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诞辰周年数,两岸怎能有差异?
(注:该文写于去年,原题为《孔子诞辰,今年到底是多少周年?》。今看到下面图示的两篇文章,感觉有再发一遍之必要)。今天(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63年诞辰,马英九特别率领“内政部长”李鸿源、“教育部长”蒋伟宁等人出席台北市孔庙祭孔大典,向一代哲人表达感念。马指出,2500年前的孔孟儒家思想,移师到现代仍适用,而他在思考两岸关系时,也是从中获得灵感。(9月28日《台海网》)
可《腾讯新闻-图片站》则图文并茂地报道: 9月27日,山西太原文庙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儒家学派创立者孔子诞辰2564周年。
而在华人世界具有权威影响力的《新华网-图片频道》,也以《中国多地仿古祭祀孔子诞辰2564周年》为题,报道了台北、长春、佛山、济南、南京等地纪念孔子诞辰日的新闻。
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视点)也发微博称:【新华微评】今天是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作为思想家,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我们心灵深深留下烙印;作为教育家,孔子坚持的“有教无类”是教育应有之灵魂;作为世界文化巨人,孔子是中国人的骄傲。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我们同样也应与时俱进看待孔子。老先生,生日快乐!
而百度百科官方微博(@百度百科)则发微博称:今天是孔子诞辰2563周年纪念日。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笔者感到十分奇怪,缘何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孔子诞辰”周年数?那么。肯定有一方为缪误。只是官方连孔子诞辰多少周年都搞错,这是不是过于搞笑了?
笔者理解,说今年9月28日为孔子诞辰2564周年纪念日,依据的是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那么至今年就是551+2013=2564。但这种算法显然是错误的,这种算法算出来的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虚岁”,而并非“周年”所泛指的周岁
很简单,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1年就是550周岁。因为没有公元零年,公元1年的前一年就是“公元前1年”。那么至公元1年就是551周岁,至公元2013年就是2563周年。
简单算法就是551+2013-1=2563。因此,官方说今年9月28日为孔子诞辰2564周年就显然是个大笑话了。
不是笔者好事,有关孔子诞辰究竟是多少周年的问题,笔者总以为山东作为孔子的出生地,应该会搞得很清楚,因此在网上搜素了一下有关山东祭孔的新闻,新华社在2005年9月28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全球30多家孔庙今日共同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的文章报道,今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年,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共同主办“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届时全球30多家孔庙将同时举行祭祀大典。
我就不知道这些祭祀大典上,主题究竟是写上2556周年,还是写上2555周年?但如此严肃的问题,是绝不能搞错的。
从以上两个完全不同的数字看,台湾对孔子文化的传承无疑是优于大陆的。而大陆经过“五四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期间的“批林批孔”,已经让孔子在大陆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面目全非了,虽然中国政府近几年不惜花大钱在境外建了许多孔子学院,但因为授课教师的价值观还是“批林批孔”的思维模式,很多时候恐怕给传播中华文化只能带来“负能量”。
去年6月,我在四川某大学听过一名曾在央视《百家讲堂》讲孔子,要去日本、韩国孔子学院授课的大学教授的课,他十分赞赏中国的“官二代”,赞赏朝鲜年轻人为金正日守孝而不结婚,并把这些和孔子思想挂钩。笔者以为,这样的理念很害人,输出得越多,中国人的形象就越差。
我们天天都在高喊“文化强国”,我们还相当“文化自信”,可连孔子诞辰纪念日都搞错,又怎么能实现文化强国?(两岸都在纪念孔子诞辰,但周年数却是两个,究竟哪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