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1.苗实:说话,不在多少,要说在点子上;文章,不在多少,要写出不俗之理。更进一步讲,事情想不通,就尽量少说废话;道理没搞透,就尽量少写文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932.苗实:更加努力,就不怕没有平台;不断奋斗,就不愁没有成就。也就是说,只要有真才实学,哪里都可以发展,哪里都可以收获。就拿我本人而言,出身西部农村普通家庭,亲戚朋友都是一般人,除了父母师长帮衬外,全凭个人努力,整整三十三年,一直在读书,专门学习研究经济学,也已经有十六年,当然恰好赶上网络时代,通过发表自己的近300篇文章,使多年所学得以充分展示,同时吸引了大量读者,为社会所认可。可以说,从我个人经历而言,作为年轻人,如果说没有平台,没有成就,说白了还是积累不够。或者说,与其抱怨这,抱怨那,不如动真心思下苦功夫加强积累,功到自然成。有人会说,你苗实虽然很有才名,但是没有多少获利,经济基础依然薄弱。我则回应道,资源是稀缺的,老天爷不会什么都满足你。而且,个人有了那么大的才名,已经非常幸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就是最大的财富。
933.苗实:父亲读了点书,阅人无数,对我有一定的理解和支持。母亲不识字,常年在家,对我多有误解,但最终还是支持。可以说,他们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他们的希望里,我命中注定是端铁饭碗的人,完全有能力做好高中物理教师。可是,我却放弃了,经过又一个十年寒窗,成为了独立经济学家。而且,我的才名只是印证了自己的存在感,对他们没有丝毫物质上的帮助。或者说,读书人光宗耀祖的良好声誉,在他们看来很是遥远,而不是很实际。毕竟,在一切向钱看的这个特殊时代,相对于知识而言,物质至上。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们是活在现实里,我是活在理想里,平行的世界,有趣的标配,升华着,快乐着。也许,或多或少存有缺憾,但这正是万物的本来面目。
934.苗实:A.不折腾,没响动;一折腾,就离谱。所以,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B.一夜成名,最好要有真才实学来支撑。否则,不仅空洞无物,而且没有持续性。君不见,有一些一夜成名者,除了包装,还是包装,徒有虚名。当然,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一定需要成名,甚至其中有不少人甘愿默默无闻。所以,有时候就存在“学识不够的迫切想成名,学识够了的又不想成名”的奇特情况。C.法治不彰的中国社会,实在是一个大染缸,有不少叫得响吃得香的所谓成功人士都不干净。过去,我总是在历史书中见到这样的人物。现在有了微博这个绝佳的信息平台,扯去面纱,掀开盖儿,丑陋不堪,臭不可闻。还是红楼梦里柳湘莲说得好,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D.老人们常讲,有福莫享尽,福尽身贫穷;有势莫使尽,势尽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势兮常自恭。人若骄与奢,有始多无终。怎么办?行善事以积福,怀谦恭以蓄势,平民心态,戒骄戒躁。纪晓岚说,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怎么办?有时常当无,富时不忘贫。
935.苗实:我既是平民中的读书人,又是穷人中的读书人,更是隐士中的读书人。可以说,这个状态最好,适合静心思考,写东西方便。但是,在一般人眼中,我是傻到极点的书呆子,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我敢断定,前半生是出世,后半生会入世。当然,我出来的话,希望保持书生本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王沪宁先生一样。其实,一个读书人,如果能够恰到好处地被使用,爆发出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毕竟,读书人积累时间很长,肯定有不少储备。你看,王沪宁先生一身好才学,服务了三任总书记,于国于民,善莫大焉。当然,说句实在话,我本人只能算半身好才学,如果假以时日,或许能够拥有一身好才学。所以,我不想进官府,进企业即可。
936.苗实:人人都有软肋,还是人艰不拆为好。当官威风,是你不了解其中的艰险;经商神气,是你不了解经历的苦难;学者光彩,是你不了解难言的寂寞。可以说,矛盾无处不在,穷有困窘也有自在,达有风光也有苦涩,别以为谁会轻易超脱而圆满,天底下不存在免费的午餐,代价或明或暗始终都有,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937.苗实:我是一个事业心非常强的人,大多时候考虑的是国家和人民,很少考虑自身和家庭,甚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情,还会牺牲自身和家庭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讲,自身和家庭的利益是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大,因大失小是很自然的事情,至少在我看来。但是,家庭中有成员就很有意见,有时候还会爆发激烈冲突,以致于长期以来令我相当苦恼。其实,在我眼中,人家根本就没有错,坚守家庭利益很正常。不过,我担心这种意识上的严重分歧会影响或破坏我的事业。所以,我闭门读书可能不会延续很久,做出重大改变,迟早会发生。更进一步讲,我的祖上不是书香门第,只是农村普通家庭。而且,到了我这一代,就出了我这么一个擅长读书的好苗子,像我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寻遍全中国也极其罕见。