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宏观税负,简单的来说,就是指一个经济体一年内所有的纳税人所承担的税收总额占GDP的比重,这一比重反映的是整体的税收负担的高低。国际上这一指标平均在30%,这便是那些专家们说目前我们这一比重偏高的原因了。然而,对于这一结论,普通的老百姓并不认同,其原因在于,它们并没有将每年各级政府近万亿的卖地收入计算在内(而这些钱最后都进入房价由老百姓承担的),此外,我们每年所缴纳的占到个人与单位工资总额高达近 50%的“五险一金”计算在内,这也是少说有万亿规模的。如果仅仅只考虑这两项的话,这一比重也要提高几个百分点的。
此外,这一比重的高低,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老百姓所计较的也并非只是这一比重的高低,而是政府拿了这些钱之后都干了些什么。事实上,在那些公认的福利国家,比如北欧国家,它们普遍的这一比重都在50%左右,甚至有超过50%的。然而,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普遍的幸福感却要比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在高,其原因便在于这些国家尽管政府在GDP这块大蛋糕的切分中拿得多,可是,其钱最后也绝大多数都花费在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事务上去了,而且这样资源的耗费还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同。因此,关键的不是政府到底拿了多少,而是拿了之后都干什么去了。
学者称我国宏观税负36%左右 相较国际水平属中偏高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4,20150125471525738.html