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还家


    冬至

    太阳与地球相互运动,人生存在地球表面,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离地球最近形成直角时是一年最冷的季节,在我国东北地区冷空气入地多深,冻层就有多深,而太阳与地球形成直角时冷空气不再向地表深处运动,古人把这个静止状态的开始称之谓“冬至”至者极也。
    夏至
    太阳离地球最远形成直角时,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地气升到一定高度,始于静止状态时,大约四十五天后开始下降。古人把地气升到一定高度处于静止状态时称之谓“夏至”。
    阳之极转阴,阴之极转阳,阴阳互换,万物方生。
    如果用八卦表达是坎应对冬至,离应对夏至,在圆周中各四十五度。
    如果用十二地支表达子应对冬至,午应对夏至,在圆周中各占三十度。
    风水文化应用中用二十四山表达子应对冬至,午应对夏至,在圆周中各点十五度。
    任何一门文化或事物的出现都必须在应用中体现出其价值,否则就会变成发展过程中的垃圾。
    冬至与夏至对中华民族风水文化究竟起到什么样的做用?
    从人类发现太阳与地球的运动关系引出了河图洛书,演变成先后天八卦,最后演变成风水文化应用工具,罗盘上的二十四山,大约在明朝未年,一直到今天没有改变。尽管如此,冬至与夏至的分界线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翻开历书发现冬至永远在农历的冬月里,永远不会出现在十月里,而其它月份交节都可能提前,告诉我们一个原理,对于冬至的表达正确的说法是“交冬至后一阳升”。也就是说在罗盘上标准的分界线是子与癸之间。在一年的十二个月里是从腊月开始一阳升。六月开始一阴升。取太阳的“阳”字表达出冬至到夏至在一年中为阳,相对的夏至再到冬至为阴。在一年的十二个月里上半月为阳,下半月为阴,在二十四节里,节气为阳,中气为阴。在四季五行中腊月、正月、二月为东方。三月、四月、五月为南方火。六月、七月、八月为西方金。九月、十月、冬月为北方水。
    阴阳二至不但为河图洛书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依据,也是中华民族风水文化排布水里龙神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