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消费在没有信用卡之前的西方世界尤为盛行,消费者可以先不支付商品的购买款,凭个人的信用先使用商品,之后进行付账。但是在目前的中国,信用制度尚在萌芽中,未形成有效的体系,敢于尝第一口螃蟹的商家虽然能获得先机,但也会承担相应的信用风险。
如果国家相关机构能够总结出一套完善、适用国内的风险控制机制,将信用制度全国普及,那么国内消费总额会随之大幅度增长。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市场,信用体系一旦完善,对市场消费促进将会非常可观。
前段时间,支付宝欲推出信用支付,审核用户的信用为其提供5000元以内的透支消费额度。京东前段时间同样内测了名为“京东白条”的消费透支产品,根据用户的信用为其提供1.5万元以内的透支消费额度。这两者本质上还是属于信用卡的范畴,可以将其归纳为“虚拟信用卡”,但最近央行的一纸文件却将虚拟信用卡封杀至摇篮中。
央行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中指出: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 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为维护支付体系稳定、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总行有关部门将对该类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要求相关支付公司立即暂停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
看的出央行此举是处于对信用消费的忧虑,信用消费在中国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支持,只要政府着手完善信用体系,那么未来信用消费也会成为人们主流的消费方式,希望这一天能够更快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