作为相对闭塞的西部农村普通家庭,能够包容我到这种地步,更是奇迹。如果说,我作为民间学者有什么伟大之处的话,那么这个家庭无疑更伟大;如果说,我对这个家庭有什么实质性贡献的话,就是通过我的艰苦努力实现了从农村家庭到书香门第的成功转型。我认为,世界上至少有两类大的成功,而且是功德无量。第一类大的成功,可以用很多钱很多钱来估量,譬如巨商比尔盖茨,李嘉诚,等等;第二类大的成功,无法用很多钱很多钱来估量,譬如大和尚梦参,大学者南怀瑾,等等。如果未来,我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话,或许会成就第二类大的成功,但愿佛祖保佑。说白了,第一类大的成功者是物质文明的代表,第二类大的成功者是精神文明的代表,都是人类走向进步的推动者。而且,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天生平等,永远平等。
938.苗实: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里扒外之徒,吃穿住行都是家里负担,却一心一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客观地讲,以我之学识,进入中国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过分。想想民国时期的钱穆先生,梁漱溟先生,还有当下的刘大均先生,您肯定不会认为我是狂言。可以说,我前半生为学问付出那么多,说这个话,问心无愧。更进一步讲,对我这样真正求学问的人而言,设置任何进入门槛,都是滑稽可笑的。何况,高校系统还存在那么多假博士,假教授,假博导。当然,我不是非要挤进体制内,而是学以致用,发挥所长,哪怕在企业,也知足了。
939.苗实:做到大学者,毕竟是极少数人,如果中途难以继续,可以放弃。就我而言,做了十六年学术,提出了三大理论创见,写成了两部书,有一定影响力。但是,经济基础薄弱,几无获利,至今形单影只。说实在话,依赖家庭已经很久很久,而为了未来有个富足的生活,就必须改弦易辙,另作打算,不能一味只埋头学术了。过去,为了学有所成,心无旁骛。到如今,已届不惑,一贫如洗。本来,做学术就是无偿为社会服务,讲的是奉献精神,与做生意不同,不挣钱。不过,这样一来,既苦了个人,也苦了家庭。所以,学术无边,回头是岸,得赶快冲上市场经济前沿,走上改善生活之路。而且,发家致富是人人天生权利和责任。更进一步讲,学术真是奢侈品,没有殷实的家底,根本玩不起。到了昨天晚上十一点,父亲来书房劝我说,你是学者的命,要好好珍惜,千万别再胡折腾了。而且,一旦知足,必获安生;事缓则圆,急则生变。可以说,父亲久经历练,见过不少大场面,说话精到给力,素来以理服人,可谓黄钟大吕。今天(2014年8月6日)痛定思痛,觉得网友闲云野鹤说得也挺好,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临一池春水,钓几尾闲鱼。心游凡尘外,情系山水中;玩味得失事,笑看变迁景。更有网友梦醒时分补充道,做学术苦是事实,但做什么不苦,都苦。还是安心一点,耐心一点,专心一点,放心一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天爷是公平的,正所谓天道酬勤吗。况且,你已经有多年学习研究的积累,这就是一座大宝藏,坚守阵地,好好开发才是硬道理。其实,回顾过去,我之所以能够做出点成绩,正是由于贫寒。毕竟,出身贫寒,诱惑少,有时候也是优势。佛家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在一定程度上讲,越是贫寒人家的孩子,越是要珍惜读书机会,这样以后才能有大出息。
940.苗实:我对马克思,研究不是很多。但是,有一个基本常识必须搞明白,那就是说,说马克思是普通学者,就已经不错了。至于什么千年思想家,还是不过多强调为好。
941.苗实:周国平先生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我认为,周先生说出了不少书呆子的心里话,包括我在内。的确,书呆子都是思想奇特的人。而且,只有跳出凡尘,才能充分彰显他们的独有价值。
942.苗实:洗澡有利于健康不假,但是洗澡不是扒皮,这个分寸必须把握好。在我看来,与腐败做斗争,不可能一棍子打死,要有长期思想准备,更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且,搞运动战不是不可以,局限是疾风暴雨之下政治环境骤变,负面效应过大。毕竟,除了政治,其他方面也很重要。尤其是制度建设,譬如法治,需要长期规划,循序渐进,才能奏效。更进一步讲,国乃重器,平衡为要。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极高明而道中庸。在下小小草民,祈望明察再三。
943.苗实:经济有问题,政府要负主要责任。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是转型国家。一方面,政府是转型的推动者;另一方面,政府又是转型的阻拦者。也就是说,政府的构成中,既有革新的成分,又有守旧的成分。当革新的成分起作用的时候,就前进;当守旧的成分起作用的时候,就后退。所以说,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在政府的拉锯战中寻求生存的空间,为老百姓发家致富开辟新的道路。更进一步讲,转型时代,风险最大,而极力缩短转型的时间,又不制造更大麻烦,是执政者应当慎重考虑的首要问题。
