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表示,在涉及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我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会有任何妥协和动摇。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认为,这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
习近平特别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
习近平强调,需要警惕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并未善罢甘休,仍在竭力煽动两岸敌意和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对于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我们绝不会容忍。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台独”之路走不通。我愿再次重申,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现在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香港本可以为台湾回归做出样板,也让台湾人不再恐惧统一,遗憾的是,香港的政局发展依然波诡云谲,矛盾和争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特首候选人的产生办法,是否公平与开放。“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作为一个完整有机的政策方针,也高度考验着中央高层与全港市民的信心和耐心。
台湾从1987年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迄今已有20多年历史,特别是执政党的和平轮替最具震撼力!龙应台女士指出:世界上没有人能否认:台湾有的,是整个华人世界里政治敏感度、成熟度、自主性最高的公民群体。
台湾民主成就还体现在司法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司法都受到当权者的影响和干预。台湾司法独立虽然很艰难,但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台湾,任何在位的官员,包括马英九本人,都不能临驾于司法之上,任何官员只要违法都有可能被起诉,这在过去国民党执政时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台湾民进党创党元老张俊宏认为,只要大陆开放直选,台湾就马上可以回归。他主张两岸应实行“一国一制”,在民主、法治前提下统一才是“真统一”。他强调大陆若真想统一,就应该实施总统直选......2300万台湾人和4万名民进党党员都不害怕,13亿大陆人和9000万中共党员更不应该反对。
台湾《旺报》5月7日发表文章《台湾人为什么不想当中国人》,作者为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台湾学生,文章最后说,自从台湾二次政党轮替后,两岸的开放使得两岸人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彼此,歧见大幅降低,但是并没有因此改变大多数台湾人“反中”与“惧中”心态。同时有许多人不遗余力地企图加大两岸的差异与分野,对这些人来说,两岸处于不同的政治和文化场域,不仅无法融合,也无法妥协,更多的两岸交流会使台湾处于文化弱势,失去自主性和独特性。近日来的两岸服贸协议所引发的学生运动,便是台湾人民反对中国大陆对台湾产生影响的具体例证。
台湾人为什么不想当中国人?甚至不想与“中国人”接触?追根究柢,是出自恐惧,恐惧自己的文化被吞噬、身份被混淆、家园和工作被剥夺、失去在台湾本土的认同,甚至恐惧“中华民国”终将走向历史的终结。实际上,台湾人的恐惧还远不止上面所列举的几项,台湾人究竟恐惧什么?用“你懂的”应该可以全面概括。
专栏作家杨艾俐在今年宋楚瑜访问大陆后,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称宋楚瑜向习近平所提出的体谅台湾人民的台湾意识至为重要,大陆应体谅台湾意识,不要与台独直接画等号,台湾人与大陆人不是相排斥的概念。同样地台湾人民也要了解,并体谅中国的大一统意识。
而这种体谅不是只读新闻,而是真正要了解双方历史、文化、以及深层处境,有了解才能有体谅。大陆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统一是不容置疑的意识形态,台湾认为“我可自由选择”。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积极宣扬反攻大陆,大陆有如图腾,不是真实个体,“大陆”是用来“反攻”的,后来知道反攻无望后,大部分人都主张维持现状,革新保台。
中国不但要看1949年后的台湾,更要重视台湾的历史,翻开台湾史,台湾一直是化外之土。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时,即告诉伊藤,台湾人来自漳州、泉州,个性强悍,近一半都是生番,吸食鸦片极盛,极难治理。虽然李鸿章此说,意图打消日本占领台湾的决心,但也是台湾当时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的台湾只有很短时间归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六千年前,原住民(非汉人)已居于此,1612年郑芝龙来台,才展开台湾的汉人史,期间经过荷兰人占领,郑成功夺回台湾,接着清朝施琅攻克台湾,清朝才在此正式设县管理,不久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
许多台湾认为,台湾人与中国有文化渊源,却没有从属渊源。加上被清朝的割让之痛(丘逢甲当时所写的“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最能表现当时普遍台湾人的心情),台湾人认为当初中国把他们一脚踢开,现在如果要收回,必须有个好说法才行。
台湾很早就有主体意识,例如抵抗荷兰人的郭怀一事件(6000汉人被杀),抵抗日本人的莫纳鲁道、林爽文事件,甚至还有抵抗日本割地成立的台湾共和国,虽然只有184天,但仍然留下历史痕迹,在日本人占领台湾的最初十几年,日本人都要为南北各地的反叛而奔走。
因此中国要了解,每个国家皆是有机体,是生命,会随时光演变。以台湾观点看,父母当年把小孩送给别人,时日迁移,小孩长大,独立打拼,已经和当初风貌完全各异,对亲生父母已经疏离很久,感情培养需要时间和契机。
虽然台湾有主体意识,但是要台湾人为此抛头颅、撒热血又太奢侈。台湾人历来对外人的反抗都很短促而且有局限性。台湾人有弹性,愿意彼此让一步。因此台湾不会出现如北爱尔兰对英国、车臣对俄罗斯、或巴斯克对西班牙的持续性集体反抗事件发生。
但对于大陆对台湾“一国两制”的许诺,许多台湾人都不认同。今年上半年台湾民心动态调查显示,19.5%的受访民众赞成两岸终应统一,64.0%不赞成,16.4%未明确表态;在20岁至29岁的民众当中,赞成台湾“终极独立”竟高达68.5%,不赞成两岸“终极统一”有82.7%。
不认同“一国两制”抗拒统一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根两地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对拒绝认同或不愿了解大陆的台湾民众来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属于大陆人的那张空椅子、电视上经常被拉出来示众的媒体人以及莫名其妙被消失的律师和维权者,在神奇国度常常发生的这些怪事,才是台湾人不认同“一国两制”抗拒统一的理由。虽说两岸统一的核心是主权统一而非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但主权统一只能确保国家领土的完整,唯有价值观与政治制度的趋同才能做到真正的收复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