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打井,随着钻的杆拔起,甘甜的深层矿泉水,竟然像人造喷泉那样,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还有地方钻探石油,随着钻的杆拔起,地下深层水竟然也像人造喷泉那样,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但水珠落地后,人们惊喜的发现,透明的水竟然变成了白花花的高纯度食盐或高纯度天然碱。有的老石油基地或煤矿,按原来探明的开采层开采完后,好像此处资源已枯竭。但顺着矿藏来龙去脉的地质“风水线”往深处、远处探寻,又发现新的资源贮藏.......。大自然的奥秘永远是那么神奇,需要人们不断创新认识自然规律的新理论,发明新技术。
青藏高原的天然湖泊会渗漏,大江大湖也会渗漏。“高峡出平湖”的长江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等人造湖泊,随着蓄水水位的增高,水位以下的湖水,将会渗入周边地层构造带中的透水地层,并顺着这些地层慢慢向远处渗透:
. 地下深层的水会沿着造山运动的构造带特定的封闭地层“渗透”流动,这就是古往今来人们常说的“看风水”查寻龙脉,“山高水深”、“山高水高”。
不论是风沙走石的千里戈壁,还是十年九旱的黄土旱塬;不论是干燥无雨的缺水沙漠,还是不毛之地的盐碱滩。只要其下面地层深处有含水构造带经过,就会有找到甘冽清泉的希望。
当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高原湖泊“渗漏”的水流,沿着连绵曲折又相对封闭的构造带。进入大洋深处几千米以下的岩浆等活动区域,会被海底高温岩石加热,形成压力很大的高温热液,岩石中的金属离子会被“浸出”进入热液。由于巨大的压差、地质断层等因素,会在某些区位喷涌而出,排出的高温流体与周围冷海水混合,形成高温或低温热液区,在高温热液区往往沉淀形成硫化物“烟囱”和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硫化物富含铅、锌、铜、金、银等金属元素且富集程度高。还有锰结核、油气矿床和天然气水合物等人类需要的潜在海底矿产资源。
。
如此说来,火山构造、地震构造、造山运动构造,将是透视、探寻地下深层水、煤、石油以及各类矿藏资源最直接的线索与捷径。顺着山脉和地层走向,将会寻觅到人们希望找到的地下宝藏资源。
。
:
:附录:
光明日报:河海大学科研团队在沙漠中找到矿泉水: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1/02/nw.D110000gmrb_20150102_3-07.htm:
地下水深循环理论成功预测水源地,河海大学科研团队在沙漠中找到矿泉水.
依据河海大学地球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提出的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寻找饮用水源工作日前取得突破性成果。8口井,每昼夜近1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
阿拉善右旗位于内蒙古高原极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该地区没有地表径流,地下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又严重超标,人畜饮用水问题自建旗以来就十分突出。如何在茫茫的沙漠中准确找到水源?河海大学地球与工程学院教授陈建生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地下水深循环理论,认为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存在深循环地下水资源,可以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并依据该理论在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符合国家富锶型矿泉水标准的优质水源。
何为地下水深循环?
陈建生告诉记者:“我们在长期对青藏高原水量平衡的研究中发现,西藏内流区的湖泊与河流存在严重的渗漏,估计每年的渗漏量可达1000亿立方米;根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仅纳木错湖每年的渗漏量就超过90亿立方米。”陈建生说,渗漏水通过跨流域的深循环形式在青藏高原外围的平原地区排泄,其中一路水沿着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自西向东排泄,经过阿拉善、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大兴安岭等地区。
根据深循环理论,在内蒙古高原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的断裂带、火山口等地质构造中,就可能找到深循环地下水。依照这个理论,只要寻找到位于深层水循环“天然通道”上的火山口等导水构造,就相当于找到了水流的出口。陈建生说:“在沙漠中找到水,也证实了地下水存在着深循环形式。”经检测,8口井的水质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中富含锶、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诸多矿物质,既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又具有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