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新股IPO前业绩就变脸


自6月份IPO二次重启以来,相继已有3批总计33家企业获得IPO批文。据融资上市咨询机构前瞻投资顾问统计,这33家公司中,有24家是4月30日IPO发审会重启后上会的新过会公司。

然而,前瞻投资顾问发现,这24家新过会且已获得发行批文的公司,上市前三年的业绩已经下滑的公司不在少数。据公开资料统计称,第二批12只新股中就有7 家公司过去3年净利润出现下滑,例如川仪股份过去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是-10.31%;禾丰牧业2013年净利润较2011年净利润下降近 37%,201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继续下降206.49%。

业绩下滑,一直是悬在拟上市公司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难道,如今,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魔咒被解除了吗?

曾为300余家企业提供过融资上市咨询的前瞻投资顾问分析认为,今年发审会重启以来,监管层的审核思路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淡化对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判 断,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逐渐成为发行审核的指导原则。随着中国式注册制的日益临近,监管层有意调整发审思路,或是在为注册制进行演练。

长期对IPO被否案例进行深度研究的前瞻投资顾问分析认为,按照以前的审核标准,净利润是判断一家公司质地的重要标准,净利润持续下滑说明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问题。不少公司IPO被否,就是因为发审委对其持续盈利能力持怀疑态度。

更重要的是,从历史数据上看,净利润连续下滑的公司能顺利过会的,实属少数。而如今,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意味着监管层对持续盈利能力的淡化,已经不再是喊口号,而是进入了实质性的指导操作阶段。


《资本前瞻》(微信号: qianzhanipo)关注并立足于资本市场,对财经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进行的全面、深入报道,并努力深度挖掘事件背景并进行深刻剖析,为关心财经的人士提供专业财经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