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亢银中的“峭壁深壑、岩骨花香”——给庸常无趣的生活放下一道“帘”,在一丑的线条笔墨里泡上一壶“茶”……


 

2014-09-04 文兰筠竹 与在为邻

亢银中/一丑书

一空山人新作

一空山人新作

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僧。

枕石漱流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

 

书画家李晓宏、磎叟、陈福乐、亢银中、金学孟合作…

欣赏亢老师这杯醇醇的“岩茶”和一空那道在红尘中隔开红尘的空空的“帘”,要从这个“忍”字开始:某某日本动漫看大的同学,玩着他的那把学校集体出游、在景点自己给自己18岁礼物买来的大刀,总感觉配他这把心爱的大刀,似乎少了一点什么……好家伙,学着动漫里的样子,爱不释手地把玩了几天,玩着玩着,他为它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好的搭档(伴)——一个大大的可以匹配他的这把神气的大刀、而挂在墙上的酷酷的“忍”字。当他某天早晨醒来,睁开眼睛,看到这个让他念想了一星期、从天而降、非淘宝而来的印刷品、且独一无二、书画家一空写给他的“忍”字,禁不住哑着有点感冒的喉咙,眼睛放光、兴奋说:太好了,太棒了……并强调这个笔画的“忍”字,“正是我想要的”。之前,网上搜到的可以拍下的印刷品的那些个“忍”字,笔锋都太过光滑了,他都不满意,表示都不是他心目中想象的那个,这下可好,看到一空专门为他写的,“忍”中有“忍”,那个正中下怀的开心和欢喜啊,想掩饰也掩饰不了,一边发自心底地、从被窝里伸出一根大拇指,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这个年龄的男孩极少向外人轻易袒露的“大赞”,一边,立马又送了俺一个接下来的“哭笑不得”——孩子急不可待地说,我要把这个“忍”字从纸上抠下来,贴墙上。天哪,这是神马意思?这不是焚琴煮鹤吗?俺倍受“打击”、带着某种成年人的“沮丧”、把这个“意外”和“危险”、玩笑地告诉一空,一空笑说:没关系啊,不就是一点“土特产”麻……孩子毫无分别心、单纯的不惨一点杂质的欢喜与念想,让俺体会到一种更贴近艺术的、不被这个世界的价值谱系沾染的纯净。我只好叮嘱说,你要是喜欢,我们可以去拓一张、再来“抠”,否则抠坏了,就没了……其实,俺心里的台词是,你要是敢抠下来,俺跟你“拼命”)……

收到并分享一空(一空山人)和一丑(亢银中)老师、二位书画与书法“大家”为鹰翔同学毫无保留所书的“忍”字(谢一空和亢老师大爱)。感恩这份机缘。这下有人掉进“米缸”了,孩子像收藏古钱币一样,揣着他不多的宝贝,兴奋,开心,感动,激动……再也不说要把它们抠下来的话了,而是催促俺速速拿去装裱,一枚枚认真积攒……这份珍贵的祝福与美意,让书房、卧室的墙上、顿时各占一壁,互为生辉。“忍”在“man”的品质里,是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某同学,对自己扛回来的山寨大刀的心血来潮、似乎早已过了刚买来时的热乎劲,但那个“忍”字,却貌似不改初衷,情有独钟。试探问:换个字让亢老师为你写好吗?你这不是已经有一个“忍”字了么……答:不要,我只要这个字。这个字里有代替悲伤的最原始的出发的力量与号角,有卡通片里男孩们视为英雄的“忍者”的不一般的意志力与毅力的自我坚固,同时,也意味着“心字头上一把刀”——“忍”字的另一解:即含蓄内敛、又果敢决断……对一个青春少年而言,“忍”字背后蓄势不动的耐力培养、成了一块块烧红的铁,它要接受来自生命与人生的漫长的双重打磨,为蓄足未来之一跃的潜能、而于喧嚣处、怎样守住那份“寂寞”、耐住那份“蛰伏”……一个“忍”字,也许真的可以深深地陪伴一个渴望力量、需要力量、夸父逐“日”、朝向梦想、迈向独立的孩子之生命中最关键的一程!