944.苗实: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就是我的奋斗目标,而发家致富从来就没有真正走进我的视野。尽管不排除心念波动之时发家致富的一丝冲动,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去践行。所以,发家致富的理念在我头脑中只是由于外界的强烈诱惑或迫于生活压力而有过数次闪动,但自始至终没有真正确立过,而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理念却一直占据着绝对之主导地位。也许,与我所处的中国这一特殊时代(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存在某种关联,即为集体的荣誉而战,才是个人价值的最佳体现。在后来,我不仅转型学习研究了经济学,而且义无返顾地走上学者之路,正是为了进一步实现我的奋斗目标,即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从智力上助推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更进一步讲,我做学术根本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享受我的奋斗目标在逐步实现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荣誉感。也就是说,国家越是繁荣,人民越是幸福,而我作为推动者群体中的一份子,越是有荣誉感。过去十六年来,我如此着迷于理论创新和体制设计,其背后的强大动力恰恰源于此。在一定程度上讲,我是豪爽的利他主义者,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极有可能,我是成功于此,亦失败于此,而成功在我是一位出色的独立经济学家,失败在我是一位长期离不开家庭资助的物质贫困者。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走到今天这一步,既是命,也是运,更是福,只有珍惜,明天才能更美好。
945.苗实: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北京有一处长供自己的独生女儿在澳大利亚留学,从高中就开始,共八年时间,获得了教育学硕士,总花费280万人民币。结果,毕业后,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想回国求职。父亲回应说,你最好别回国,如果你回国了,你母亲肯定崩溃。没办法,女儿只好在那里闲呆着,等待机会。从这则消息看,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家不知一家难。实质上,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的忧愁,普通人家有普通人家的难处,谁都无法逃脱。用经济学术语来讲,收入不同,效用不同,不同情况有不同的约束,不可能没有约束。只不过,收入高效用就高,收入低效用就低罢了。就我而言,出身西部农村,父母为了我能够成才(从小学生到独立经济学家),大约花费了50万左右。注意,这是我父母供养我四十年的总费用。尤其是我在大学毕业后,放弃高中物理教师的工作,闭门十三年,攻读经济学,直到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独立经济学家,父母操心最多,付出最大,而我这一“再寒窗苦读十年”的传奇事迹得到不少人的嘉许,其实更应该嘉许的是我那含辛茹苦的父母。其中有一位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你不受世俗干扰,立志独立学习研究,这种求真学问的精神,举国罕见,堪为楷模。当然,这位留学的孩子,与我是上下两代人,我相信她以后的发展要比我好得多。毕竟,她能够在澳大利亚留学那么多年,就比我的起点高得多。而且,未来的发展平台也会比我高得多。在这里,祝福她更上一层楼,有个好的归宿。
946.苗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显示,农民土地被征收后,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中,投资者拿走了40-50%,地方政府拿走了20-30%,村级组织留下了25-30%,农民最终拿到的补偿款只占5-10%。失地后的农民,就业.劳保.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着落,造成了大量的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土地私有化的最大障碍是政府。而且,农民致富为什么这么慢,就是政府在其中作梗。如果真正要搞城镇化,首要一条就应该是土地私有化,让农民先富起来。
947.苗实: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什么意思呢?树大招风,而风大了以后,可以把树折断;人很有名气的话,容易引人瞩目,成为众矢之的,遭遇嫉妒暗算,或者被捧杀,被棒杀。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三回,俗话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所以,我建议年轻人最好别出名,待到有了真才实学以后,心智也成熟了,自然就会功成名就。当然,不为名所困,默默无闻,逍遥自在,也是不错的人生抉择。就我的体会而言,名人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而且,受尽天下百般气,养就胸中一段春。也就是说,面对恶毒攻击和种种侮辱,要乘机提升自己的心境,戒定生慧,不要受毫无修养者之恶言恶语的污染。佛家云,明心没有碍难事,见性岂有忧愁心。
948.苗实:我是名副其实的思想者,既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也不是趾高气扬的官员,更不是修修补补的技工。可以说,我是一只勤奋的思想母鸡,能够保证每天下一个思想蛋。而且,这些思想蛋被社会大众所免费享用。在中国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的今天,我作为张家的代表出来义务宣扬,答疑解惑,希望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有人会说,你苗实也是为了成名成家,不要说得那么高尚好不好?确实,我不排除有成名成家的因素。但是,这远远不是全部。试想,全国像我这种家庭条件,还能够坚持做这种事情的人有多少,寥若晨星。上面说了,我是豪爽的利他主义者,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凭这一点,用高尚这个词,实属问心无愧。
