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苗实:汤一介教授接着说,进入新世纪,我已经是一个73岁的老年人,想成为大哲学家是不可能的了,天资不够,勤奋恐怕也不够,知识结构也有缺陷,但至少可以提一些问题。可以说,汤老先生的谦逊已经深藏在骨子里了,值得年轻学人学习。他还说,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而且只有珍惜自己传统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我个人觉得,越是市场经济时代,越需要文化滋润,既包括外来文化,也包括本民族的文化。
632.苗实:李克强指出,我们要相信市场,相信老百姓有无穷的创造力。你根本想象不到,市场有多大的创造力。因而政府必须要下定决心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想象不到的作用。我认为,这个理解相当不错,说明决策层已经领悟到市场力量的价值所在。
633.苗实:经济学家本质上是学问中人,有能力表达各种经济观点,根本不存在谁骗谁的问题。作为社会大众,你既可以赞同他们的观点,也可以批判他们的观点,更可以不理会他们的观点。而且,无论哪种方式,这都是你自己的判断,也是你个人的权利。毕竟,经济学家有他们的职业操守,不会存私心以欺骗大家来谋取利益。当然,经济学家群体中也有极个别败类,另当别论。
634.苗实:北大的龚六堂教授指出,经济学永远是问题导向的。研究中国经济学之所以有意思,就是因为这么多问题在导向,在引导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且确实有些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比如我们遇到的转型期的许多特殊问题。对于龚先生的这个观点,我完全认同。
635.苗实:自从大学毕业以来,我一直是吃着自家的饭,操着国家的心。仔细琢磨,也不奇怪。毕竟,经济学这玩意不是个人发财致富的有力工具,而是国家这样的群体创造财富所必备的科学知识。改革开放前,中国不重视经济学,甚至把经济学视为毒草,结果搞得一塌糊涂。改革开放后,经济学逐渐发挥作用,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所以,经济学也罢,经济学家也罢,都是公器。或者说,大多经济学家自个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必须依附于政府或企业。至于独立经济学家,如果家底不殷实,我还是奉劝年轻人不要从事这个职业。就像某资深人士所言,独立经济学家纯粹是为社会做奉献,根本得不到社会的丰厚物质回报。有不少人说,经济学家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讲,事实上就是如此。所以,经济学家除了比普通人多一些经济见识之外,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两样,更不神圣。当然,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很讲究职业操守,不会存私心以欺骗大家来谋取利益。但是,这部分经济学家通常都默默无闻,几乎不为人所知。或者说,没有什么影响力。今天,有财经评论员杨国英先生发微博问道,独立经济学家与主流经济学家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国内有哪些名符其实的独立经济学家?我回答道,通俗一点讲,一个是端自己的饭碗,一个是端国家的饭碗。而且,敢于对政策提出异议,甚至批评政府的,以独立经济学家居多。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甘犁先生是这样认为的,经济学虽然有思想,但主要还是技术。经济学家更像工程师,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无所谓独立与主流之分。目前的中国,确有学者为民营企业、市场或政府代言,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经济学,变成公众人物,也就不能算成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了。
636.苗实:在当代经济学界,有三个怪人。之所以怪,就是因为他们对经济学的痴迷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第一位是陈岱孙先生,整个一生就是经济学陪伴着他,一直没有妻室;第二位是邹恒甫先生,热衷于经济学家排名,甚至全世界就只有他这样;第三位是苗实先生,为了经济学研究,直到四十岁,可以不结婚,可以无收入。所不同的是,陈岱孙先生和邹恒甫先生都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而苗实先生是自学成才,既没有上过经济学院,也没有留学经历,就是在宝文理物理系学过五年理论物理。可能不少人会认为,陈岱孙先生和邹恒甫先生都是大师级人物,而苗实先生只不过是毛毛虫。但是,我觉得,如果抛开门户之见,无论是陈岱孙先生,邹恒甫先生,还是苗实先生,都是学问中人,都是经济思想家,都是为经济学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从这一点而论,三位先生完全可以并驾齐驱。当然,相对于前两位,苗实先生是晚辈,按照中国人的讲究。
637.苗实:近日,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调查称,在西安市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家庭人员中,40%外出务工从事第二产业,55%从事第三产业,这也意味着,在西安农村仅有5%的农村劳动力专门务农。要我看,这是好现象,而城镇化是大势所趋。
638.苗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先生指出,我们这次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也就是要改革政府。政府自己要出政策改革自己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各个部门都有一些既得利益,各个部门的既得利益、地方的既得利益怎么能够让位于我们全民的利益,让位于市场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基本性的重大挑战。我认为,这是实情,所以中央专门成立了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推动。而且,除了中央的权威,部门和地方的既得利益根本就无法克服。
639.苗实:作为独立经济学家,首先要有批判性。更具体地讲,要敢说主流经济学家不敢说的真话,即便批龙鳞,逆圣听。
640.苗实:左小蕾先生在一篇短文中写到,有人问曾经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58次升空作战,出生入死,死里逃生的前美国总统老布什先生是不是英雄?布什先生回答:“不管我是不是英雄,我和英雄们并肩战斗过”。这是何等的胸怀。本人非常钦佩布什先生的境界,虽然当今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的贡献远不如战争年代那么精彩,作为经济工作者,我还是与布什先生有同样的骄傲:不管我是不是经济学家,我和这一代“经济学家们”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过。我认为,左先生举得这个例子相当好,也说出了我自己长期藏在心底却又不便直接表达的心里话。
