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异象解码:看股市,评房市,谈经济


  

一、谈经济:从“奇异表现”的股市开始

 

   1、股市奇异表现:大牛市说辞的背后

   近一两个月,股市火了,虽然曾穿插过“多空”之辩,但,但高位盘整不下,又如一剂强心剂,各大媒体再次汇总利好,历史大牛市的预言继之走红(当然,我自然也希望大牛市真正来临)。

不过,我想泼盆冷水,提醒市场回归理性认识:虽然很多评论分析得很好,不过,结论上做出历史最大牛市的判断,显然有些脱离了现实。那么可是否能够直奔5000点呢?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也必须注意到极小的概率,在脱离反映实体经济,处于纯粹流动性资金炒作的市场,在果真调动了全部社会激情以后,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当然,它亦会瞬间消失。当然,最后留下的会是哀鸿遍地。

但,问题的关键则是,牛市是否果真已正式开局,并影响牛市健康成长与持续,它则决定股民是否这次会满载而归,安全离场;或者再次逃离时,输得个血本无归。

 

2、两个效果随谈:洞察现实经济是否具推高的支撑条件

当然,如果仅仅作为暂时性纯粹炒作的股市投机活动来说,描述中间过程的试探分析很多。如,将2600点或2800点作为是否能够攀登上5000点的突破转折支撑点。当然,很有道理!不过,脱离了现实经济的依托,这个过程亦会显得充满猜测性与投机性的试探,并无确定性因素存在。

毕竟效果总会在两个结果之间发生:一是,炒作使流动性资本的“羊群效应”形成后,带动社会羊群冲高达到高位,但是,问题关键是,脱离现实经济支撑,大资本适时逃掉时,是否广大散户再次成为高位成本支撑的接盘者。所以,社会流传:“会买不如会抛”的道理;二是,真实的高位实质并不存在,一如登泰山。因为,即使我们身陷座位喝茶,谈论如何登上泰山顶端的天街,看夜空的星星,或赏析清晨的天上的日出,那么,途径中天门是必需的。我们仅仅谈个事实而已!

 

二、2014异象解码:看股市,评房市,谈经济

 

为什么在股民烧得正旺的时候,在最疯狂的时候,在认为遇到历史最大的机遇高热的时候,在认为股市正如日中天的时候,来泼冷水?当然,干涸多年而充满股民辛酸故事的股市,因改革的利好带给股民满满的希望,市场激情被点燃了,但亦是易会被利用。所以,市场失去了理性,载这满载而归的梦想。虽然曾有诸多分析家曾做出过很客观理性的分析,但都被淹没在失去理智的澎湃里。

所以,不合时宜的泼上盆冷水,为市场恢复些理性,降一下高温。

 

1、经济改革效果到位需时间: 股市或再现历史“捧涨”与“棒摔”的风险

 

事实上,从改革深化启动到经济体系系统性调整甚至再造,再到改革利好的效果一一到位,这种经济体系实现良性运行是需要时间的。由于历史积累问题的复杂性,正常来说,国民经济及产业成长方式完成初步调整,最短周期在2年时间则应该算是相当短暂的(即使2-3年到位,亦会是了不起的功绩),所以,时下的深化改革战略得力,初步见效周期应至少在2年以上,不可能一蹴而则是必然。

而在一切改革效果到位之前,政策市与消息市还将继续决定股市的高流动性特征,因脱离实体经济内在关联而会兴风作浪,表现为:“大资本”炒作下股市“捧涨”“棒摔”的驱动源的存在,仍然是市场不稳定波动的主要力量。

而沪港通在1020日正式开启亦必引QFII的跟行。这两者的开启,在本质上,并非是以引导资金进入实体产业为目标,更则多为资本流通市场的有限范围尝试(试水而行),从其性质看,其目标则应该在于对接国内外及港陆两类资本市场,尝试实现国内外资本市场或股市在资本定价的均衡性与一致性,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做出准备。如期望其现阶段对实体产业及至国民经济成长形成直接影响,则是极为有限的。所以,在股市运行方式并未改观下,则会继续延续政策市与消息市的大特征,兴风作雨亦会被延续。(至于,我国股市如何变好,我曾于625日“中国股市何时变好?——如何突破历史的藩篱?”中有浅显探讨)

