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的变迁之隐忧(9月20日)
关键词:婚姻 家庭 两性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对基本人权的越来越深切关注,女权主义者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原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受到了基于商品化的市场经济的非正常讨好。
我们总是认为,女权主义者是出于对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的保护,是人性化的再平衡,但实际上,这些恰恰把女性推向了更为尴尬的境地,让其难以继续享受原本闲适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生活压力的生活状态,而让自己的前途变得遥不可测。
女权主义盛行其道之后,女人的自我权利意识觉醒了,女人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有了资产、有了成就,同时却变得越来越强势,却更难得到幸福,身心更为疲惫;因为缺少了男人的关怀呵护,男人也不再有责任感,甚至觉得自己的男人是吃软饭的。
两性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女人以盛气凌人傲视群雄的姿态面对周围的异性甚至同性,以缓解自己内心承受的压力,因为她们认为男人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其它女生则与自己形成竞争并给自己带来威胁,女人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了汉子般的坚韧果敢。
相比之下,男人则在家庭内外、事业内外、生活与社交等方面承受更为巨大的压力,让自己雄风不再。与女性更多地有了责任与担当的同时,男人则更多地表现出了脆弱与逃避现实。女性自立是美德,但同时也变得无助;理性是成熟,但同时也变得挑剔而冷漠。
人们对婚姻与家庭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迁,这让我们朝背叛传统的方向走得越来越远。男人倾向于自暴自弃,女性则更多地是在痛苦中纠结。
婚姻关系变成单纯写在同一张纸上的两个名字,在家庭纠纷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在家庭结构破裂婚姻关系终结的同时,两个人也承受着重大的伤害与损失,那种伤害与损失成为鲜活的反面教材,让人更加畏惧婚姻家庭以及与异性交往。
以前的人结婚之前,几乎算不上认识,结婚之后不离不弃。现在的人结婚之前早就在一起很长时间,依然离婚率这么高。以前的人结婚只是两套被子一张床,现在是很多个房间很多张床,就如一句话说的,虽然“距离产生美”,但距离有了之后,美就没了。
以前没结婚之前不认识,结婚了都对对方很好奇,所以花时间慢慢了解。但现在是结婚之前都了解完了,一不小心闹了矛盾,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人与人之间其实本来没有太多新奇的东西需要去了解,而需要去接纳、包容甚至欣赏那些已经很了解的内容,即使内心充满了不认同。
其实所谓恋爱不过是夫妻关系的“饥饿营销”,是诞生在商品经济时代,为市场服务的,因为通常只有在想得到而没有得到之前,在时间、物质与金钱上才会有理由持续投入,得到了之后都归于平静与不被打扰。
我们不反对通过恋爱的方式加强了解,并为日后的小家庭增加情感基础,但沉湎于恋爱时间越长,对婚后幸福生活所起到的,更多的是反向作用。因为会将自己在结婚前后的“待遇”做对比,会对曾经拥有的温情充满怀念,会联想“他追求异性的时候对谁都那样”。
客观地分析,其实在没有到达饥饿的临界点之前,是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但也会出现另一个极端——过了临界点,就会变得理性,而会在内心产生阻抗。
以前的人都相信嫁汉是归宿,现在的人相信嫁汉是跳板;以前的人以离婚为耻,总认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才会被休;现在的人是以保持婚姻关系为奇,能跟同一个异性共度数十年,该有多无聊,需要承受多少不应该承受的委屈呀!
以前的人嫁人之后冠夫姓,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现在的人嫁人之后,自己的孩子都要随自己的姓,丈夫只不过提供了精子,帮助自己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与自己共同养育下一代的伴侣。
以前的人嫁人之后是要融入那个家庭,现在的人更多的是嫁人之后把那个男人拉出来。以前的人嫁入夫家之后,可以得到全家人的庇护,现在的人结婚之后着急享受“二人世界”,其实不过是在延续“两个人的战争”。
以前在结婚之后都会希望得到双方家长的祝福与呵护,至少可以帮双方家庭缓解压力,现在的结婚更多的是掠夺,把对方从自己的家庭中抢走,然后在对方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中搅动得鸡犬不宁。
以前是入洞房之前都没见过对方,更不用说检查性能力是否让自己满意,性生活是否和谐了;而现在不要说婚前性行为了,两个人搭伙过日子,除了没见家长没领结婚证,其他的该办的都办了,直到需要面对新生命的时候,才发现爱情是需要承担责任,面对压力的。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商品属性,任何感情的追求与释放都会有理性的约束。其实这种放纵的生活方式带来的隐忧也是显然的。
比如夏天,你口渴了,进入商场刚好有茶品促销员端上香茶,你喝了香茶之后会买吗?你在街上口渴了,街边卖西瓜的可以让你免费品尝,品尝完了解渴了,你还会买吗?就连“过午不食”都有一定科学道理,所以在以爱情与婚姻为标的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考验也需要适可而止。
当单身成为一种常态,家庭与婚姻正在面临解体,真正受到最大伤害的,其实是那些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们,这才是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所形成的最大隐忧。
贾春宝
2014年9月20日星期六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