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公共社会服务要平衡配套:但目前的珠三角,机场已有5个,港口已有3个。广州亚运后,势必导致场馆闲置。而深圳在大运会后,这也是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北京的“鸟巢”在奥运会后,已经差不多成为一座空馆。广州深圳有没有对以后的场馆管理和运营做一些深度的思考。广东并非体育大省,除了东莞的蓝球有些大的影响,可能要派上这些大型体育场馆的机会不是很多。
其次,轨道交通要三位一体:目前,除了规划中的广深港城际铁路可以把珠三角轴心城市合为一体。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都是各自为政。广州地铁5号线到黄埔即已止步,前进一小步便已至新塘。但广州地铁到这里已经停下了他巨人一般的脚步。从来都没有想过,这地铁有一天会把她的钢铁触角伸至邻近的东莞?而深圳也是,地铁到机场就是尽头了,关外的沙井和松岗都只能是遥看地铁在前方,是座不到家门口了。以珠三角的地域范围和紧凑程度。广州和深圳的地铁应当是留下伏笔,打通这区区的100公里的东莞对接才对的。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如此,佛、广、莞、惠、深五市才能在交通上合五为一。切实让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们感觉到方便和快捷。
再说到产业布局上:目前,深圳和广州叫说要发展总部经济,要做国际金融城市。除了广州是行政中心这一点外,其余方面广深的定位基本相似或者接近。看看别人长三角,苏州做电子、宁波造手机、杭州和南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海是龙头,兼顾全局,什么都可以搞一搞。而且,长三角告诉我们,不至那个圈子那些城市才是一体化。整个中国就是一盘棋,就是一体化。现在,安徽受长三角的辐射已非常明显。合肥、马鞍山、芜湖已成长为中国陆地的明星城市。但是,由广东发起成立的所谓的“大珠三角”,一直以来都是有名无实。和广东邻近的江西、湖南、广西诸多省份并没有明显的或是潜在的接受到广东的辐射,更别说遥远的贵州、云南、四川了。虽然,这两年珠三角的几个城市也一直在搞产业转移,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韶关和梅州等地承接的企业并不多,效益也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
其实,珠三角的一体化老是叫叫喊喊的,从实际上的“组合”效果来看,反而削弱了这个区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体化的前提首先要以“团结”为先决条件,以“做大做强做精”这片区域为终极目标,眼光要放的开,看的远,这样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能对整个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合作是对的,是一定要的,但是模式一定要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