所以,沪港通近期启动与QFII的资本的配合并不会构成支撑股市真正转牛的启动点,确切的说,构成的是新流动性增加与整合,造成在炒作下引起大幅波动的新的风险阶段的来临,这个阶段运行较之以前增加了新挑战与特点。当然,需警惕“兴致冲冲,去之空空”。

诚如前提所说,由于战略性的改革效果并不可能短期内到位,所以,影响与现实经济与实体产业对接的环节还需要时日,形成支撑股市高位可持续性基础仍需等待。

在现实经济指标并未形成根本改观情况下,股市与现实经济与实体产业亦未完成对接,而仍处于流通状态的高流动性资金,历史上存在的凭空拉升与棒摔或许仍是市场操作者的老路。

当然,处于流动性阶段的股市资金对于我国沪深股市来说,大资本、炒家与机构,在抓住如此利好的政策与消息面上,自然不会有放过之理?有声有色加以操作,市场角度看,才算上一个合格的券商。所以,股市在极短的时间高烧了,股民疯狂了,失去了理性。

 

22014股市异象的背后与差异现象解码:看股市,评房市,谈经济

 

第一,现实经济指标未形成支撑真正“牛市”的来临条件:但未来可期!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上半年到进入8月份,有些经济指标有一定的下行:2014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发电量降2.2%,而按环比看,自20139月至2014年八月,几乎逐月处于下降通道。增幅为200812月以来新低,为68个月新低,比7月份回落 2.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7%2014年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以同比名义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大型企业PMI51.9%,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为今年以来的次高点,是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中型企业PMI49.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高于临界点后,本月降至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又重回收缩区间。

 从收入消费角度看,社会居民用于消费支出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会形成缩减:“2014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3.0%,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价格上涨2.4%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2%”。

 “据测算,在8月份2.0%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不管是工业增加值及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度,还是从物价水平上涨,或是居民收入支出负担的影响,数据上并不乐观。但是,这一过程必然是触及深水区改革一个战略阶段,而我国经济发展则必须要过渡这一战略阶段。

在当前表现并不佳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触及深水区达到这种状况,较预期影响应该算是不错的。当然,如果深刻触及体制改革中更深层次更为复杂的问题,数据预期上或许下行也许会更大些(当然,虽然保持一定的平衡与增长亦是保持经济社会稳定所必要的举措,两者都很重要)。

 

第二,2014经济运行与股市异象逆向差异形成特点解码:股市运行新特征下风险的掠夺性倍增。

如何看待股市的火爆与股市的疯狂,如何分析现实经济运行的背后的效果及影响?实际,两个月前,在高盛放言A股迎来大牛市时,似乎在提醒:做个反方向思考。确实,如果对来自华尔街金融家与炒家的预言,不留个警惕,何以谋利?否则是慈善家,或者在教堂,至少应该在校园育人,在商言商嘛。所以,注意反向思维,或许可能就对了。当然,这个是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首先,该做的事是观测下实体经济及改革效果,其次评价下收入体制改革执行效果。前者包括如上我们谈到的现实经济中各类指标;而后者则为社会可供资金总量及供给空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没有变化,则需要考虑市场资金从何而来?房市吗?这是下一段的分析!

当然,看待投资活动即需要理性亦需要策略,毕竟港资与海外资金会为逐利而来,流动性的稍许增加,炒作上亦会发挥杠杆作用,自然为了暂时推高股市。当然,千万别认为这真是大牛市的来临。这种在主体上仍然延续旧体系系状况的股市,在未摆脱流动性的炒作上,升跌空间的预期,是难有可靠依据的“谜团”。这无疑大幅度增加投资者的风险。

在基于现实经济增长进入正轨,社会收入普遍改善,整体预期向好的情况下,正常看,资金的入市方式较为均衡。不论沪深两市,还是各类板块及个股,多会在同预期一致的时间阶段,同时与大盘保持一致,相对平行而一致运行。虽然波动幅度差异不一,但逆向波动差异则较少出现。