949.苗实:六祖慧能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于此偈子,在这里我不做解释。如果有兴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想芸芸众生在世间,苦海无边,烦恼不断,是我佛以慈悲喜舍之心,或唤醒或感化,拔苦去烦,还以自在之清凉世界。慈(梵maiteya),音译为“弥勒”,著名的弥勒菩萨即以之为名。慈由“友”〔mitra〕演变而来,意为以深刻、亲切之友情待人,慈悯众生,深心愿给予众生快乐、幸福。悲〔梵,巴利karuna〕,原意为痛苦,引申为能感同身受地体察他人的痛苦(属于心理学所谓“移情”),深切同情、怜悯,愿为其拔除痛苦。佛典解释说:“慈名予乐,悲名拔苦”。喜〔梵muditd〕或作“随喜”,对众生所在善事随喜功德以促成,劝进行者。舍〔梵upekga,巴利upekkha〕,意为舍弃、施舍,主要指舍弃怨亲等分别和自己的财物身命。也包括舍弃烦恼及过分的慈悲喜乐等,保持平静空寂的心境。《大般涅盘经典》卷十五佛解释说,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950.苗实:WQS先生说,许多人说我是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其实我自己很清醒。我是学历史出身,站在历史长河角度,既然历史给了这样一个机会,那么只能尽力去做。各行各业各领域,有学问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人太多了,我算什么?因此,每到一个新单位,我总是希望低头拉车,多做实事,而且要多向其他人学习。我认为,WQS先生是个实在人。而且,非常谦虚。确实,中国是表面繁荣,实则危难,需要正义之士站出来,勇于担当,排忧解难,振兴中华。他先是学历史,接着长期从事经济工作,最后干行政反腐败。在这里,祝福他稳扎稳打,定国安邦。
951.苗实:经济学家为何看不懂中国的现实问题?因为,主流经济学家热衷数学模型,而数学模型只存在于理想世界。如果要解决现实问题,走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数学模型之路,肯定行不通,而必须跳出这种纯粹的书本思维,深入调查研究,以体悟的办法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当然,并不是要彻底抛弃书本,而是要了解结合实际。
952.苗实:教育也好,学术也好,核心是独立人格。也就是说,教育是塑造独立人格,学术是发扬独立人格。如果没有塑造好独立人格,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如果没有发扬好独立人格,学术就是歪曲的学术。而失败的教育,再加上歪曲的学术,一个民族就没有创新力。甚至,难以顺利完成从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953.苗实:暑假期间,妹子和外甥女丫丫回到老家看望父母。可以说,父母看到心爱的女儿和孙女很高兴,女儿看到父母过得舒心也很高兴。在相处的十几天里,其乐融融,他们还去了太白山森林公园和红河谷游玩。今天(2014年8月7日),她们要回深圳了,可爱的丫丫还画了一幅全家福留作纪念。多年以来,妹子一直是父母的开心果,在这里祝福妹子全家幸福,平平安安。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如今能够拥有这么一点令人称羡的成绩,与妹子的理解支持分不开。如果不是我多年求学困扰家里的话,妹子很有可能成为画家。
954.苗实:中国经济学界,有土专家和洋专家之分。有人会问,谁厉害?我回答说,这个说不好,同行之间相互学习倒是事实。譬如,土专家国际化,洋专家本土化。也就是说,土专家的优势是深谙国情,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有准确把握;洋专家的优势是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会熟练运用现代方法。所以,各有特色,互有借鉴。当然,土专家多依赖体悟的方法来学习研究,并通过思辨不断提出自己的经济观点;洋专家多依赖数学的方法来学习研究,并通过论证不断提出自己的经济观点。一般而言,家境贫寒的同学更多会成长为土专家,而家境殷实的同学更多会成长为洋专家。要知道,在中国,贫富差距不小,家境贫寒的同学不少连高中都念不起,更别说出国留洋了。有人会说,高中都念不起,怎么上得大学甚至研究生院?家里没钱,但是孩子学习好,只得向亲戚朋友东挪西借。等上了大学,自己一边挣钱(譬如带家教什么的)一边上学。
955.苗实:朱绍文,江苏人,1915年1月26日出生,2011年1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在上海念完高中后,1934年赴日留学。193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41年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1945年从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毕业。1946年,任上海沪江大学城中商学院教授,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经济思想史教授。1950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专门委员。