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炼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文/何奇阳
(何奇阳: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
周末,展读几本圣贤书,我有自己的认知:谁是贤人?从所有人身上学习的人是贤人。谁是英雄?战胜自己情欲的人是英雄。谁是富人?对自己满足的人是富人。谁是被尊重的人?尊重别人的人是被尊重的人。
路是在脚下,人是在路上,曲直而幽长,行走之间,近来我遇到不一样的女生:她是朴素的。人在混乱之中,想要寻找解悬破津的方法时,就会迫不及待地捧起大书来阅读,越加会关心严肃的事物。
今天我开始关注1945年时代。1945年是一个英雄主义、充满胜利感的年份——自由世界战胜了法西斯的挑战,是罗斯福、丘吉尔的光辉岁月,战后的世界新秩序由此建立起来。
1945年10月7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写下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壮词句。
我读到一位作家作品,布鲁玛描绘了历史的另一些面貌:他 描述女人们——她们是法国的、德国的、日本的——对于到来的盟军士兵的强烈情欲,胜利者不仅意味着正义与力量,更是强烈的性感。而胜利不仅意味着旧秩序的 崩溃,更是被压抑欲望的巨大释放。一位法国女小说家伯努瓦特•格鲁曾这样描述她与美国大兵情人的关系:“四年的敌占期和守了二十三年的贞操让我胃口大 开……我狼吞虎咽地吃下两天前在华盛顿下的鸡蛋,嚼着在芝加哥罐装的午餐肉和四千英里以外成熟收割的玉米……战争可真是好东西。”这些来到欧洲的士兵也像 是历史性的隐喻,作为解放力量与历史新动力的美国不可阻挡的诱惑,格鲁感慨被美国大兵压在身下就像跟整片大陆同床共寝,而你“无法拒绝一片大陆”。
《金刚经》有言:“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貌似很玄奥,实则尽可以做自己的理解。只要抛开执念,用一片真心对世界即可。
我忽然读到蔡锷母亲的故事,泪流满面。蔡锷的母亲,她没有名字,甚至连自己本来姓什么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位村妇,在蔡锷当上云南都督时,依旧在农村种地。蔡锷派人接她,她拒绝,流着泪说“只
这个周末,我就在各种杂思里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