忍——分明是一个心理空间向内“紧缩”的词(貌似要往内用力、往内使劲),一个向内收的“姿势”,它却在书画大家一空(一空山人/吴文坚)和书法大家一丑(三晋一丑/亢银中)如岩茶般生命之火的烘焙里,成为一团可以用来“充电”、阴阳相抱的能量球(在文兰筠竹的理解里,一丑的这个“忍”,如果是“有”、“作为”、“成就”、自我更高的“实现”、以及更有承载、更有力量、更有担当的创造,那么,一空的“忍”,则是“逸”、“无为”、“放下”、美好的“临在”、单纯的具足状态下的呈现等……它们看上去分属二头,一个天,一个地;一个虚,一个实;一个无,一个有;一个阴抱阳,一个阳抱阴……一个滤空,一个生发……一个古逸自在,一个气吞山河……一个让你在担当中有爆发,超越中不失梦想和自我,把更多的能量集中在心和手、心和头脑的彼此相应上;一个则教会我放下头脑,放空欲念,更多能量集中在心和生命中的某个需要被“固肾”的“腰子”上还失联于相连……看似不同,却是更高级平衡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潜龙在卧,龙势在动,互为鱼眼,互为成就……这样的机缘而来的一左一右,经过我手,对我是有大意义的,它俩的组合,让内在外在整个空间能量场,仿佛一微妙的某自我平衡的“风水”按钮,也使得我的内在,得到了某种“拓宽”)。把来自一空和一丑的这二个笔画相同、路径似有所不同、空空妙有、殊途同归的“忍”,如此怀揣着,像怀揣一艘心造的诺亚方舟,去感受二位“大家”的美意,感受这份超越文字的连接,感受——倘使大水滔天,“我”,依然可以、稳稳地踏浪而来的这份从容……慢慢看,用心看,总会在不同的时刻,拿到一些新的东西。和力量有关,和智慧有关。一丑用他如斧如刻、充满势能的笔墨,让一个正在从独立意识迈向自立意识的孩子,明白、什么叫做“百炼成钢”;一空用他反璞归真之大智若愚的“稚拙”,让一个孩子明白,什么叫做不被情绪带走、真正成熟和长大了的“宁静致远”……


 

注:一空的书画分享,见本站2014年54日的《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一空”的画境、“山人”的岸边》和67日的《最高的生命之境与审美之境——空空“画境”之幽幽“禅境”,再读“一空”》,以及822日的《云雨山川素纸装,一毫漫卷千秋芳——一个用水墨种田(心田)、一个用水稻种画……》

插播:一空山人新作三幅——闭门即是深山

如果说一丑(亢银中)行云流水中的线条笔墨,是俺喝到的一杯醇厚的“岩茶”,

那么,一空的山山水水,则是俺身体的疲累中,给到自己心外无物的一道“帘”……


亢银中老师为“萤火虫”书——

“萤火虫”三字在亢老师的笔下

似乎若隐若现地发着“光”……

萤火虫的故事见本站8月15日

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

走进“有物”,走近“萤火虫”……

(或直接点下面“阅读原文”)

有“亢一刀”之誉的一丑之书,随便裁减拾缀这黑白意境,你会发现,酣畅淋漓的行草里,这条索中、收放有度、宽瘦恰如岩茶或老树普洱的叶儿,有多少正等着你忙中偷闲地找到那个下午,或一个人的傍晚,不妨用你心里自甘宁静的清冽山泉,来酽酽地泡上一壶这提神、解乏的“岩茶”。见下面照片跟照片它们自己的图说——

 

那是生活之各种滋味的炭烧历练、涤荡冲刷而来、之在生命它自己的岩崖上、苦难与荣誉、失败与坚强的红袍加身、洗心润肺暖胃……7泡、9泡也不失味、失真的“岩茶”。

有道:岩茶的“岩韵”,有“活、甘、清、香”四个方面。香——岩茶的香,包括真香、兰香、清香、纯香。

这四香绝妙地融合一起,茶香幽雅文气,香高持久。

清——汤色清澈艳亮,茶味清纯顺口,回甘清甜持久,

茶香清纯无杂,无任何异味。香而不清是岩茶的凡品。

甘——茶汤鲜醇可口、滋味醇厚,回味甘夷。

活——指的是品饮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

“一般的岩茶都可体现“香”,等而上之才体现“清”;

再上之才表现出“甘”,最佳者才表现为“活”……

后者含摄有前者的特性,前者特征者未必有后者之性。

故,真正好的岩茶,当以“活”为上。

亢老师笔墨里的这个岩韵——活、甘、清、香……

您尝到了吗?

 

“有物书画养生会所”收藏

“有物书画养生会所”收藏

亢老师新浪博客里无意中看到的。对有过多年军旅生涯的亢老师没有二话、不设条件、之扶弱济困……感触中、忍不住截了这一段貌似和“字”无关、却让每一个裹挟着千年之风的行草和背后豪气而书的人,带着更真实温暖的气息,高高大大站在了“书法家”这个扁平的名号之上……我喜欢不带烟火、让我安静如水的字,我喜欢能在烟火中、有别于烟火,让我伫立之前,能感受和一节节宽宽瘦瘦地摸到、生命的每一脉动背后、真实无比、纵然会凌绝顶、却丝丝扣扣里、因着“有来处”而有“根”的文字!

