被查。笔者在长期关注反腐中注意到,经济发展快的时候,会掩盖很多社会矛盾,官也就相对好当;当经济下滑的时候,很多社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尤其是此前的“官商勾兑”,因经济形势突变而难以兑现“权钱交易”的契约时,一方在无可奈何之下就会逼官员“冒死”相救,加速官员被查的步伐。比如今年以来山西官场“地震”,就是缘于“煤老板”跑路,或豪赌令企业难以为继,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最终令诸多高官露出马脚。
而对于央企,效益好的时候当然也就更容易“一白遮百丑”。中国铝业的中报业绩,正好相当于2012年全年亏损的一半,其人造痕迹就更为明显了。从孙兆学简历看,其自2006年10月之后,连续七年担任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且兼任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问题有可能出在“黄金”上,但更有可能事发于中铝,甚至问题也出在中铝。因为孙兆学虽于去年10月才转任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但其2006年10月之前一直是在中铝公司工作,且最高职务为副总经理。而面对如此巨量亏损,无论是国资委,还是审计署、中纪委,肯定都更为关注。因此,孙兆学被查,就很有可能与“亏损王”帽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