最近两个月高位盘整,则展示出独特的风貌,即:体现出针对沪深两市,或者团体险在创业板及中小板之间,按时间顺序逐一拉升,维持高位,引散户跟随。从当前的沪深两市市值整体空间看,按照2013年终统计数据:沪深A股总市值收盘为23.76万亿,沪市主板市值15.06万亿元,深市主板8.7万亿。中小板市值3.72万亿。创业板市值1.5万亿,总市值30万亿左右。那么,对于沪港通与QFII有限资金,想推动整个盘面市值,并维持住高位,显得极为有限。因为,脱离现实经济支撑股市维持高位,需要改变现实货币金融市场资金配置体系并形成充分影响,当然,不足以做到。

不过,纯粹处于高流动性的市场操作中,大批股民的资本跟进,则会有形成短期启高操纵的可能。毕竟传统的政策市在遇到大资本+消息市利好,市场高流动性被启动普遍存在。但是,毕竟未能由现实实体经济推动转牛。风貌独特的高热,风险则会倍增:

这种情况再近两个月则有所展现:沪深两市之间、A股与创业板及中小板之间,甚至板块或个股之间,股价按照时间顺序序列,呈现逐一推进的轮涨形态。有限资金带动与实体经济支撑的效果差异是相对客观真实的。投机性的大资金,还不足以维持沪深23亿市值空间在高位的规模,所以,在其带动下,会在于沪深不同市场、不同板块间,行业及个股之间按时间顺序流动与波动,反映出资金流动与带动社会资本炒作的顺序。

那么,市场是理性的吗?当然不是,虽然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市场决策者并不比政府愚蠢,而政府亦并不比市场决策者聪明。当某些政策重复使用后,或者在制定之初,参与市场活动的决策者即获得完整意图及并无多少差异的信息判断这样,后市对于政府政策即有了应对办法,导致市场决策往往是基于理性的,并最终抵消了政策效果。

不过,信息博弈理论则不这么看,在每次获得不完整信息下,参与者都会做个尝试,在尝试中尽量使不完美的信息为某些信息所替代,替换为不完美但完全信息,称为凯瑟琳转换。目的是确定,在不完美信息但完全信息下,如何出牌。按照中国古语,类似“黔驴之技”的试探,以获得更多信息,不过,这种试探最终还是有葬送了性命之忧。不过,这亦说明,弱者在掌握信息与决策及主动权上,永远居于劣势。

所以,该类市场在历次信息博弈下,散户永远是被动者或贡献者!这是强弱不均的市场的宿命。这亦是实体产业为何需要打击垄断的良好解释。

大牛市的来临,以现实经济改革利好到位,经济与产业开始进入良性成长轨道,股市会利益于所有参与者的成长为特征,所以,股市整体上应表现为“水涨船高”的特点,整体抬升特点。

如,美国股市在成长要求上,长期不能反馈投资者利益增长的上市企业,则会被退市。毕竟,经济成长中企业业绩成长的,股民收益亦应成长。良性的循环带来投资者的是收益的不断递增。社会进步,不能产生利益递增效果,经济运行则是不健康的。

现实经济体系是一个整体而内在关联的有机市场,经济整体基本面向好,众多行业板块的运行方向都会是很一致的。而时下,不同市场、行业、板块与个股的走势,不仅显示出资金时间顺序的流动,甚至不同板块产业性质与成长性类似,但涨跌却逆向而行的差异,亦经常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第三,总体评价

当然,即使1020日沪港通启动,并配合QFII资金的引动,这种纯粹的流动性市场,虽然有可能被炒作拉升,或调动巨额社会散户资本加以追高(这种概率存在),但本质则完全不同于大牛市的持续性与稳定性特点,尤其不会利益于所有投资者,相反,盲目追高,即使仍处高位,市值的轮动下,终究留下亦很可能是哀鸿遍地。

总之,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风险会倍增,表现出如下独特的特征:在大机构资金的带动下,调动起中小散户跟随,或亦会推高股市,但并不一定体现为个股与市场的一致,往往会于沪深两市之间,主板与二板及中小板市场之间按时间序列轮动,不同板块与个股并非同时跟随大盘一致,甚至相反,风险性骤增。即使社会资金被彻底激发后的阶段,高位并不会稳定维持,获得长期支撑。