永远的青花瓷——文字部分来自“一丑”(亢银中)

永远的青花瓷——文字部分来自“一丑”(亢银中)

永远的青花瓷——文字部分来自“一丑”(亢银中)

女作家潘向黎,将“读诗”和“饮茶”,形象地比喻为生活中的两道“帘子”。“人有时候的状态像湖面”,宁静的时候、你会有纳木措的自在……对一个人的内在而言,宁静就像壶泡茶的水,所有来自生活的咀嚼,都离不开它、以及它带来的“熨烫”与“沉淀”……“宁静那么好,但却不是随时随地可获得,我们有时候需要一个帘子。饮茶和读古诗,恰是日常生活中的这样两道帘子”。因着这两道帘子,你可以从热火朝天的世俗生活里,从一地鸡毛的上一分钟,来到禅风洗耳的下一秒……无论上一分钟的“你”有多忙,“你”都可以在下一秒的时间的夹缝里,冲那些过眼云烟、却被我们演得无比认真的“戏码”叫停,给自己挂上这样的两道“帘子”,点上一支用“诗意的烟叶”卷成的自制香烟。于是,茶和古诗(古人把“吟诗作画”放在一块,书画——从千年前走来,揽多少人世跌宕,幽古通今,千年刀光剑影里锻造的时间的轴,有时候,不够它简简单单几笔水墨里的恣意铺陈,英雄与英雄,隔着时空、穿越时空,就在这一纸血脉相系、既密不透风、又疏可跑马的黑与白里,相见……儿女与儿女,也同样在这一舒一卷的情怀里,相认……书画,是在线条的肌理与魂魄里、活出颜料、水墨、光影之人生百态、人世万象而来的一首没有上溯时间的“古诗”,故,似乎也可理解为“茶和书画”),这两道“帘子”,就这样隔开了那些走秀的红男绿女,让我们得以回归真实的自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结邻,比如说“与在为邻”——给自己一道“帘”,把“在 ”泡成一壶“茶”,从容地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正如潘向黎在《茶可道》里所说的,“不做无谓的社交,不强迫自己见太多的人,也不要求自己说太多的话”,不无限止无休止地追求“用”,与其在关系的“流水场”里逐波,不如在经营外面的关系的同时,还能留出时间,回到自身,深耕细作、你和自己的关系,“你不听人,人也不听你,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没有负担、全然真实地回到你自己”;其实,外面又何曾有过别人?外面只有你自己。那些貌似闪亮的场合,看似一个个不断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舞台,却不知不觉、时常让你在自己面前变得陌生。当我们能够忙里偷闲,为自己放下这两道“帘子”,就可以隔开那些无谓的当然也可能是无味的人事与烦琐,回到真实、轻松、“与在为邻”的安在里,从而,大音希声,成为自己生命里最忠实的听众……在活着的、可能也难免的、似乎也同样的“焦虑”里,我们若比别人,多了两道“当下的帘子”……会发生什么?要知道“生活中无趣的面积很大”,“两道帘子”,让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后花园”,它让一个习惯了赶路的赶路者,一样可以拥有一个散步者的人生……

“与在为邻”邀请您,这一期、在书法家亢银中的“峭壁深壑、岩骨花香”里,给自己放下一道“帘子”吧,何不在这些行云流水、遇水绽放的线条里,给自己泡上一壶涤烦疗渴的生命的“岩茶”……这焙掉了草叶之青,焙掉了生茶之涩,焙出了银勾之劲,焙出了年华之醇,之沉稳雄实的滋味,您喝到了吗?

注:除部分岩茶图片来自网络,及一空作品外,其余作品(见落款)均来自一丑(亢银中)。部分获奖证书…

这里是微信公众号:与在为邻

走在时间的大风里

只闻茶香、不言悲喜

走在时间的大风里

禅风洗耳、与在为邻

走在时间的大风里

一只爬满绿痕的木桶

风,摇动一桶月光

一桶钟声,一桶楞严经……

走在时间的大风里

闲来石上观流水

欲洗禅衣未有尘

走在时间的大风里

天下事了又未了

鸟鸣已转向内省

走在时间的大风里

流自夏商秦汉隋唐宋元的水

依然打湿春秋梦

走在时间的大风里

加微信关注

让我们同路

 

--------------------- ---------------------

|与|在|为|邻| |与|你|同|行|

| yuzaiweilin |

本公众订阅号

所有原创图文

欢迎朋友圈转

谢绝平台转载

 

 

得好友来如对月这里是

【与在为邻——叙事工作室】

这里的每一帧原创自酿等您来品尝

——与在为邻只分享来自身边友人的原创

“第一时间”、且独一无二的尝鲜和读到

与在为邻”这只色拉盘子里最强调的价值

文兰筠竹同学很享受在这个特殊的茶馆里

以“文”连接、端“ “送” ”——

上下“跑堂”,为碎片时间里的您提供一个

足够安静 + 足够从容的空间!

与在为邻,把生命当“杯”,

把每一份“际遇”与“内省”

细细地、细细地、研成 ……

也许你会发现,“与在为邻”本身

就是一味:清香隽永

知心暖胃、涤烦疗渴的养心茶

【与在为邻】为您提供一道不一样的

这里是微信公众号:与在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