641.苗实:张维迎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学者,应该在学科规范、思维逻辑、学术思想上讲独立性。学者只代表知识本身,经过科学的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就说什么话,这才是真正的学者。学者不应该迎合任何人,包括大众。学者不是民意代表,不能用公众投票的办法评价谁是真正的学者。那些号称自己代表多数人利益的学者,实际上是最不独立的学者,是典型的投机分子,是被学术界所不齿的。哗众取宠,像商人一样,别人想要什么就兜售什么,尽管个人可以出名,但对社会的损害是非常大的,需要大家高度警惕。可以说,张先生对学者的独立性很看重,透过现象看本质,理应如此。而且,学者天生就是为了探索真理,如果没有独立性,学者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642.苗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恩师童庆炳先生说,应该抱着一种大历史观的精神看一部作品好坏,而不是看今天发表了明天是不是有反响,后天是不是全中国都轰动,再过几天是不是得什么大奖了。所以,我一直认为,所有的东西都要沉淀,沉淀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直到若干年后,东西是好是坏才能见分晓。要我看,童先生这个大历史观很有说服力。本质上,一部作品是某一时代的侧面写照。但是,它不仅仅属于某一时代,而且属于随后的所有时代。
643.苗实:杨朝明先生是这样翻译《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假如学说被社会采用,不是很高兴吗?退一步说,假如社会没有采用,但是赞同我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讨论,不是也很高兴吗?再退一步,如果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有君子的胸怀吗?从我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很高远,值得向往。但是,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践行起来相当有难度。
644.苗实:甘犁先生认为,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要经过严谨的训练,了解国内外的学术前沿;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并能够把思想见诸笔端,供大家查阅和研读,这样才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社会,包括世界现状和中国发展。对于甘先生这个观点,我基本赞同。不过,国内还有许多土生土长的经济学家也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即便他们不熟悉国际学术前沿。
645.苗实:王巍先生曾经说,以我二十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来看,真正扰乱中国金融秩序的是国有金融机构。行长是政府任命的,利率是根据政策不是市场决定的,从老百姓手中收集的社会资金本来都是公共资源,却都投向了政府项目,造成了十几万亿不良资产。可以说,王先生说出了大实话。下来,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践行银行大众化。而且,只有民营银行建立起来,形成竞争格局,金融行业的整体效率才能提高,中国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646.苗实:林毅夫先生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在某种程度上会帮助中国GDP增长,但是绝对不是GDP增长的万能药。当前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来支持消费和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而不是用来支持技术创新,支持大型工业升级。我认为,林先生逻辑混乱,一派胡言。试问,中小企业就不可以技术创新?恰恰相反,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效率低下,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何谈技术创新,何谈产业升级。可以说,国企背后有政府这个大靠山,市场竞争形成的巨大压力对他们就不起作用,那么他们如何有技术创新进而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647.苗实: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先生2014年4月9日说,应当把互联网金融看成一种增量,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和丰富,把整个金融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不要把互联网金融看作洪水猛兽,它可以与传统金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蛋糕大了,大家都得益。可以说,我认同胡先生的这个观点。本来,国有金融就是一潭死水,而有了互联网金融以后,就成活水了,水自然也就变清了。
648.苗实:在安徽九华山甘露寺弥勒殿有这样一幅楹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可以说,想要成就事业,要想获得幸福,一个人就必须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当然,说起来总是容易,做起来总是太难。但只要我们每个人抱定一颗平常心,把名利看得淡些,离忧愁远些,幸福、快乐就会自然来到你的身边。要我个人说,一个人对事业应该多一份执著,对生活应该多一份洒脱。只有如此,才能在事业的不断充实中,安享生活的无穷快乐。当然了,事业大是成就,事业小也是成就;生活宽裕是快乐,生活拮据也是快乐。
649.苗实:SOHO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欣先生表示,在北京、上海买一栋楼投资回报和租金回报率只有5%,而在银行的贷款成本要7%,算下来要倒贴2%。而在曼哈顿买一栋楼租金回报率有5%,融资成本才2%,我还有正收益。说白了,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的投资回报在快速下降。我认为,张先生说的这个状况,说明了中国金融业缺乏竞争,以致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投资回报不尽人意。
