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日前举行的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2014年会暨高峰论坛上提出,在全国煤炭市场持续低迷、需求大幅放缓的形势下,“降价不能启动市场”已经被市场证实,煤炭企业要摒弃“以量保价、让价不让市场”的惯性思维,力争把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回升到0.1~0.12元/大卡的区间。(9月23日《每日经济新闻》)
好一个“降价不能启动市场”!仅仅几个字,就完全推翻了需求定理。也许降价的确没有让煤炭需求有所回升,没有让煤炭市场走出低迷状态。但是这既不能证明继续降低煤炭价格对提振煤炭需求没用,也不能证明煤炭提价的合理性。
煤炭需求为什么低迷?至少有三个原因是公认的。一是国内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煤炭下游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减少。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生存空间减少,对煤炭的需求也随着减少。三是煤炭进口逐渐增多,进一步压缩了国产煤的市场。
需求定理说的很明白,对于除了奢侈品和吉芬商品以外的正常商品而言,假定其他约束条件不变,市场需求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反之需求量下降,价格也必然随之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也会随之增加。
煤炭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吉芬商品,属于标准的正常商品,不可能不受需求定理的支配。煤炭价格下降后,对国产煤的需求量之所以没有改观,可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还没有足够低。这句话也许很残忍,但是个事实。如果煤炭价格足够低,起码能夺回进口煤占领的市场。进口煤为什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还那么便宜?因为生产成本低。国产煤为什么不敢再降价,因为成本约束。如果成本足够低,会没有降价的底气吗?
如果说因为害怕亏本,降到一定程度不再降价也能理解。但是面对萎靡的市场,大胆提价就很令人费解了?提价能提振市场吗?不可能。降价还卖不出去呢?提价更卖不出去。但是如果把限产和提价相结合可能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带来一点利润。毕竟,需求没有丧失完毕。限产以后,市场供应减少,市场价格确有提升的可能,尤其是深秋已过,即将来临的寒冬多少会给煤炭市场带来一点春色。在这个关键节点考虑提价,有刚需支撑,再加上限产,也许真的能弥补点过去的亏空。
有必要提醒的是提价成功要以限产成功为条件。但是在众多煤炭企业的群体博弈中,限产真的能成功吗?这的确值得怀疑。此外,要不要考虑进口煤对国产煤的替代效应呢?此时提价是不是给了进口煤进一步占领市场的机会呢?不要最后“陪了夫人又折兵”,让别人占尽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