1979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后,历任东京大学经济学部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1989年,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1990年起,兼任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班客座教授。1992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值得一提的是,朱绍文教授当年指导的博士生樊纲、左大培现在也都是博士生导师了。有一次,樊纲参加完外面的研讨会回来,向朱先生作了一下汇报。本以为会获得褒奖,没想到被痛批一顿。朱先生说,你们到学校这几年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应该读经典读原著。读经典读原著是和伟人对话,参加形形色色的研讨会不过是和俗人对话,你们应该清楚这里面孰轻孰重。2000年,我买过朱绍文老先生的《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一书,一生的心血集于此,可谓炉火纯青,值得再三玩味。
956.苗实:经营什么,就得到什么。也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经营生意,就得不到金钱;没有经营爱情,就得不到爱情;没有经营婚姻,就得不到婚姻;没有经营权力,就得不到权力;没有经营关系,就得不到关系;没有经营学问,就得不到学问。用经济学术语讲,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进一步讲,要更多得到金钱,就用一生去经营生意。而且,出了专注于此之外,还要附带经营爱情,经营婚姻,经营权力,经营关系,经营学问。毕竟,生意人除了金钱的主要需求,还有爱情需求,婚姻需求,权力需求,关系需求,学问需求。当然,拥有足够的金钱之后,就可以成为爱情等方面需求满足的催化剂。如果你是一个闭门读书多年并拥有深厚学问的人,非常需要出来混社会以发家致富,那么你就要学会并热爱交易,把自己的学问提供给别人,同时得到回报,包括爱情,婚姻,权力,关系,等等。换句话说,你要得到商品,首先你必须是商品。而且,把自己充分商品化,才能得到更大的回报。所以,交易创造财富,财富幸福人生。
957.苗实:杜甫有诗云,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确实,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读书不失为求取富贵之终南捷径。而且,读书多则多富贵,读书少则少富贵。当然,富贵既可指物质层面,也可指精神层面,更可指权力层面。也就是说,无论是富商巨贾,学淹古今,还是权倾朝野,都可享有富贵尊荣。就我而言,读书半生,学问一身,顿感富贵,无忧无虑。更为幸运的是,网络给了我以独立经济学家的身份来纪录时代的机会,并拉近了我与国内外读者的距离。大家都知道,读书是与伟人对话,既可以丰富知识,又可以开阔视野,更可以提升境界,获益颇丰,其乐无穷。可以说,读书的过程,就是远离俗世的过程,就是走近伟人的过程,就是孤灯独眠的过程,就是与书为伍的过程,就是完善自我的过程,就是警醒时代的过程,就是高高山顶立的过程,就是深深谷底行的过程。
958.苗实: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是这样的,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上的确认,都必须是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中。贵族的真正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按照上面的标准和论述,我苗实可以称得上精神贵族。不过,我这种精神贵族是有污点的。其一,长期剥削了父母的劳动成果;其二,给父母制造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其三,我高雅脱俗在农村世界对父母有负面影响。
959.苗实:最近,我在陕西农村发现两个奇人,都上了岁数,一个是方王,眉县人,另一个是书法大师,周至人。前一个奇人,小学文化,丢方是一绝,方圆没有人能丢得过他。介绍一下,丢方是关中民间常见的一种民间智力娱乐游戏,是简化了的土围棋。后一个奇人,高中文化,擅长书法和诗词,没有极其深厚的功底玩不了。尽管他们没有国家认可的任何头衔,但实在是出手不凡,尤其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可真是应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可以说,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真隐士,从不主动宣传自己,藏得很深很深,真可谓“真人不露相”。
960.苗实: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朱批,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全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至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枢要在尔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从雍年君臣关系之变迁看,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一时彼一时,人心难测,海水难量。可知,为学易,为人难,为政难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