650.苗实:凡是真正的学者,都是埋首书斋的人。或者,是有长期埋首书斋经历的人。可以说,他们能够做到“目不窥园,兀兀穷年”。记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想,王先生的治学三境界,为学者肯定都深有体会。所以,真正的学者不在乎媒体热捧,不在乎政府宠幸,不在乎企业利益,不在乎社会知名度,就是一心一意一辈子踏踏实实做学问。但是,在中国这个转型的特殊时期,能够甘于寂寞的学者并不是太多。毕竟,他们中的不少人迫于生存压力,走出了书斋,与社会打成一片。所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651.苗实:郎咸平先生指出,我非常看好由阿里巴巴领头的互联网金融,也相信它会成为促进我们银行业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之一。而且,阿里巴巴金融这个缺口一旦打开,一定会出现更多的金融创新模式。我们的几大国有银行如果看不到这种来自民间金融的力量,如果不能直面挑战,还龟缩在垄断的大梦里不愿意清醒,那么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你们的苦日子就要来了。依我看,郎先生过于乐观了。毕竟,互联网金融只是国有金融的有益补充,而决策层不会宽容到让互联网金融撼动甚至推翻国有金融的统治地位。
652.苗实:林毅夫先生指出,对中国来讲,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前提是什么?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人均收入不能不断提高,而且不能比发达国家更快速度提高。收入不断提高的前提是什么?劳动生产力水平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载体是什么?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交易费用不断下降,交易费用下降主要是基础设施完善,而这方面都是需要实体的投资。我认为,林先生逻辑上还能够站得住脚。不过,我要补充的是,技术创新的制度孵化器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如果没有这个根本保障,技术创新从何谈起?引进模仿发达国家不是不可以,但终非长久之计。现在,除了引进模仿,要逐渐进行自主创新。为了实现自主创新,就必须有开放活跃的思想市场,强化校企联合以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力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激励机制搞对,而市场经济就是把激励机制搞对的所有制度中最不坏的制度。所以,中国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是,赶走政府干预,让市场不再扭曲,从而正常发挥作用。只有如此,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然了,市场正常了,交易费用自然也就下降了。
653.苗实:李克强总理称,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认为,总理的这个讲话思路清晰,沉稳持重,值得肯定。本来,宏观调控宜静不宜动,除非存在大的波动。
654.苗实:李克强总理说,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活力,人民中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我们将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设法治经济,也会更多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可以说,总理提到“建设法治经济”对深化改革至关重要。如果法治到位了,政府才能规规矩矩,市场才能红红火火。
655.苗实:试问,四老四少这两代经济学家在中国做了什么呢?有三件事,第一解除了商品市场的扭曲,第二部分解决了产权问题,第三建立了宏观管理体制。可以说,用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相当了不起。那么,下来这两三代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呢?也有三件事,第一解除要素市场的扭曲,第二彻底解决产权问题,第三重构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限政府。客观地说,美国经济已经完善,而他们的经济学界就在技术上比赛。相反,中国经济连经济学常识还没有做到,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界主要工作是宣扬传播现代市场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也就是张维迎先生在国内名声很大而邹恒甫先生却相反的原因了。甚至可以说,张是国内经济学家的代表,邹是华人经济学家的代表,这两个群体所处的环境或所追求的目标不一样。
656.苗实:白永秀教授是经济学界的新一代西北王,在市场经济.企业理论和区域研究三方面贡献颇多。可以说,老先生既是我的恩师,又是我的亚父,更是我的贵人。为什么叫亚父呢?无他,只是为了表达对老人家更高的崇敬,既包括人格魅力,又包括学术造诣。其实,也不奇怪,就像贾平凹老师把著名学者霍松林老先生叫爷一样。当然了,亚父在古代本来就有师长之意。
657.苗实:鲁迅先生曾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依我看,深化改革,首先要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譬如,土地农民化,就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能去偏袒地方政府。毕竟,民富才是深化改革的目的。
658.苗实:据说站在了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换句话说,站的地方不对,再厉害的鸟也飞不起来。就我的经验看,这句网络戏言还是道出了一定的道理。不过,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说,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就个人而言,机会实力都重要。如果没有实力,永远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659.苗实: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历来强调货币政策调控主要指标是四个指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不适宜将来把就业作为货币政策最主要目标,恐怕对央行来讲,还是通货膨胀更重要一些,但是就业也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参考指标。我认为,周先生这个表述既谨慎又妥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由此可见,周先生的研究功底还是不错的。
660.苗实:在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有这么一句话,那就是,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大意是:老虎威风凛凛,百兽震慑,而一旦失势落难,处于困境,在长期的威力制约下,也会渐渐驯服下来,摇尾乞食。] 这句话借以说明,要善于保持优势,保持独立地位,不可受人箝制,一旦落入别人掌握之中,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就不得不受人制约了。所以说,是成为一条龙,还是一条虫,关键取决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