而市场被流动性推高位轮动之时,受益者不仅会表现在大资本、机构与庄家,同时,我们的IPO同时亦会适时启动。股民或许在“兴致而来,败兴而归”下又增加了故事充实生活。

失去了理性的市场,往往增加自己说服自己的真实性。毕竟几千亿的新增资本流动运作起来(当然未必是流入,也可能是流出,当然流入获利后离开则是大概率事件),毕竟在一段时间运作起来,有声有势,虎虎生威。而真正使这种捧涨达到高位,推动大资本赚个钵满盆盈的,则是百姓跟涨的庞大资本。最后,狠狠摔下,支撑高成本,留下来的会是逃离动作缓慢者。

股市有风险,投资悠着点,“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时听起来会很有道理,“会买,不如会逃”则也成为股市另一个真理。

 

3、勿忽视“股市与房市”之间资本流动框架:社会资金总量分流方式缘何位股市高热忽视?

 

第一,切勿忽视“股市与房市”之间资本流动相关框架:社会资本总量中的两部分

另外,在房市再浇下一盆冷水。本次市场的视觉受到误导,市场的判断上似乎显得迷乱。在资金来源渠道与相关市场的分析上,首先,忽略了内在相关性市场,就是股市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是资金流动性之间的相关性变化。正如历来百姓呼吁(当然,我们也曾谈及):我国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狭窄单一。房地产成为社会资本流向的主要渠道,占据百姓收入居高比重;而另一个主投资渠道则是股市,也就是将无数“百万富翁变成百万负翁”,散户充满血泪史的股市。

从决定资金整体流量的社会总体收入角度看:在社会持有的资金存量不变的条件下,资金流动的主渠道,必然体现在房市与股市间分配。也就是,社会资金在股市与房地产两者之间的流动性及变化。而近两个月为之惊呼到位的房市连续走低,亦正是股市高位盘整爆炒之时,我们的社会投资者再次将血泪钱从房市中拿出(社会资金总量未变,并无改变传统配置方式,而由其他渠道形成),投向股市,股市真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吗?或者演绎新的一部血泪史。

当然,如果股市的虚假繁荣下,继续跟随,房市的对比亦会相对演绎下去,但是,如果股市演绎不下去,房市问题根源依旧。虽然被媒体以很多其他理由评论,但是,绝对不可以认为我国高房价的根源问题确实已经被彻底解决。

所以,预言一切的开始,都显得过早,也许一切变化或许都是空欢喜一场!

 

第二,股市兴乎?房市定乎?

所以,虽然我国股市与房地产历来具有不可分割的内相关性,亦是历来我们的分析家与股民善于乐道的问题,这次,却鲜少有理性的分析家及时提醒,这种股市疯狂的异象的本质及存在的风险。所以,股市高烧需要理性降降温,房市惊喜亦需要稍安勿躁。

  整个经济改革效果需要时间,在实体产业短期内改革效果并未到启动,且无世界经济环境带来的直接利好,我国股市是否是真的兴了,高房价的根源问题确实获得解决了?抑或两市依然是历史的反复。不过,一切都会好的!

 

三、现状评价:前景可期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开始直接触及产业结构调整,淘汰污染及过剩产能,转变经济成长方式,使得改革过渡期重工业及轻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减弱,虽然国际原油与铁矿石大幅疲软,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工业成本,但是,由于货币扩张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被抑制,规模性扩张让位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同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点投入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两者属于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度很低。

所以,这个阶段必然是个改革走向深水期的战略性过渡期,需要允许该阶段可能存在的稍许下行趋势并对整体经济平衡与启稳,做好客观评价与必要的准备。特别是近期李克强总理关于扶植众多小微企业与“大众创新”战略对该阶段具有一定的启稳与补充作用。所以,现阶段的经济指标形成支撑企业大牛市启动的基础并不具备。

当然,随着经济体制调整、增长方式调整,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到位,媒体所描述的这种大牛市当然亦不会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