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下跌背后有玄机


——对近期国际油价下跌原因的解读

导读:国际油价破位,美国及主要国际机构迫不及待地将原因归给需求不足,欧佩克疑似供给过剩,市场不知所踪,其玄机何在?

路透社、阿拉伯新闻网919日综合消息,受市场供应充足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呈现下跌状态, 918日中午,在13分钟内布伦特和WTI每桶原油价格分别下降了60美分和90美分,此后有所反弹。

 

油价下跌原因扑塑迷离

此前,当WTI油价在9月初有效跌破上升趋势线后(见图一),7个交易日油价就下跌了4.68%。随后,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相继发布报告,下调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研究和咨询机构的报告也普遍认为,中国制造业增速减缓,欧元区制造业创13个月新低,所以,原油需求放缓是油价下跌的推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出警告称,目前全球复苏形势不稳,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及美国将要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影响全球增长前景。其潜台词是,原油需求增量将会放缓。于是,目前油价下跌是市场正常运行的结果,具有合理性,更不必大惊小怪。

在供给方面,916日, OPEC秘书长阿卜杜拉(Abdalla Salem el-Badri)在结束同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vak)会谈后,发表演讲称, OPEC或于2015年减少原油产量,将目前每天3000万桶的产量削减至2950万桶。尽管OPEC对时下油价下行破位心存芥蒂,但还能接受,于是用远期减产计划来承托当期下跌的油价。

但是,俄罗斯能源部长发言人奥丽珈格兰特则说:俄罗斯不是OPEC成员国,所以不按该组织计划去减少石油生产与出口,今年开采量如同以往。而且,伊拉克ISIS恐怖组织为了生存以每桶20美元至60美元走私已控制并开采出来的原油,这些因素消除了地缘政治危机造成的供给条件恶化,化解了地缘政治危机造成的原油供给中断的风险。

至此,几乎很难说清上述那种因素对油价下跌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其原因何在?

各货币贬值顶起美元

今天,世界主流国家都选用了开放式的经济模式,开放式经济又依靠金融经济作为纽带而运行,金融经济又是货币经济学的延伸和扩展。因此,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其货币政策的些许变化就会牵动全球几乎所有产业的兴衰(起码目前如此)。

2008年美国金融财团几十亿美元的债务违约事件就足以改变全球经济发展轨迹,各国就不得不印钞,用新增十几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救市。通过印钞,让全民埋单,拯救经济高边疆里的金融大亨们。再此期间,国际油价涨到每桶147美元,又暴跌到每桶31美元,油价暴涨暴跌背后与地缘政治、局部战争、供需关系、技术进步都没有了关系,

简单研究就可得知,WTI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图二),在该时段系数为-0.71(注:美元汇率是WTI油价高精度数学拟合模型中的参数之一)。可见,美国货币政策的些许变动也会直接影响WTI油价的走势。

从美国经济运行情况看,2008年引爆全球经济危机后,美国就不断通过印钞解决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问题,按照封闭经济学理论,增加货币供给可以改善经济状况,提升经济增速。但美国在前期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时,已使国内工业出现了空心化的问题,所以,从这次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的轨迹看,其证券市场不仅收复了2008年危机前的失地,而且随着货币增量的增加,美国股市引领着OECD等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股市一路上涨,并屡创新高,形成了漂亮的大“V”字型反转;而工业制造业因长期被忽视,创新不足,复苏之路十分艰难,即使美国有了“页岩气革命”产业,并极力向全球推销,其国内工业经济走势也仅是将“L”字的“横”向上稍微抬起,与股市等金融资本市场复苏走势叠加,使美国经济完成了形似耷拉右肩的“V”字形复苏轨迹。

在此期间,美联储始终紧盯就业率、物价指数和企业的融资成本。直到2014年年初,才决定逐渐退出QE3,但是,除就业数据反反复复外,与企业有关的另两项指标持续下行,物价指数甚至一度出现负值,为美国再工业化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对页岩气气基化学工业和节能替代等高科技产业而言。

然而,日本“安倍经济学”效仿美国,超量供给货币拉动经济,却造成日元持续兑美元贬值;而在欧元区,金融机构因操作汇率、大宗商品价格等屡屡遭到美国监管者开出动辄数亿美元,甚至近百亿美元的罚单,动摇着欧洲尚未未完全复苏的金融体系。加上美元持续向全球放水,使受牵连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速率达到每个交易日万分之2.73的水平。近日公布的欧元区经济数据显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降至50.7,创下近13个月以来的新低,其经济前景再次蒙上阴影。更甚者,德国8月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近11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个欧元区经济的火车头犹如拖着沉重的列车陷进了雪崩后的山谷,市场恐慌情绪悄然而生。

在乌克兰危机中。美欧以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部“军事介入”威胁到了战后欧洲秩序为由,913日启动了更为全面和严厉的对俄制裁,造成俄罗斯与国际市场直接联系的卢布汇率和油气价格指数全线失守,其中卢布兑美元汇率在随后7个交易日快速贬值了6.43%

常理推断不会深跌

全球主要国家货币贬值的叠加,使美元想不升值都难(见图三)。于是,一大堆外溢的市场效应出现,WTI原油价格快速下跌就是其中的一个外部效应。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外溢效应,由于美元快速升值已使通胀指数和10年期债券利率迅速上升,回到今年5月中旬的水平,丧失了部分经济复苏所需的有利条件。给美联储选择彻底退出QE和加息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北京时间918凌晨2时结束的美国联邦公开委员会(FOMC)会议决定,继续延续上一次会议的决定。同时还预计将在10月退出QE,并重申此后将相当长时间保持货币高度宽松政策。耶伦随后解释到,如果经济情况改变,美联储将有这个灵活性,来改变升息的时间窗口。

由此看见,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未成最终定局,美联储不希望美元就此开始走强。这样,原油价格应该不会过分下跌。除非美联储意外并突然性地加息,且幅度惊人,那样,原油价格快速下跌的概率就会增加。

如果油价跌破每桶80美元,我们则应抓住这一时机,彻底放开原油进口权,同时,石油公司应减少甚至停止开采国内原产地原油,分享美元走强带来的难得红利与商机。

    (本文数据来自相关政府网站)

延伸阅读:20121012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宣布的大宗商品市场交易持仓限制规定生效,它立即限制了投资者在能源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时所持合约的总量。同时开始执行的法规还有《多德弗兰克法案》中部分条款,其中,强化了对互换交易商资本金和抵押标准的监管,一举将热衷于场外“私下交易”并将定价结果传导到场内的金融机构带入了更透明的市场。与此同时,带给市场的是包括WTI和布伦特原油等商品价格波动幅度的收敛,其中,使原油价格的振幅收敛在每桶20美元左右。这一结果基本上得到了产油国和消费国一致认可。

注:本文刊于《中国石油报》国际版2014-9-23;转载和引用请保证原意、注明来源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