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十多年,中国发展很快,可谓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令国人骄傲,使域外震惊。不过,在欣欣向荣的辉煌光亮中,依旧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黑点---农村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不够明晰的矛盾!
三十五年前,中国的执政者从呼喊口号中安静了下来,开始认真思考中国未来的去向。掌舵中国这艘大旧船的邓公登高远望,沉着冷静,用一份土地承包的协议拉开了中国的改革大幕!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相似,65年前,“革命者”是用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方法使自己成功转变为执政者;35年前“改革者”也依旧从土地开始,使中国再次发生了地覆天翻之变。那一纸协议彻底改变了农村人的激情,也立即稳定了十余亿中国贫苦阶层的躁动之心。数千年的中国,数千年来的农民,内心最大的期盼一直是有地可种,有粮可吃,只要粮食不缺,便犹如定心丸下咽,而35年的那一场土地改革,着实有效,农民们虽依旧衣裳褴褛,但已不在是面如菜色。农民的要求很低:就这么过吧,只要能不挨饿!不挨饿,看似简单的要求,要想长久实现,绝对不易。
在稳定农村这个最大的基层社会的民心之后,改革的大斧立即劈砍向城市,真可谓开山拔岳,巧夺天工,城市变化之快犹如风驰电掣,令人目不暇接,由此而产生的巨富豪门,更令人瞠目结舌。只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村依旧执行着那份承包协议,种田人依旧朝出夕归,平地整田,日子虽有长进,但长进的速度如龟爬蜗行。于是乎,农人的后辈被迫远走他乡,进城淘金,即使历尽艰辛,吃尽凄苦,受尽鄙夷,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知道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如此日复日年复年,无数农民涌进城市,终于使得农村田野花香日稀,稼禾青青难比当年----大量的农民以罢工之法来报复这个不公的分配模式!而也由此导致,乡村城市渐行渐远,农工政商日远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